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菜

福州菜

中文名 福州菜
所属地域 闽东
名菜 佛跳墙,太极芋泥,鸡汤汆海蚌等
特色 一汤十变
典型调味料 虾油、红糟等
小吃 鼎边糊,肉燕,福州鱼丸,冰饭等
目录导航

简介

佛跳墙佛跳墙福州菜作为闽菜的主体,不仅流行在闽台地区更是海内外唐人街随处可见的闽菜系之代表,素有“福州菜飘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选料精细,刀工严谨;讲究火候,注重调汤;喜用佐料,口味多变,显示了四大鲜明特征为刀工巧妙,寓趣于味,素有切丝如发,片薄如纸的美誉,比较有名的菜肴如淡糟香螺片。二为汤菜众多,变化无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最有名的如佛跳墙,鸡汤氽海蚌。三为调味奇特,别具一方。福州菜的调味,偏于甜、酸、淡,善用糖醋,如比较有名酸甜代表菜荔枝肉、醉排骨等。这种饮食习惯与烹调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关。善用糖,用甜去腥腻;巧用醋,酸甜可口;味偏清淡,则可保持原汁原味,并且以甜而不腻,酸而不峻,淡而不薄享有盛名;还善用红糟、虾油、喼汁等调味,风格独特,别开生面。四为烹调细腻,雅致大方,以炒、蒸、煨技术最为突出。食用器皿别具一格,多采用小巧玲珑、古朴大方的大、中、小盖碗,体现了雅洁、轻便、秀丽的格局和风貌。

常用的特色调味料有虾油(鱼露)、红糟等。传统福州菜常以虾油取代食盐和酱油等作为咸味调料进行烹饪,而其注重清淡鲜香的特点也决定了福州菜极少使用像辣椒一类的辛辣调料。

经典菜品

荔枝肉荔枝肉福州菜著名菜肴有佛跳墙、鸡汤氽海蚌、八宝红鲟饭、荔枝肉、醉糟鸡、淡糟香螺片,太极芋泥、豆腐蛎(海蛎)、爆炒双脆、白炒鲜竹蛏、南煎肝、醉排骨、茸汤广肚、班指干贝、鸡茸鱼唇、香露河鳗、荷包鱼翅、翡翠珍珠鲍、龙身凤尾虾、红鲟蒸粉丝、花芋烧猪蹄等。近代福州菜重要发源地之一为创建于清代中后期的福州聚春园餐馆,佛跳墙也是由聚春园的厨师郑春发所发明的。福州菜中还有大量的著名小吃,如福州鱼丸、扁肉、肉燕、鼎边糊(锅边糊)、线面、捞化、光饼、拌面、牛滑、鱼滑、海蛎饼、芋粿、虾酥、葱肉饼、炒肉糕、马蹄糕、千页糕、菠菠粿、菜头饼、白粿、冰饭、福州肉松等,其中很多都有很长的历史。福州菜还被福州移民带往了台湾、东南亚、北美等地,在全球许多福州人社区,比如马来西亚霹雳州的实兆远与砂拉越州的诗巫、美国纽约华埠等地,都能见到福州菜,在台湾台北的西门町也有一些著名的福州菜馆。

佛跳墙

由于“佛跳墙”是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同时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气养血、清肺润肠、防治虚寒等功效。上席时如配以蓑衣萝卜(白萝卜切 成的丝)一碟、油芥辣一碟、火腿拌豆芽心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再用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更是妙不可言,其味无穷。

说起佛跳墙这道菜,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并且做过各种想象,但是真正吃过佛跳墙的人却很少,博学如梁实秋先生雅舍谈佛跳墙 ,最后却转到了红烧肉,何况我等凡人。幸哉中国内涵外延丰富的汉字汉语,为我们描述当时的福州名菜“坛烧八宝”。

关于佛跳墙的典故,多得像极了好莱坞大片的中文名字,但是无论是“坛烧八宝”还是“福寿全”,都没有“佛跳墙”这寥寥三个字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和享受。

以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互为融合。其间几乎囊括人间美食,如鸡鸭、羊肘、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如鱼唇、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如鸽蛋、香菇、笋尖、竹蛏。三十多种 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坛中,就好像一部野心勃勃的贺岁片,大腕荟萃自然不同凡响。

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煨佛跳墙讲究储 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煨佛跳墙之火种乃严格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如今有的酒店宣扬自己的菜品如何香气扑鼻,与佛跳墙相比的确欠一点含蓄。真正的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

醉糟鸡

红糟多产于福建、台湾等地,是酿造红曲酒的副产品,色泽鲜红并伴有酒香味,是制作闽菜、客家菜的重要调味料,具有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纯天然红色素。
本菜色泽鲜艳、酒香浓郁、咸甜适口、营养健康,特别鸣谢本地“台一线”店长,如果没有她给的九层塔,这道菜的外观必定逊色不少

小贴士

1.用米酒浸泡鸡肉,即可去腥也可增加酒香,柠檬汁也有很好的去腥作用,可依据个人喜好选择;
2.本菜需较长时间焖煮,应选用肉质松软的三黄鸡或肉鸡,土鸡肉质紧实、脂肪少,长时间焖煮后鸡肉容易收缩、发硬,因此本菜不适用。

淡糟香螺片

淡糟香螺片淡糟香螺片香螺肉片成薄片,焯水后用绍酒抓匀,冬笋、花菇切片,葱白切片与清汤、用味精,精盐,绍酒,香油,胡椒粉调料调成卤汁。冬笋片过油。蒜姜末呛锅后放入香糟、花菇、笋片,倒入卤汁,再放香螺片,颠炒后装盘即成。

肉燕

又称扁肉燕。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继续晾干为干燕皮,一般包装久贮一年不坏。包馅前,用刀切燕皮成约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馅选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酱,后加少许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状,蒸熟即成肉燕。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取“压”了“乱”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又称“太平宴”。“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长辈即席致谢后,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湾同胞和海外福州侨胞喜爱,到福州来,必带燕皮回去馈赠亲友。

花芋烧猪蹄

做法:

1、猪蹄刮洗干净,用刀背剁断里骨切成段,下沸水锅焯水。锅置旺火上,下焯水后的猪蹄加葱结、姜片、料酒烧10 分钟,去掉葱姜捞出猪蹄、沥干水分,用酱油涂匀猪皮,晾冷。花芋削去皮切成橄榄状的小块。

2、锅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烧至七成热时将猪蹄下锅过油15 分钟,捞起沥干油。花芋块下锅过油后捞出待用。

3、砂锅一只内垫上竹算,倒入猪骨汤。烧沸后改微火,放入猪蹄、八角、陈皮、小茴香、花椒(用小布袋装好)下锅,加入酱油、料酒、白糖、味精加盖焖3 小时,再放入过油的芋头块,再焖30 分钟起锅,拣去香料布袋,装盘即成。

白炒鲜竹蛏

做法:

1.竹蛏用刀顺嘴口割开,去壳取肉,剔去肚、线、膜,每只蛏肉片成相连的两扇;脚裙片荷叶片,去沙洗净;

2.将处理干净的蛏肉一并放入70℃的热水锅氽至五成熟捞出,放于碗里,用黄酒抓匀腌渍后,滗去杂污酒汁;3.冬笋削皮洗净,焯熟,切成2 厘米长、1.3 厘米宽的薄片;

4.香菇去蒂,洗净,解刀成角片;

5.葱去根须,洗净,取葱白切马蹄片;

6.上汤、味精、白糖、白酱油、香油、湿淀粉和匀调成卤汁;

7.炒锅置旺火上,下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先将蒜末下锅稍煸,再加入黄酒、卤汁、冬笋、香菇煮沸;

8.再用湿淀粉勾芡,待汁粘时,倒入竹蛏肉片,颠炒几下装盘即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