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肇政,中国台湾小说作家,中国台湾客家人,生于中国台湾新竹州大溪郡龙潭庄字九座寮(今属桃园市龙潭区)。早年入读淡江中学、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兵役期间因高烧不退造成听力障碍。战后就读台大中文系仅两天即辍学。原因之一为听力障碍,上课时须将桌椅搬到教授旁边才能听课;然而,因教授口音而难以适应。另一原因为考进台大中文系后,才发现课程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等,而锺肇政感兴趣的是现代文学。
锺肇政1950年开始投稿,作品以小说为主,兼有翻译。1951年4月,他发表第一篇小说《婚后》。1960年,锺肇政发表长篇小说《鲁冰花》,开始其长篇写作阶段,并陆续完成了22部长篇小说、9本短篇小说集。期间,他完成了《浊流三部曲》,开创中国台湾大河小说的先河。
1951年第一篇文章‘婚后’,刊登于《自由谈》杂志,燃起写作兴趣,从此勤奋笔耕。1961年第一部长篇小说《鲁冰花》发表于《联合报》,同年又发表《浊流三部曲》大河小说──“浊流”、“江山万里”、“流云”,开启中国台湾大河小说创作第一人。1964年起撰写另一部大河小说《台湾人三部曲》──“沉沦”、“沧溟行”、“插天山之歌”,历时十年。另外还有《高山三部曲》(高山组曲)、《怒涛》等大河小说,是中国台湾首位完成大河小说的作家,也是唯一完成四部者,合计其它作品共有长篇小说23部。
在文学活动方面,1950年代锺肇政与陈火泉、廖清秀、锺理和、李荣春、施翠峰、许炳成(笔名:文心)等一群热心文学创作的台籍作家,发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学刊物,名为“文友通讯”。当时许多日治时期的省籍作家都面临着语言转换的困难,默默地重头学起中文写作,在1950年代的文坛上也被挤压到“边缘再边缘”的位置,“他们需要互相鼓励与互助,更渴求友情的慰藉。”锺肇政遂决定发起该同仁刊物。该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发表之作供其他成员评阅、刊登同仁评论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征文讯息及同仁的动态。这份刊物的寿命虽然很短,但是发起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却在编辑、传阅刊物的过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员相互之间的凝聚感;这样的凝聚感对照当时政治肃杀、人人自危的情况,显得突出、可贵。1958年9月,在白色恐怖的压力之下,《文友通讯》在发行了一年四个月之后,宣告停刊。
锺氏虽常被刻版印象视为“乡土文学”作家,早期确也有不少乡居作品,但他曾说:“我心中唯有文学,中国台湾文学而已,故对‘乡土文学’四字毫无兴趣。”实际上他对于情欲的描写亦周到,也是锺氏作品中常见的部分。其在2002年更以七旬高龄着手写作《歌德激情书》,以描绘德国文豪歌德内心的情欲世界。《八角塔下》则描写了日治时期在淡江中学度过的五年学生生活。
2011年9月,龙潭国小获得经费将大幅改建学校,并拆除包括锺肇政任职国小教师时所住过的日式宿舍群计七间,锺肇政儿子锺延威获悉后,紧急向政府提出保存锺肇政曾居住过的龙潭国小大门东侧南龙路5号(后门牌重编为11号)日本宿舍。锺延威指出,锺肇政居住此宿舍期间,完成“鲁冰花”、“台湾人三部曲”等多部重要作品,亦是终战乃至其后十数年间,中国台湾作家聚会、来往的重要场域,研究台文学史的学者张良泽教授誉为“战后台湾文学发祥地”,是中国台湾文学史上最重要文学空间。锺延威保存宿舍之议立即引起广大回响及政府重视,最后以历史建筑的身份保留下来。此后,桃园县政府文化局委托中原大学在原址成立“龙潭文学馆筹备工作站”,以办理客委会所补助的“看见文学身影‧鲁冰花─龙潭文学叙事空间调查计划”,筹备工作站于2013年1月14日正式成立。2015年,因未来馆舍名称确定为“锺肇政文学生活园区”,故名称更名为“锺肇政文学生活园区驻地工作站”。
《锺肇政全集》38册,桃园县政府文化局,1999年-2004年。
《浊流三部曲》(1-2)
《台湾人三部曲》(3-4)
《鲁冰花‧八角塔下》(5)
《大坝‧大圳》(6)
《丹心耿耿属斯人:姜绍祖传‧马黑坡风云‧马利科弯英雄传》(7)
《青春行‧望春风》(8)
《高山组曲‧灵潭恨》(9)
《卑南平原‧夕暮大稻埕》(10)
《原乡人‧怒涛》(11)
《绿色大地‧圳旁人家》(12)
《中短篇小说》(13-16)
《随笔集》(17-22,32-33)
《书简集》(23-29,34)
《演讲集》(30)
《访谈集‧台湾客家族群史总论》(31)
《剧本》(35-36)
《年表‧补遗‧演讲大纲》(37)
《影像集》(38)
《浊流》〈长篇〉,中央出版社,1962年5月。
《鲁冰花》〈长篇〉,明志出版社,1962年6月。
《残照》〈中短篇〉,鸿文出版社,1963年12月。
《大坝》〈长篇〉,文坛社,1964年5月。
《流云》〈长篇〉,文坛社,1965年10月。
《大圳》〈长篇〉,台湾省新闻处,1966年11月。
《轮回》〈短篇〉,实践出版社,1967年5月。
《沉沦》〈上、下〉〈长篇〉,兰开书局,1967年6月。
《大肚山风云》〈中短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6月。
《中元的构图》〈中短篇〉,康桥出版社,1968年12月。
《江山万里》〈长篇〉,林白出版社,1969年4月。
《马黑坡风云》〈长篇〉,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9月。
《大龙峒的鸣咽》〈中短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4月。
《灵潭恨》〈中短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4月。
《绿色大地》〈长篇〉,皇冠出版社,1974年6月。
《青春行》〈长篇〉,三信出版社,1974年7月。
《插天山之歌》〈长篇〉,志文出版社,1975年5月。
《八角塔下》〈长篇〉,文坛社,1975年10月。
《沧溟行》〈长篇〉,七灯出版社,1976年10月。
《望春风》〈长篇〉,大汉出版社,1977年3月。
《锺肇政杰作选》〈中短篇〉,文华出版社,1979年3月。
《浊流三部曲》〈长篇〉,远景出版社,1979年3月。
《马利科弯英雄传说》〈长篇〉,照明出版社,1979年4月。
《锺肇政自选集》〈中短篇〉,黎明书局,1979年7月。
《台湾人三部曲》〈长篇〉,远景出版社,1980年6月。
《川中岛》(高山组曲第一部)〈长篇〉,兰亭书局,1985年4月。
《战火》(高山组曲第二部)〈长篇〉,兰亭书局,1985年4月。
《卑南平原》〈长篇〉,前卫出版社,1987年3月。
《夕幕大稻埕》,派色出版社,1991年。〈未出版〉。
《锺肇政集》,前卫出版社,1991年7月。
《怒涛》,前卫出版社,1993年2月。
《望春风》,前卫出版社,1997年〈新版〉。
《八角塔下》,前卫出版社,1997年〈新版〉。
《歌德激情书》,草根出版社,2003年10月。
《白翎鸶之歌》,远流出版公司,2005年7月。
《世界文坛新作家》,林白出版社,1969年4月。
《西洋文学欣赏》,志文出版社,1975年12月。
《台湾文学十讲》,前卫出版社,2000年11月。
《台湾客家族群史:总论》,台湾文献馆,2004年。
《锺肇政口述历史:‘战后台湾文学发展史’十二讲》,唐山出版社,2008年。
《丹心耿耿属斯人:姜绍祖传》〈长篇〉,近代中国出版社,1977年10月。
《原乡人:作家锺理和的故事》〈长篇〉,文华出版社,1980年7月。
《锺肇政回忆录(一):徬徨与挣扎》,前卫出版社,1998年4月。
《锺肇政回忆录(二):文坛交游录》,前卫出版社,1998年4月。
与王世勋合著:《桃园老照片故事3:锺肇政的文学影像之旅》,桃园县文化局,2005年7月。
与东方白合著:《台湾文学两地书》,前卫出版社,1993年2月。
与锺理和合著:《台湾文学两锺书》,前卫出版社,1998年2月。
《肝胆相照──锺肇政.张良泽往返书信集.锺肇政卷》,前卫出版社,1999年。
《永恒的露意湖:北美大陆文学之旅》,桃园县立文化中心,1993年。
《写作与鉴赏》,重光文艺,1958年5月。
《砂丘之女》〈长篇小说译作〉,纯文学出版社,1967年5月。
《战后日本短篇小说选》,商务书局,1968年。
《金阁寺》〈小说〉,晚蝉书局,1969年12月
《金阁寺》〈小说〉,与张良泽合译,大地出版社,1978年。
《水月:川端康成短篇小说选》,文皇出版社,1971年。
《太阳与铁》〈理论〉,林白出版社,1972年。
《幽默心理学》〈理论〉,林白出版社,1972年10月。
《日本人与犹太人》〈理论〉,林白出版社,1972年3月。
《结婚之爱:玛丽.史托普》,林白出版社,1972年。
《名曲的故事》〈音乐〉,志文出版社,1974年4月。
《冰壁:井上靖》,三信出版社,1974年。
《文明的故事》〈历史〉,志文出版社,1974年8月。
《爱的思想史:精神与性之间的戏剧》,文皇出版社,1975年5月。
《夫妻之道》,林白出版社,1975年。
《歌德自传》〈传记〉,志文出版社,1975年12月。
《日本人的衰亡》〈理论〉,志文出版社,1976年。
《高中生心理学》,林白出版社,1976年。
《史怀哲传:爱与思索的一生》,志文出版社,1977年。
《卡尔曼的故事》,志文出版社。
《非洲故事》〈随笔〉,志文出版社,1977年6月。
《希腊神话》〈故事〉,志文出版社,1977年6月。
《走出迷庇惑》,文华出版社,1977年。
《燃烧的地图》〈小说〉,远行出版社,1977年。
《箱子里的男人》〈小说〉,远景出版社,1979年。
《朝鲜的抗日文学》〈理论〉,文华出版社,1979年。
《名片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79年6月。
《西洋文学名著精华》,台湾文艺社,1981年。
《阿信》,文经出版社,1984年。
《一朵桔梗花》,林白出版社,1985年。
《台湾连翘》,南方出版社,1987年。
《敦煌》〈导读〉,久大出版社,1989年。
《迷你侦探杰作精选》(一)(二),志文出版社,1989年。
《罗宾的告白》,志文出版社,1989年。
《假疯子凶杀案》,志文出版社,1989年。
《三色猫探案》,志文出版社,1989年。
《毒海怒涛》,志文出版社,1989年。
《污染海域》,志文出版社,1989年。
《魔鬼女人》,志文出版社,1989年。
《迷幻四重奏》,志文出版社,1987年。
《杀人机器的控诉》,1989年。
《青春的傍偟》,志文出版社,1991年。
《卖马的女人》,志文出版社,1991年。
《周末惊魂》,志文出版社,1991年。
《志贺直哉短篇选》,花田出版,1995年。
《本省籍作家作品》〈十册〉,文坛社,1965年。
《台湾省青年作家丛书》〈十册〉,幼狮书局,1965年。
《兰开文丛》〈十八册〉,兰开书局,1968年。
《台湾文学奖作品集》,鸿儒堂,1977年。
《吴浊流文学奖作品集》,鸿儒堂,1977年。
《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八册),远景出版社,1979年。
《名著的故事》五十一篇,志文出版社,1979年。
《名曲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80年。
《名片的故事》,志文出版社,1980年。
《世界哲人语精华》,台湾文艺社,1981年。
《西洋文学名著精华》,台湾文艺社,1981年。
《不灭的诗魂:对谈评论集》,台湾文艺社,1981年。
《中国古典名著精华》,台湾文艺社,1981年。
《台湾文艺小说选》,台湾文艺社,1981年。
《台湾文艺沧桑史》,自立晚报出版社,1983年4月6日。
《名著中的爱情》,文经出版社,1986年。
《关于人生:歌德》,纯文学出版社,1988年。
《台湾作家全集》,前卫出版社,1990年。
《客家台湾文学选》,新地出版社,1994年。
1966年获得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中国文艺奖章小说创作奖,1979年获得吴三连文艺奖,1986年获台美基金会成就奖,1999年获台湾文学家牛津奖,2000年二等景星勋章,2001年获中国文艺协会荣誉文艺奖章,。
锺肇政的父亲锺会可,与锺母吴绒妹育有九女(四位早夭)一男,锺肇政为家中独子。 1950年锺肇政与张九妹结缡,两人育有二男三女:长女锺春芳、长子锺延豪(1953-1985)、次子锺延威、次女锺春芬、三女锺雪芬育有二孙。次子锺延威与媳妇蒋絜安育有二孙。
2020年5月16日在桃园龙潭老家逝世,享年96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