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文名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 技术与工程、先进材料、机电装备等
外文名 BGRIMMTechnologyGroup
成立时间 1956年4月8日
年营业额 23.50亿元(2015年)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6年4月8日,最初院名为重工业部选矿研究设计院。

1956年4月,重工业部选矿研究设计院成立。[6]

1956年6月,更名为有色金属选矿研究设计院。[6]

1957年,更名为北京冶金工业选矿研究院。[6]

1958年4月,更名为冶金工业部选矿研究院,原北京钢铁研究院所黑色金属选矿研究室成建制并入。

1960年11月24日,与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所合并,更名为北京矿山研究院。

1963年3月,更名为北京矿冶研究院。[6]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963年10月和11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从事重有色金属研究业务和人员,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的冶金试验、机修人员和相应的设备仪器调入该院。

1964年6月11日,冶金工业部属北京铝试验厂划归该院并改建为实验厂。

1966年初,冶金工业部将该院从事黑色金属选矿研究工作的第二选矿研究室及部分分析测试专业人员调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1970年11月,分别下放河北省和甘肃省,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管理。其间抽调了部分人员赴甘肃省白银市建立了白银矿冶研究所(现西北矿冶研究院)。

1978年1月,隶属于冶金工业部,1979年4月更名为冶金工业部矿冶研究总院。

1983年4月,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1月,更名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1997年6月,兼并丹东冶金机械厂。

1997年6月9月,兼并北京钨钼材料厂。

1998年3月,隶属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6]

1999年7月1日,根据国务院决定该院转制成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同时划入该院。院党政分别隶属于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和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

1999年12月1日,隶属于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

2000年6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划出我院,划归地方管理。

2002年1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铁岭选矿药剂厂无偿划归该院。

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成为直接监管的企业。[6]

2010年7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同意徐州国贸稀贵金属综合利用研究所国有产权无偿划归该院。

2011年5月6日,该院重组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4月21日,公司名称由“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BGRIMM Technology Group”。

企业规模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总人数达3424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70人,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86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博士114人,硕士636人,研究生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7.3%。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汪旭光、邱定蕃、孙传尧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汪旭光、金锡根、罗家珂、方志刚、林毅、孙传尧、邱定蕃、熊代余、陈何、杨小聪、卢世杰

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蒋开喜、梁殿印、沈政昌、熊代余、余斌、于月光、周俊武、陈何、杨小聪、卢世杰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6人):汪旭光、金锡根、罗家珂、方志刚、林毅、孙忠铭、陈鼎玖、刘振春、 李正骅、幸伟中、龚盛标、刘大星、刘文华、绕绮麟、张竟成、于建中、韩寿林、邱定蕃、孙传尧、宣道中、 谢百之 、崔安娜、郑宝臣、东及良、谢怀复、汤集刚、邢永清、符斌、李忠义、李昌福、林运亮、赵纯禄、邹介斧、贾永昌、康廷璋、周以华、沃国经、汪光烈、洪丕基、苏仲平、周桂华、于一公、黄振华、谢珉、张文禄、蒋开喜、罗忠义、冯桂婷、钟荫庭、尹才硚、梁殿印、周 峰、李长根、江培海、郑九龄、吴峰、沈政昌、王泽杭、熊代余、夏晓鸥、周秀英、刘永振、余斌、王瑜、于月光、张振宇、战凯、刘桂芝、周俊武、李国仲、王云、蒋训雄、任先京、卢亚平、陈何、刘惠林、许根国、查正清、李华昌、王海北、刘亚飞、王中明、罗秀建、徐宁、杨晓松、王建文

组织体系

  • 综述

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有7个研究设计所,1个技术研究院,2个上市公司,1个发展中心,8个全资子公司,7个控股子公司。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有国家级研究平台9个,北京市级科研平台9个,此外矿冶总院还建设了9个省部级和11个行业级科研条件平台,牵头成立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12个):院务部、规划发展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科技发展部、科技产业部、法律审计部、党群部门、开发建设部、信息研究中心、工程公司、商贸部

  • 研究机构

研究机构(11个):矿山技术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设计所、信息与自动化研究设计所、冶金研究设计所、机械研究设计所、金属材料研究设计所、炸药与爆破研究设计所、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测试研究设计所、矿产资源研究设计所、北京植物胶发展中心

  • 国家级研究平台
国家级研究平台
序号 科研平台名称 颁布部门
1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科学技术部
2 无污染有色金属提取及节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3 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科学技术部
4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学技术部
5 矿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学技术部
6 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
7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有色金属认可实验室 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
8 工业(有色金属矿冶产品及矿山化学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
9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科学技术部
参考资料:
  • 北京市级科研平台

北京市级科研平台(9个):北京市锂电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工业部件表面强化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效节能矿冶技术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特种涂层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矿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金属矿山智能开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端矿山装备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金属矿产资源评价与分析检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特种涂层新材料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条件保障

国家级研究平台
序号 科研平台名称 颁布部门
1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科学技术部
2 无污染有色金属提取及节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3 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科学技术部
4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学技术部
5 矿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学技术部
6 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
7 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有色金属认可实验室 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
8 工业(有色金属矿冶产品及矿山化学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
9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科学技术部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 仪器设备

根据2016年11月矿冶总院官网显示,扫描电镜及能谱系统扫描电镜及能谱系统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现代化的大型设备仪器600多台(套),如等离子光谱(ICP),石墨乳原子吸收光谱(GFAAS),原子吸收光谱(AAS),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碳硫测定仪,碳氢氮测定仪,示踪粒子跟踪仪,叶轮给料机,旋流器料浆浓缩机,临界流速测试仪,冲量流量计,超声波粒位计,γ射线浓缩计,充填体剪切仪,扫描电镜,原子显微镜,电位测定仪,流动注射分析仪,比色仪,可控强场可调介质的强磁选分选设备,电泳仪,离子仪,溶氧仪,低频函数发生器,双线示波器,康氏振荡机,电化学繁用测试仪,函数记录仪,数控超声波清洗机,三维坐标测量仪,磁测量仪,磁性材料成型自动压机,预烧料回转窑,烧结推板窑等。

  • 中试装备

根据2016年11月矿冶总院官网显示,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工程化能力较强的中试装备:选矿中试线,湿法(常压、加压)和火法冶金中试线,矿山节能设备研制中试线,超细破碎中试线,超细矿物材料、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中试线,高效熔炼及SO2净化回收扩试线,复合粉末材料中试线,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中试线,植物胶及深加工中试线,浮选药剂及精细化工中试线等。

管理团队

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与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瑞典、南非、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蒙古等国家的众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为国家“引进来”、“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作出了贡献。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加盟40多个国家、行业和区域产业联盟。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环境保护学术委员会、北京金属学会采选分会均设在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爆破协会挂靠在该院。有61人在国内外有关学术社团组织担任184个职务。矿冶总院承办了2008年第24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2014年首届清洁采矿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俄双边新材料新工艺研讨会等国际会议。

董事会

集团领导

韩龙:董事长

周洲:董事

郑友毅:外部董事

杨传武:外部董事

杨彬:外部董事

韩建国:外部董事[7]

王卫东:职工董事

盛忠义:董事会秘书[8]

企业成就

韩龙:党委书记

周洲: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王卫东:党委副书记

战凯: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黄松涛: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马继儒:党委委员、总会计师

薛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马彦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李建忠:党委委员、副总经理[8]

科研成果

学术刊物

根据2016年11月矿冶总院官网显示,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00余项,授权专利和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100余项。矿冶总院共完成了6721项科研课题,取得科研及工程设计成果2708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和工程设计奖101项,省部级(设计)科技奖995项,取得授权专利720项。

2006年至2016年10月,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170篇,其中SCI论文29篇,EI论文110篇,出版专著29部。

2015年,全院实现营业收入23.50亿元,利润总额1.55亿元,纳税总额1.63亿元。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
序号 奖励年度 奖励类别 奖励等级 获奖项目
1 1965 国家发明奖 3 红旗3号磁性矿石金属探测器
2 1965 国家发明奖 2 锂辉石碱法正浮选简化流程
3 1966 国家发明奖 1 氧化石腊皂用作赤铁矿捕收剂
4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细筛再磨工艺及提高精碎品位和金属回收率的研究-细筛再磨工艺(尼龙细筛)
5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重介质选矿:锡矿山重介质选矿分离辉锑矿;重介质选铅锌矿
6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矿山用新型药剂研制-田菁胶10号抗水奖状炸药
7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永磁材料与永磁磁选机-永磁筒型多梯度磁选机
8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石碌铜矿离析-浮选工艺
9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无氰选矿-广东凡口铅锌无氰选矿
10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细菌冶炼从铜矿中提取铜、铀
11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联合法生产氧化铝
12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闪速熔炼新工艺
13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微量高效化肥-钼酸铵及应用
14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多道全聚焦X射线莹光分析仪
15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新技术-数字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16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放射性同位素X萤光分析仪-台式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萤光分析仪
17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XW-01型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
18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羰基镍粗粉和镍包铝双金属粉末
19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20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平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A、CGJ-2型双机液压平巷凿岩台车,B、JS6型电动梭式矿车
21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金属矿选矿新药剂-高效能捕收剂(硫氮九号)
22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改善水质的新设备-磁水器
23 1980 国家发明奖 3 半乳甘露聚糖胶新材料--田菁胶及其应用(S.C)
24 1981 国家发明奖 3 尼龙蓖状细筛
25 1981 国家发明奖 2 白银炼铜法
26 1986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CLH系列三高炸药
27 1982 国家发明奖 2 EL系列乳化炸药
28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凡口大孔径深孔采矿法
29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多凡酸铵法制取高品位五氧化二钒新工艺
30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热喷涂技术开发推广、应用
31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YF型¢-3000圆锥水力分级机
32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细筛再磨新工艺
33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武山铜矿整体钢筋混凝土定分层崩落法研究
34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CHF-X和JJF型系列浮选机
35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新型选矿药剂的研制与应用
36 1987 国家发明奖 3 旋流细筛
37 1988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国家12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的研究
38 1988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从金川镍系统钴渣制取纯氧化钴粉新工艺工业试验
39 198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提高西林铅锌矿选矿技术指标及SF和JJF型浮选机联合机组研制
40 1988 国家发明奖 1 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浮选-选择性团聚选矿工艺
41 1989 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 金川资源综合利用
42 1989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白银熔池富氧炼铜
43 1989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凡口高品位铅锌矿混合浮选新工艺研究
44 1989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优良胶用田菁品种和田菁胶的研究和应用
45 199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提高铜矿石伴生金银选矿回收率的研究
46 1990 国家发明奖 4 KYF型浮选机
47 1990 国家发明奖 4 自吸式浮选机
48 1991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BGRIMM系列乳化炸药机器混装机械化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49 199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大厂现有选厂提高选矿指标的研究
50 1992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新型锶钡固溶(GR)铁氧体材料的研制及其工业生产与应用
51 1992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地下矿连续开采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研究
52 1993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凡口铅锌矿提高铅锌精矿和锌矿质量的研究-选铅锌药剂快速浮选工艺
53 1993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提高难选贫铜矿石选矿回收率研究
54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湿法精炼新工艺
55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矿块崩落技术与装备
56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武山铜矿南矿带上向斜壁进路水砂充填采矿方法研究
57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DCH-10电磁环式强磁场机研制
58 1995 国家发明奖 3 XCF-8收浆型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研制
59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DCH系列湿式强磁选机研制及工业应用
60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提高大厂资源采选综合利用率研究
61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柿竹园多金属矿Ⅲ矿带富矿段矿石主干全浮选矿工艺流程及药剂的研究
62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电化学控制浮选综合技术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63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提高云锡公司大屯选矿厂选矿指标
64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综合利用锂渣生产优质锂渣硅酸盐水泥
65 1996 国家发明奖 3 SL型微细物料连续排矿射流离心选矿机
66 1997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永平铜矿提高铜、银回收率新工艺研究
67 1997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SF型系列自吸式浮选机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68 1997 国家发明奖 3 粗颗浮选机
69 1997 国家发明奖 4 粘结铁氧体新工艺
70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高纯石英粉生产新工艺及工业应用
71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系列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的研制与推广
72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地下铲运机系列化产品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73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选矿手册
74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工业污染控制研究
75 1998 国家发明奖 2 矿浆电解技术
76 1999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综合采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77 1999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矿山尾矿库区复垦与污染防止技术研究
78 1999 国家发明奖 4 BKW型尾矿再选磁选机研制
79 1999 国家发明奖 4 钡铁氧体橡塑磁粉研制方法
80 200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BGRIMM系列浮选机研制与推广应用
81 200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地下矿山高阶段强化开采新工艺综合技术研究
82 200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新型热喷涂技术和涂层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83 2001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钨钼铋复杂多金属矿综合选矿新技术-柿竹园法
84 2001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铝土矿选矿-拜尔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
85 200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云南元阳复杂金矿资源综合利用
86 200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难采难选低品位铜矿地下溶浸工艺研究设计及工程化实践
87 2003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金属矿床无废害开采技术
88 200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纳米铝粉包覆的复合型涂层材料
89 2007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90 1991 国家级优秀设计铜质奖 乳化炸药厂
91 2005 全国优秀设计铜奖 614乳化炸药厂生产线
92 2008 国家技术发明奖 2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其制备技术
93 2009 国家发明奖 2 难处理氧化铜矿资源高效选冶新技术
94 201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铜冶炼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95 2011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96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浮选机大型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97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复杂难处理镍、钴金属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98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露天煤矿高台阶抛掷爆破—吊斗铲工艺技术及应用
参考资料:

荣誉记录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奖励
序号 奖励年度 奖励类别 奖励等级 获奖项目
1 1965 国家发明奖 3 红旗3号磁性矿石金属探测器
2 1965 国家发明奖 2 锂辉石碱法正浮选简化流程
3 1966 国家发明奖 1 氧化石腊皂用作赤铁矿捕收剂
4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细筛再磨工艺及提高精碎品位和金属回收率的研究-细筛再磨工艺(尼龙细筛)
5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重介质选矿:锡矿山重介质选矿分离辉锑矿;重介质选铅锌矿
6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矿山用新型药剂研制-田菁胶10号抗水奖状炸药
7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永磁材料与永磁磁选机-永磁筒型多梯度磁选机
8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石碌铜矿离析-浮选工艺
9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无氰选矿-广东凡口铅锌无氰选矿
10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细菌冶炼从铜矿中提取铜、铀
11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联合法生产氧化铝
12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闪速熔炼新工艺
13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微量高效化肥-钼酸铵及应用
14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多道全聚焦X射线莹光分析仪
15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新技术-数字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16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放射性同位素X萤光分析仪-台式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萤光分析仪
17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XW-01型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
18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羰基镍粗粉和镍包铝双金属粉末
19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20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平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A、CGJ-2型双机液压平巷凿岩台车,B、JS6型电动梭式矿车
21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金属矿选矿新药剂-高效能捕收剂(硫氮九号)
22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专项奖 改善水质的新设备-磁水器
23 1980 国家发明奖 3 半乳甘露聚糖胶新材料--田菁胶及其应用(S.C)
24 1981 国家发明奖 3 尼龙蓖状细筛
25 1981 国家发明奖 2 白银炼铜法
26 1986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CLH系列三高炸药
27 1982 国家发明奖 2 EL系列乳化炸药
28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凡口大孔径深孔采矿法
29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多凡酸铵法制取高品位五氧化二钒新工艺
30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热喷涂技术开发推广、应用
31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YF型¢-3000圆锥水力分级机
32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细筛再磨新工艺
33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武山铜矿整体钢筋混凝土定分层崩落法研究
34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CHF-X和JJF型系列浮选机
35 198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新型选矿药剂的研制与应用
36 1987 国家发明奖 3 旋流细筛
37 1988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国家12个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的研究
38 1988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从金川镍系统钴渣制取纯氧化钴粉新工艺工业试验
39 198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提高西林铅锌矿选矿技术指标及SF和JJF型浮选机联合机组研制
40 1988 国家发明奖 1 白云鄂博中贫氧化矿浮选-选择性团聚选矿工艺
41 1989 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 金川资源综合利用
42 1989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白银熔池富氧炼铜
43 1989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凡口高品位铅锌矿混合浮选新工艺研究
44 1989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优良胶用田菁品种和田菁胶的研究和应用
45 199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提高铜矿石伴生金银选矿回收率的研究
46 1990 国家发明奖 4 KYF型浮选机
47 1990 国家发明奖 4 自吸式浮选机
48 1991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BGRIMM系列乳化炸药机器混装机械化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49 199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大厂现有选厂提高选矿指标的研究
50 1992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新型锶钡固溶(GR)铁氧体材料的研制及其工业生产与应用
51 1992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地下矿连续开采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研究
52 1993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凡口铅锌矿提高铅锌精矿和锌矿质量的研究-选铅锌药剂快速浮选工艺
53 1993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提高难选贫铜矿石选矿回收率研究
54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湿法精炼新工艺
55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矿块崩落技术与装备
56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武山铜矿南矿带上向斜壁进路水砂充填采矿方法研究
57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DCH-10电磁环式强磁场机研制
58 1995 国家发明奖 3 XCF-8收浆型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研制
59 1995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DCH系列湿式强磁选机研制及工业应用
60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提高大厂资源采选综合利用率研究
61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柿竹园多金属矿Ⅲ矿带富矿段矿石主干全浮选矿工艺流程及药剂的研究
62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电化学控制浮选综合技术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63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提高云锡公司大屯选矿厂选矿指标
64 1996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综合利用锂渣生产优质锂渣硅酸盐水泥
65 1996 国家发明奖 3 SL型微细物料连续排矿射流离心选矿机
66 1997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永平铜矿提高铜、银回收率新工艺研究
67 1997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SF型系列自吸式浮选机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68 1997 国家发明奖 3 粗颗浮选机
69 1997 国家发明奖 4 粘结铁氧体新工艺
70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高纯石英粉生产新工艺及工业应用
71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系列高性能铁氧体永磁材料的研制与推广
72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地下铲运机系列化产品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73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选矿手册
74 1998 国家科技进步奖 3 工业污染控制研究
75 1998 国家发明奖 2 矿浆电解技术
76 1999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综合采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77 1999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矿山尾矿库区复垦与污染防止技术研究
78 1999 国家发明奖 4 BKW型尾矿再选磁选机研制
79 1999 国家发明奖 4 钡铁氧体橡塑磁粉研制方法
80 200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BGRIMM系列浮选机研制与推广应用
81 200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地下矿山高阶段强化开采新工艺综合技术研究
82 200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新型热喷涂技术和涂层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83 2001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钨钼铋复杂多金属矿综合选矿新技术-柿竹园法
84 2001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铝土矿选矿-拜尔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
85 200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云南元阳复杂金矿资源综合利用
86 200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难采难选低品位铜矿地下溶浸工艺研究设计及工程化实践
87 2003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金属矿床无废害开采技术
88 2005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纳米铝粉包覆的复合型涂层材料
89 2007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90 1991 国家级优秀设计铜质奖 乳化炸药厂
91 2005 全国优秀设计铜奖 614乳化炸药厂生产线
92 2008 国家技术发明奖 2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及其制备技术
93 2009 国家发明奖 2 难处理氧化铜矿资源高效选冶新技术
94 2010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铜冶炼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95 2011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96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浮选机大型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97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1 复杂难处理镍、钴金属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98 2012 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露天煤矿高台阶抛掷爆破—吊斗铲工艺技术及应用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于1949年创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编辑的刊物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编辑的刊物(5)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科技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刊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入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收录源期刊,被评为全国首届《CAJ-CD规范》评奖优秀期刊、全国有色行业优秀期刊(三等奖,2006年)。

  •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科技期刊,于1949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刊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收录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入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曾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评奖优秀期刊、全国有色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年)。

  •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收录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曾获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期刊、全国首届《CAJ-CD规范》评奖优秀期刊。

  • 《有色金属工程》

《有色金属工程》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公开刊物,是涉及有色金属(轻、重、稀、贵)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材料、环保、设备、过程控制等专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有色金属工程》已发行和交换到28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个单位和学术组织。

  • 《矿冶》

《矿冶》(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公开刊物。是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的收录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被国EI、CA等国内外主要检索机构检索。曾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评奖优秀期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优秀期刊。

  •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是由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无机分析化学专业性学术期刊。2014年复合影响因子1.298。该刊包括岩矿分析、冶金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化工分析、生物医药分析、食品分析、仪器研制、综述评论、技术交流、信息之窗等栏目。

  • 《热喷涂技术》

《热喷涂技术》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公开发行的科技类学术刊物。

学科建设

2020年4月,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名单。[9]

教学建设

资质证书

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4个一级学科所属的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3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矿冶总院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是中国首批与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工程研究院所之一。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5个):“材料学”、“有色金属冶金”、“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企业文化

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招收培养博士生163人,硕士生299人。

2016月11月,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张行荣博士获第28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青年作者奖。

核心理念

截至2016年10月,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工程咨询、安全评价甲级资质。

冶金行业设计资质

资质等级 资质与范围 机构名称
甲级 冶金行业甲级;军工行业(防化、民爆器材工程)专业甲级;市政行业(环境卫生工程)专业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咨询资质

资质等级 资质与范围 机构名称
甲级 有色冶金;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建筑;其他(火化工)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评价资质

资质等级 评价区域 机构名称
甲级 全国范围内 北京国信安科技术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

资质等级 评价范围 机构名称
甲级 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甲级;冶金机电;采掘乙级;社会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资质等级 资质类别 机构名称
甲级 地质实验测试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形象

资质等级 资质与范围 机构名称
甲级 冶金行业甲级;军工行业(防化、民爆器材工程)专业甲级;市政行业(环境卫生工程)专业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文化活动

资质等级 资质与范围 机构名称
甲级 有色冶金;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建筑;其他(火化工)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社会责任

资质等级 评价区域 机构名称
甲级 全国范围内 北京国信安科技术有限公司

扶贫攻坚

资质等级 评价范围 机构名称
甲级 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甲级;冶金机电;采掘乙级;社会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志愿服务

资质等级 资质类别 机构名称
甲级 地质实验测试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