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调配对催干剂(燥油)的适量加放是印迹适时干燥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对套印叠色的印刷品,它涉及到每一色墨层干燥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下一色的套印。
催于剂俗称燥油,主要是402号红燥油和78号白燥油两种.油墨中加入催干剂可促进印墨的干燥,同时减少油墨对纸张的渗透作用,提高印迹的光泽。 催干剂其主要成分为金属盐,金属盐是由有机酸和金属所组成,有机酸包括乙酸、亚麻油酸、松香酸、蔡酸等,金属包括钻、锰、铅、锌、钙、锯等金属元素。催干剂的催干能力取决于金属的活度,例如,钻的干燥效果最好,它是表面干燥,极短时间很快能在表面形成一层皮膜,锰的干燥时间也较短,但它形成皮膜时间却很长,对于铅来讲,是这三种金属干燥时间最慢的一种,它的膜层干燥是上下同时进行变化的。
由于各种金属的干燥方式不同,钻、锰的干燥使墨膜从上到下或从表到内部的干燥,铅的干燥使墨膜整个都起作用,而油墨的干燥又必须经过氧化与聚合两个过程,所以通常把钻、锰、铅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作为催干剂来使用。
①印迹不易干燥,影响下道色套印的顺利进行;道色套印的顺利进行;此种情况要迅速停车,在墨斗中加放适量的燥油,使其加快干燥速度。
②印迹模糊,容易产生“粉化”现象,产品无光泽;此种情况应在油墨中适当加入燥油,最好能红、白燥油混合使用,以帮助油墨表面的良好结膜,但要注意淡色墨不宜加放红燥油,以免红燥油改变淡色墨的色相。
③印品背面粘脏;印品背面蹭脏特别是印铜版纸极易发生,此种情况要预先防止,调墨时燥油要加放适当,可以在油墨中适当加入些防粘剂,采取晾夹板、喷粉等措施来解决。
另外,印迹干燥的情况,在印刷过程中有种种迹象能表现出来,有些不利因素也有预兆,下列迹象应引起注意:①墨辊及墨斗有无早期干燥的迹象;
②使用铅盐催干剂,版面的发黄程度;
③是否能嗅到油墨干燥的特殊气味;
④测量墨辊中部及两端油墨的干燥速度,可得知润版液和乳化对干燥的影响;印出来的产品也能直接反映印迹干燥的情况。
①因为干燥过程是放热反应,摸测纸堆产品的温度,可推测其干燥与否;
②抖透产品是否有干燥气息可以嗅到;
③墨量多的产品,印张干燥后固着在一起而成硬块;
④从工作台上的签字付印样干燥情况,可得知产品干燥的比例时间;
⑤抽样检验产品干燥的情况。
总而言之,油墨性质毕竟是基础的条件,只要我们随时观察油墨的干燥情况,就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应因时制宜,权衡各种因素,随时积累数据,不断摸索油墨催干剂的加放量,就能较好的预防不(慢)干和干燥过快的弊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