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境内发现商周时期多处人类遗址,如三山镇大神墩遗址,浮山乡珠墩船墩,新淮乡磨盘墩,中沟疙瘩头遗址等,证明了三山早期就有人类生活繁衍。
汉末周瑜开筑保大圩,整治圩区水系,。唐末大将孙端、台蒙戍守鲁港。为御敌,在鲁港河上建筑了五堰。宋文天祥修复五堰,引江水倒灌,以提高漳河水位,使漳河水运畅达,称为“金坞”。元末将军从一彪倡议练兵于千军岭,遗“千军岭炮台”。
明代上中叶,三山老街建成,地处三江口之鲁港,为长江、漳河要津。
元末,朱元璋率农民起义军于鲁港多次激战,使鲁港自明初后逐渐颓萎。
明成化七年(1471年),官府搜刮民财,又在鲁港始设“常关”,为明代六大税关之一,清代和民国继之。民国后二十余年,关税控制在外国人手里,鲁港常关自创关到裁撤共有480年历史,记录了鲁港港航之繁荣,也写下了人民的辛酸血泪。
建国以后,浮山农庄葛世玉带头创办农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抵抗灾荒,1954年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表彰;
1961年春,在繁昌县委的领导下,三万民工齐上阵,完成40余万土方,拦江打坝,筑成十里长的螃蟹矶大堤;水埠峨桥不产茶,素无巨贾茶商,却乘改革开放春风造出了一个“江南第一茶市”,今已拓展为国际茶城,千百万人东西南北闯市场,使古镇峨桥名扬四方;
1958年,古镇三山就建起了大型轧花厂;1985年兴建了蔬菜批发市场,1992年扩建成江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1998年大水以后,国家先后投巨资对长江、璋河堤防进行整治,长江江堤达标,平地行垸,退田还水,万亩圩口达标工程,造福万代。
截至2015年底,三山区沿江(上海至武汉)高速公路、滁(滁州)黄(黄山)高速公路、S321省道、宁(南京)铜(铜陵)铁路贯三山区(3)穿三山区。
在建的芜湖长江二桥与三山区紧邻,长三角城际铁路复线也由境内通过,区内乡村公路网已经形成。城区新建华电大道、三山大道、龙湖大道均为高标准设计施工,建设中的芜湖(保定)电厂铁路专用线由峨桥直通江边。
三山区拥有30公里长江岸线,具有水路运输得天独厚的优势,已建成海螺散货码头,在建的有东汇码头和中外运码头等。三山区交通干线可谓密如蛛网,四通八达。
截至2015年,三山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辖峨桥镇和三山、保定、龙湖、高安四个街道办事处,46个行政村,还有三华、茗香、泥埠、龙湖新城、碧桂园五个居民社区。
街道名称 | 行政代码 | 面积 | 人口 | 居(村)委会数量 | 所辖居(村)委会名称 |
---|---|---|---|---|---|
三山街道 | 340208001 | 40.5平方千米 | 3.04万 | 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 | 三华社区、三山村、新庄村、上游村、天桥村、孙滩村、长坝村 |
保定街道 | 340208002 | 78.5平方千米 | 2.76万 | 9个村委会 | 渡口村、鸭棚村、团洲村、焦湾村、黄垅村、新胜村、联群村、沿湖村、老垅村 |
龙湖街道 | 340208003 | 52.4平方千米 | 2.30万 | 2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 | 龙湖新城社区、碧桂园社区、中沟村、螃蟹矶村、高岗埠村、彭村、西湖村、鲁港村、固堤村、杨村、潘村 |
高安街道 | 340208004 | 43.7平方千米 | 3.25万 | 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 | 泥埠社区、高安村、义和村、矶山村、草山村、裕民村、白象村 |
峨桥镇 | 340208100 | 105平方千米 | 3.95万 | 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 | 茗香社区、峨桥村、浮城村、岳山村、桂岗村、梅山村、茶亭村、浮山村、丰裕村、农庄村、响水涧村、东湾村、山湖村、新淮村、佘村、石谷村、虬保村 |
街道名称 | 行政代码 | 面积 | 人口 | 居(村)委会数量 | 所辖居(村)委会名称 |
---|---|---|---|---|---|
三山街道 | 340208001 | 40.5平方千米 | 3.04万 | 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 | 三华社区、三山村、新庄村、上游村、天桥村、孙滩村、长坝村 |
保定街道 | 340208002 | 78.5平方千米 | 2.76万 | 9个村委会 | 渡口村、鸭棚村、团洲村、焦湾村、黄垅村、新胜村、联群村、沿湖村、老垅村 |
龙湖街道 | 340208003 | 52.4平方千米 | 2.30万 | 2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 | 龙湖新城社区、碧桂园社区、中沟村、螃蟹矶村、高岗埠村、彭村、西湖村、鲁港村、固堤村、杨村、潘村 |
高安街道 | 340208004 | 43.7平方千米 | 3.25万 | 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 | 泥埠社区、高安村、义和村、矶山村、草山村、裕民村、白象村 |
峨桥镇 | 340208100 | 105平方千米 | 3.95万 | 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 | 茗香社区、峨桥村、浮城村、岳山村、桂岗村、梅山村、茶亭村、浮山村、丰裕村、农庄村、响水涧村、东湾村、山湖村、新淮村、佘村、石谷村、虬保村 |
三山区位于芜湖市中部,北望长江,东临漳河,西南与皖南山脉余脉相连。
三山区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地形为半山半圩,水抱山环,平均海拔9.5。
三山区全年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充足,平均照约2000小时;雨量适中,平均年降雨量约1200毫米;四季分明,平均年无霜期达219-240天。
三山盛产铜、铁,境内遗存了采铜和冶铜遗址。
三山区濒江临河,龙窝湖最大,仰洼套、虬塘湖历史悠久,河流溪涧纵横峨桥响水涧(10)交织,三山河、峨溪河、泊口河、响水涧久有盛名。长江岸线达30公里,漳河岸线近30公里,“黄金水道”得天独厚。长江岸线又非常适合造船工业和建设深水港口。
龙窝湖为芜湖市最大的无公害及绿色水产品生产养殖基地,年产成鱼28万公斤,河蟹2万公斤,产值300余万元。2011年龙窝湖被批准为国家级细鳞斜颌鲴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三山区正在建设中的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为全国第二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气势宏伟,水库建成后四面环山,山水相连动。
三山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獐、鹿、豹、白面狐等珍稀动物,植物共有68科,600余种,森林茂密。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1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0.6%,第二产业115.9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33.1亿元,同比增长8.5%。三次产业比重为3.2:75.3:21.5。三产占比较上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5054元,增长9.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2353元,增长9.8%。[4]
在在建设的鲁港大桥
2018年农业生产呈平稳发展态势,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实现牧业产值1.6亿元,增长0.9%;实现渔业产值1.4亿元,增长0.2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0.6%。[4]
三山区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三大土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稳步推进,2009年已完成投资约3亿元;碧桂园开工面积达66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已投资约22亿元,2009年已完成投资4.5亿元;新联船厂项目由芜湖造船厂与奇瑞汽车合资组建,目前船台已开工建设,截至2009年,完成投资7100万元;圣罗纺织项目今年已完成投资8800万元,一期5幢厂房、1幢办公楼计8万平米全部完工,设备基本安装完成,近期已开始生产,二期建设有序推进。
2018年,全区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6.8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全年全区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27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9家。
2018年全区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实现产值68.9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3.7%。
2018年全区27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8.2亿元,较上年增长9.3%。
2018年,全区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3.7亿元,其中9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64.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7.7%。[4]
2018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其中,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7%,同比增长12.8%,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9%,同比增长31.7%。华电二期、格力热水器项目年内已投产,新兴铸管径向锻造项目预计2019年投产。融创玉兰公馆、华仑熙华府、华强悦山府、昌融枫丹壹号等地产项目进展顺利。
2018年全区在建项目266个,其中工业项目156个,全年工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8%,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7%,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个百分点,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6.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42.5%,同比增长80.9%。
2018年全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5.7%、34.3%,分别同比增长12.8%、12.4%;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14.3%,同比增长19.9%。
2018年全区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7.8%,同比增长15.8%。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个百分点,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2.5%。
201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1.9亿元,增长11.9%。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区共实现17.1亿元,增长10.6%。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较快,实现0.78亿元,同比增长55.5%。
重点服务业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实现22.5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主导产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营业收入实现17.5亿元,同比增长18%。
2018年,全区共实现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9.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2.3%,财政支出14.0亿元,同比增长2.0%。
2018年招商引资新批内资项目35个,引进资金规模116.14亿元。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78.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286万美元,同比增长8.5%。全年全区招商引资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7.2%,同比增长9.8%。[4]
“十一五”期间,三山区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在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国家级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带动下(三山经济开发区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起步区,其中包含芜湖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及长三角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辐射,把三山区打造成一个集电能生产基地、现代船舶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轻纺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新型现代化物流中心及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新城区。
截至2011年底,全民健身路径完好率达100%,并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使全民健身工程设施遍布全区。
截至2011年底,三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100%。突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和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预防、保健工作,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控制在万分之0.5万以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完成率100%。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芜湖长江二桥效果图
截至2011年底,三山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82元,增长15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35平方米。
截至2011年底,三山区教师学历达标,90%以上的教师专业对口,100%的教育管理干部经过专业培训,适当招聘本科以上学历紧缺学科的青年教师,从而使该区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1—2座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阶段的完全学校。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截至2011年底,高等教育: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财经工业学校。高级中学:芜湖市三山中学、芜湖事达中学、芜湖市江南实验中学。初级中学:芜湖市第三十九中学、芜湖市第四十中学、芜湖市第四十一中学、芜湖市第四十二中学、芜湖市第四十三中学、芜湖市第四十六中学、芜湖市第四十八中学、芜湖市第四十九中学、芜湖市第五十中学。
浮山:曾名隐玉山,海拔436m,方圆18km,浮山主巅世传为浮邱公炼丹处,山上有库、洞、树、泉、碑、刹等名胜古迹,大诗人李白也在此留下了墨宝。
三华山:位于区中央的曾是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早在唐肃宋至德年间新罗王子在前往九华山前曾在此做过道场,建立寺庙,气势恢宏。
铜山: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如建立于唐朝初年的铜山寺,李白诗云:“我爱铜山寺,千年未拟还”,以及铜山寺傍的“涌珠泉”、神仙洞和千年银杏等。
龙窝湖:其面积达700公顷(1.05万亩)的,环湖可供开发的区域面积近80平方公里,区域内及周边优质水体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景观,成为龙湖独特的资源。
区内仍有文化遗迹,如接官亭、战国古矿坑、商周文化遗址、明代陶窑遗址、文昌宫、城隍庙等。
歌颂三山的第一首诗为《原道歌》,作者东周浮邱伯称巍峨的浮山为藏龙伏虎之地。谢眺、王安石、杨万里等名人也多有诗词歌咏三山。
诗仙李白来到铜山寺,饱览此间山水奇景,颇有留恋之意,乘兴挥毫,题下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举杯回午袖,扫尽五松山。” 的绝句。他还曾乘舟过三山,作《江上答崔宣城》诗歌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对三华山大加赞赏,这可能是关于“三山秋月”的最早写照。
清姚鼐游三华山留吟数篇,字字珠玉。明宋棠咏《螃蟹矶》“扬子江头古石矶,秋来却羡蟹螯肥,卷舒不及鸱夷子,安得垂伦钓夕晖。”让“蟹矶钓踪”始成一景。
邑人曾作《三山秋月》、《峨溪匹练》、《浮丘丹井》等诗,虽为状物写景,实为托景抒情,传承着人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精神,物寓其理,景寓其情。自明初中顺大夫严允谐作《三山秋月》始,同题诗作不断,代不乏人。诗为心声,字里行间无不寄托着浓浓的乡情。
明涂溪杨氏宗臣等五君联袂登浮丘山,吟诗唱和,步本译韵留《浮丘列屏》佳作六章。“浮山览胜,诗书流云,文风代远,蔚启人闻。”清乾隆年间,本邑学博谢淋潜斋邀户部尚书董左田,太守王子卿,文博周最峰,金叶山等人同游三华山,分字吟对,互有唱和,遗诗十余首,开三华文人述宴之先河,扬三山文明风气之先声。
清末民初三山文风亦盛,他们还创办了“三山公学堂”,教于乡里。清末废科举之际,读书人不再孜孜于科考之事,便结社吟诗,以陶冶性情,增进学业。此时,三山九莲诗社于九莲庵内诞生,首聚者九人。
三山习书学画者不乏其人,有书画展,让人流连,更有儿童书画展,悦目赏心。这里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农民象棋节每年在湖滨公园举行。 古老的“三华庙会”于今也推陈出新,演绎成一方风俗。春节穿龙灯,端午赛龙舟热闹非凡。古镇峨桥依托国际茶城,茶博会、茶文化、书画展、品茶、咏茶、歌咏会经常举行,茶韵流香,清心怡人。去峨桥饮茶香,写茶诗,登浮丘山吟胜,游铜山寺赏景,到龙窝湖荡舟,听渔歌唱晚,逛“三华庙会”,已成为芜湖人的时尚。三山时代广场(在建)
姚孟景 | 姚孟昱 | 杨彩清 | 佘霄峰 | 桂一棵 |
姚楷 | 姚琢如 | 姚浩如 | 鲁寿祁 | 姚彩錡 |
姚薇元 | 谢鸣轩 | 姚化东 | 叶午庄 | 吴永和 |
张笃周 | 邓晶瑜 | 古绪华 | 俞乃蕴 | 刘表位 |
赵其钧 | 何庆善 | 彭晓林 | 胡国俊 | 查全玉 |
陈忠实 | 俞时模 | 葛世玉 | 张子房 | 屠家祥 |
吴荣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