第谷·布拉赫

第谷·布拉赫

中文名 第谷·布拉赫
逝世日期 1601年10月24日
出生日期 1546年12月14日
毕业院校 罗斯托克大学
国籍 丹麦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第谷·布拉赫是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学家,就其伟大而言,伊巴谷可能是唯一的抗衡者。

第谷·布拉赫早在十三岁时就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4],1560年他观察日蚀,转向研究天文学和数学,后来他到德国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教育。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1546年12月14日,出生于瑞典(那时由丹麦统治)克努斯特鲁普的一个贵族家庭,由其叔叔扶养长大。

1560年8月21日,观测日食,并开始学习数学与天文学,在哥本哈根大学接受了正规教育。

1563年,观测到木星与土星相靠近的时间,比天文表预测早一个月,他制作出更精确可靠的天文表。

1565年,在为论证关于数学的理论的决斗中失去了鼻子的大部分,之后戴上一个假的银鼻子。

1572年11月,他在仙后星座观测到一颗新的星体,一直到1574年3月,后来这颗星被确认是超新星。

1576年,在丹麦国王腓特烈三世的资助下,在汶岛上建立了一座天文台。

1577年,观测一颗彗星,分析其外观的性质及它到地球的距离,并断定这颗彗星已穿过遥远的行星所环绕的太空,它不是地球大气层的一种现象(因为当时普遍这样认为)。

1582年,把年的长度精确到一秒钟之内。用勒列高星历替换儒略历,略去10天,以便使这种历法与太阳的运动保持一致。

1588年,国王逝世,天文台资金十分困难,第谷艰难地维持了10年,于1597年3月被迫关闭天文台。

1597年,国王逝世后,他离开丹麦去德国。

1599年,在波希米亚皇帝鲁道夫二世的邀请下定居布拉格,让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年-1630年)做他的助手。后来,开普勒依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601年10月24日,第谷·布拉赫在布拉格逝世,终年55岁。

主要成就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1、第谷·布拉赫对天文学的重大贡献在于他通过长期观测积累的有关行星运行的大量数据资料,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天文观测家,获得“星学之王”的美称。1582年,在教皇格里高里十三世主持下,完成了对基督世界延用了一千多年的儒略历的改历工作,颁行了格里高里历。

2、1572年11月11日夜间,第谷·布拉赫仰望繁星闪烁的天空,突然发现仙后座中有一颗前所未见的“新星”。第谷·布拉赫在一篇论文中首次发明了“新星”(Nova)一词,并指出,星座一成不变的说法是错误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新星叫做第谷星。

3、第谷·布拉赫对彗星所作的观测,是他取得的又一个成就。第谷·布拉赫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黄赤交角的变化,月球运行的二均差,以及岁差的测定等。

人物评价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学生约翰尼斯·开普勒也是一位很杰出的天文学家。

第谷·布拉赫在天文历史上以观测精密而著称,是一个善于“看”的人。清醒地知道要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积累高度精确测量数据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测出了大量的原始精确的数据。第谷·布拉赫却提倡地心说,并试图改进它,未能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在他的地心说里,行星绕着太阳转,而太阳又绕着地球转。但是,第谷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进行科学观察的精神,将永远地载入科学史册;他本身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留给开普勒的大量资料,推动了天文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

另外,第谷·布拉赫这种对现象和事实进行周密准确观察和记录的精神,是现代科学思想的典范。科学上最重要的是对真实世界详尽、周密、透彻的观察,至于理解和解释,只能尽力而为。要充分理解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今天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得到真实、可靠的事实,如果不能创新和突破,就认真地积累真实的资料,为他人和后人奠定基础。

人物纪念

第谷·布拉赫天文馆( Tycho Brahe Planetarium)则是哥本哈根这座城市中较为年轻的一处建筑。天文馆坐落于哥本哈根市区西南的人工湖畔,沿湖绿地景色秀丽清净,也是当地人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第谷·布拉赫天文馆于1989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整体建筑外观为简洁的圆柱体,由建筑师Knud Munk设计打造。

作为以第谷·布拉赫命名的天文馆,馆内自然少不了介绍第谷生平的资料,以及一些趣闻轶事。此外,展厅中还有一份重达200余克的珍贵月岩样品,是由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的宇航员们收集并带回地球,是美国之外最大的一块由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馆内还有太阳观测塔,将太阳表面的实时图像投影到展厅内供大家观测太阳黑子等活动。假如逛累了展览,可以到馆内的“仙后座”餐厅中享用一顿美食。

现在的第谷·布拉赫天文馆已经成为科学家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窗口,将天文学发展的历史和天文学研究最前沿的知识传递给大家,同时也让人们记住第谷·布拉赫,一位伟大的丹麦天文学家的故事。[5]

人物轶事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是天文史上的一位奇人,他对于星象的观测,其精确严密在当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编纂的星表的数据甚至已经接近了肉眼分辨率的极限,这让人瞠目结舌。第谷的数据为其弟子——大名鼎鼎的开普勒所运用,由此创立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成就了近代天文学的开端。 

第谷·布拉赫的鼻子[6]

第谷·布拉赫为人暴躁,在一次在舞会上与另一位同样来自丹麦的贵族发生了争吵,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因为不久后争吵又一次爆发,两人于是决定以贵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展开决斗。第谷的剑法显然不如他的对手,不过比266年后的伽罗华要幸运得多,他只是被斩掉了鼻梁。

在第谷的年代显然没有整容手术,但是他做了一件叫人更瞠目结舌的事:他自己用金属做了一个假鼻子,并极其巧妙地把它安在了自己的脸上。这个假鼻子的色泽像极了皮肤,而且安装得天衣无缝!当时有人记载说,第谷整天带着一个小盒子,里面装了胶水,可以随时粘他的鼻子。1901年,当第谷的坟墓被打开时,人们在颅骨中央发现了一大摊绿色,说明他的鼻子里显然也含有铜。至于具体是什么成分,也许只有第谷自己才知道了。

第谷·布拉赫的死因[7]

传统的说法颇为稀奇:话说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去参加宴会,大吃大喝了一番又坚决不去厕所,结果憋尿憋得过度,以至于撑破了膀胱而死。其死法之尴尬,和杜甫被白酒牛肉胀死不相伯仲。但1991年,哥本哈根大学对第谷的毛发进行了一次化学分析,发现其中的汞含量大大超标,证明这位天文学开山始祖其实是死于汞中毒。而1996年的进一步检验则证实,过量的汞是在他死去的前一天摄入的。更多的流言顿时散播开来,说第谷死于谋杀,主使者有说是教会,有说是鲁道夫二世,更有甚者认为是开普勒。不过最有可能的,还是第谷无意中服食了自制的、含有大量汞的药剂而致。当时炼金术风行于世,误服丹药而死者不计其数。

第谷·布拉赫爱才的故事

1597年,年轻的开普勒写成《神秘的宇宙》一书,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由许多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构成的宇宙模型。1599年,第谷·布拉赫看到那本书,十分欣赏作者的智慧和才能,立即写信给开普勒,热情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还给他寄去了路费。开普勒来到第谷身边以后,师徒俩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结成了忘年交。业务上,第谷精心指导;经济上,第谷慷慨相助。第谷由衷希望开普勒这匹千里马早日飞奔。

第谷·布拉赫第谷·布拉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开普勒受多疑的妻子的挑唆,突然和第谷决裂了。他忘恩负义地公开散布第谷的坏话,最后留下一封满纸侮辱性言语的信,不辞而别。开普勒的离去,使爱才如命的第谷非常伤心。他意识到这完全是一种误会,马上写信给开普勒,胸怀宽广地请他回来。开普勒读了第谷的诚挚友好的来信,惭愧得无地自容。他热泪盈眶地提笔写了忏悔信,彻底承认错误。当两人重修旧好的时候,开普勒不由自主地又检讨起来,第谷立刻制止说:“过去的还要说什么呢?你是我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又在一起研究了,这就够了!”

第谷·布拉赫不记旧怨,不但把才华出众的开普勒推荐给国王,而且把自己几十年辛勤工作积累下来的观测资料和手稿,全部交给开普勒使用。他语重心长地对开普勒说:“除了火星所给与你的麻烦之外,其他一切麻烦都没有了。火星我也要交托于你,它是够一个人麻烦的。”

郭守敬与第谷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郭守敬继承传统历法并参考了阿拉伯历法编成新历,命名为《授时历》。郭守敬在给元世祖的奏报中说,《授时历》对天文数据重新测定七项,对天文计算改革五项。

《授时历》推算一回归年长度为365. 2425日,这个数据和地球实际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只相差 26秒,与南宋统天历相同,也与现代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相同。格里高利历是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时制定的,比《授时历》晚了300年。

郭守敬的天文成就与300年后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先后交相辉映,明末来华耶稣会士汤若望(P. J. Adam Schall Von Bell)称赞郭守敬为“中国的第谷”。其实郭守敬比第谷早三个世纪,应该说第谷是欧洲的郭守敬才确切。(樊树志主编《国史概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