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江西

中文名 江西省
主要民族 汉族
外文名 JiangxiProvince
别名 江右、赣鄱大地、江南西道
地理位置 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气候
方言 赣语、官话、客语、吴语、徽语
邮政编码 330000-344000
人均生产总值 65560元(2021年)
省委书记 尹弘
地区生产总值 29619.7亿元(2021年)
最高山峰 黄岗山(2157.8米)
所属国家 中国
高等学府 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省花 杜鹃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先秦时期

江西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商朝时期,江西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江西。

秦汉时期

秦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所辖地域与今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西属扬州刺史部。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时,孙策分庐陵、雩都等县置庐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厘置彭泽郡(旋废)、鄱阳郡。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庐陵南部都尉,隶扬州。

秦汉以后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设江州,治所南昌,后迁至浔阳郡

南昌滕王阁南昌滕王阁(11)

(江西九江市),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江

南西道,其监察区下辖8州,治洪州(南昌市)。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初设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辖13路、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改路为

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

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2016年6月,赣江新区成为第18个国家级新区。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江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2]

区划详情

11个地级市: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12]

政区名 车牌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2015年数据)

区号 下辖县级行政区
南昌

(赣A)

(赣M)

7402.36

520.38

(户籍人口)

0791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
九江 (赣G)

18823

482.58

(常住人口)

0792 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共青城市、瑞昌市、永修县、德安县、庐山市、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武宁县、修水县
上饶 (赣E) 22791

671.5

(常住人口)

0793 信州区、广丰区、广信区、玉山县、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婺源县、德兴市
抚州 (赣F) 18817

398.47

(常住人口)

0794 临川区、东乡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金溪县、资溪县、广昌县
宜春 (赣C) 18669

551.20

(常住人口)

0795 袁州区、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奉新县、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靖安县、铜鼓县
吉安 (赣D) 25219

489.89

(总人口)

0796 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井冈山市、吉水县、新干县、永丰县、泰和县、遂川县、万安县、安福县、永新县、峡江县
赣州 (赣B) 39379.64

960.63

(户籍人口)

0797 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信丰县、大余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寻乌县、安远县、瑞金市、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石城县、上犹县、兴国县、崇义县

景德镇

(赣H)

5248

164.05

(常住人口)

0798

昌江区、珠山区、浮梁县、乐平市

萍乡

(赣J)

3802

190.10

(常住人口)

0799

安源区、湘东区、莲花县、上栗县、芦溪县

新余

(赣K)

3164

116.67

(常住人口)

0790

渝水区、分宜县

鹰潭

(赣L)

3554

115.33

(常住人口)

0701

月湖区、余江区、贵溪市、信江新区

自然环境

政区名 车牌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2015年数据)

区号 下辖县级行政区
南昌

(赣A)

(赣M)

7402.36

520.38

(户籍人口)

0791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
九江 (赣G)

18823

482.58

(常住人口)

0792 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共青城市、瑞昌市、永修县、德安县、庐山市、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武宁县、修水县
上饶 (赣E) 22791

671.5

(常住人口)

0793 信州区、广丰区、广信区、玉山县、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婺源县、德兴市
抚州 (赣F) 18817

398.47

(常住人口)

0794 临川区、东乡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金溪县、资溪县、广昌县
宜春 (赣C) 18669

551.20

(常住人口)

0795 袁州区、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奉新县、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靖安县、铜鼓县
吉安 (赣D) 25219

489.89

(总人口)

0796 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井冈山市、吉水县、新干县、永丰县、泰和县、遂川县、万安县、安福县、永新县、峡江县
赣州 (赣B) 39379.64

960.63

(户籍人口)

0797 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信丰县、大余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寻乌县、安远县、瑞金市、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石城县、上犹县、兴国县、崇义县

景德镇

(赣H)

5248

164.05

(常住人口)

0798

昌江区、珠山区、浮梁县、乐平市

萍乡

(赣J)

3802

190.10

(常住人口)

0799

安源区、湘东区、莲花县、上栗县、芦溪县

新余

(赣K)

3164

116.67

(常住人口)

0790

渝水区、分宜县

鹰潭

(赣L)

3554

115.33

(常住人口)

0701

月湖区、余江区、贵溪市、信江新区

地形地貌

气候环境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5)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3]盆地、谷地广布,具有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江湖众多,以鄱阳湖为中心呈向心水系。又是中国南方红壤分布面积较大的省区之一。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的地质基础。

地貌上属江南丘陵的主要组成部分。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则为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与两湖平原同为长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长江和省内五大河流泥沙沉积而成,北狭南宽,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地表主要覆盖红土及河流冲积物,红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状起伏。湖滨地区还广泛发育有湖田洲地。水网稠密,河湾港汊交织,湖泊星罗棋布。

赣中南以丘陵为主,多由红色砂页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较松软岩石构成,经风化侵蚀,呈低缓浑圆状,海拔一般200米,接近边缘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约300-500米;其相对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仅50-80米。丘陵之中,间夹有盆地,多沿河作带状延伸,较大的有吉泰盆地、赣州盆地及于都、瑞金、兴国、宁都、南丰、贵溪等盆地。

山地大多分布于省境边缘,主要有:东北部的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南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西北与西部的幕阜山脉、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成为江西与邻省的界山和分水岭。山脉走向以东北—西南向为主体,控制着省内主要水系和盆地的发育。多数山地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和花岗岩组成,山峰陡峭,堆积物较厚。

水文特点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19.5℃。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极端最高温几乎都在40℃以上,成为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冬季较短,1月均温赣北鄱阳湖平原为3.6-5.0℃,赣南盆地为6.2-8.5℃。全省冬暖夏热,无霜期长达240-307天。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持续期为240-270天,活动积温5000-6000℃,对于发展以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及喜温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开敞,特大寒潮南侵时有不利影响。

江西为中国多雨省区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区分布上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庐山、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是全省4个多雨区,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区,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年降水季节分配是4-6月约占42-53%。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与少雨年份相差几近一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及年际变化大是导致江西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自然资源

井冈山井冈山江西省境地形南高北低,有利于水源汇聚,水网稠密,降水充沛,但各河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对航运略有影响。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达1.84万公里,除边缘部分分属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长江外,其余均分别发源于省境山地,汇聚成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系,最后注入鄱阳湖,构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其流域面积达16.22万平方公里。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连同其外围一系列大小湖泊,成为天然水产资源宝库,并对航运、灌溉、养殖和调节长江水位及湖区气候均起重要作用。江西地表径流赣东大于赣西、山区大于平原。

江西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故季节性变化很大。汛期河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枯水期水量很小,又感水源不足。故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年内波动较大:1至3月占14-17%,4至6月占53-60%,7至9月占18-22%,10至12月占6-10%。径流最大月份一般出现在6月或5月,各河最大月占全年径流量的22%左右;径流最小月份一般出现在12月或1月,各河最小月占全年径流量的3%以下。由于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4月至6月,易造成洪涝灾害。而7月至9月,降水稀,气温高,工农业用水正值高场,江河却处在少水期。径流量最大年比最小年各河在4-5倍左右。年径流量变化还存在连续干旱和连续洪水的情况。

资源综述

水资源

2017年末地表水Ⅰ-Ⅲ水质达标比例为88.5%,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9%。完成造林面积134.1万亩,森林抚育572.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77.1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启动赣州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实施15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以上。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59处,其中,国家级16处、省级39处、市县级104处。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上饶、赣州、景德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靖安、资溪、婺源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自然保护区面积106.3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4%。启动劣V类水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25个重点工业园区污水配套管网建设,运营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完成48个县市污水管网建设任务,90%的行政村纳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400吨/日。

2017年平均降水量1720.3毫米,较常年偏多2.7%。平均气温18.9℃,较常年偏高0.9℃,位列历史第2位。平均日照时数1504.0小时,较常年偏少127.8小时,位列历史第6位。

2017全年能源消费总量8995.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8%;万元GDP能耗0.450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5%,超额完成年度节能“双控”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300.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9%,超额完成下降4%的年度目标任务。[13]

植物资源

龙虎山龙虎山(5)江西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省份之一,全省97.7%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63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65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湖泊众多,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为全省五大河流,全境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3700多条,2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有70余个,人均拥有水量和耕地亩均占有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地热水

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截止2008年7月8日,发现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温泉分布以赣南和赣中南为最密,约占总数的62.7%,热水孔也多集中于该区,约占64%左右。

地表水

江西平均年降水深1600毫米,相应平均每年降水总量约2670亿立方米。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85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828毫米,径流总量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居全国第五位,按耕地平均居全国第六位。

地下水

地下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值为212亿立方米以上。年内分配为:丰水期123.8亿立方米,占全年的58%,多在4—7月间;平水期55.5亿立方米,占26%,多在3、8、9、10月间;枯水期34.1亿立方米,占16%,多在1、12、1、2月间。其年际变化为:偏丰年(频率20%)282亿立方米,平水年(频率50%)217亿立方米,偏枯年(频率75%)150亿立方米,枯水年(频率95%)67亿立方米。

江西具有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资源为68亿立方米/年。鄱阳湖平原最丰富,其次为袁水、锦江和泸水流域等。具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在江西分布面积较小,仅2.7万平方公里。

水力资源

江西水能理论蕴藏量682万千瓦以上。在华东地区六个省区中处于第二位。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有610.89万千瓦,年发电量215.61亿度。其中25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有万安、峡山、峡江3处,装机容量131.8万千瓦,年发电量45.55亿度。省内中小河流密布,广大农村蕴藏着相当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可开发小水电资源在一万千瓦以上的有60个县。

动物资源

三清山三清山(8)

江西有种子植物约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470种,苔藓类植物约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五百余种,有标本依据的就有300余种,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种。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还有“活化石”银杏等。

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其中60余种属中国亚热带特有,16种属中国江西特有。这些品种约占江西珍稀树种的73.3%。江西境内尚有不少古木大树。如庐山晋植“三宝树”、东林寺“六朝松”以及树龄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银杏也保留有数十处;在婺源县篁岭保存有80多株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江西保留下来的古木大树有近40种。分属13科29属,分布点达95处之多。

江西已知野生高等植物5117种,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苔藓类563种,蕨类435种,裸子植物31种,被子植物408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46种;国家珍贵树种26种,约占全国的20%。分布于宜春市的落叶木莲为全省特有树种,是木莲属唯一落叶的植物;东乡县的野生稻为近代水稻始祖,是全国分布最北的野生稻;南昌金荞麦、鄱阳湖莼菜、彭泽中华水韭、赣南野生菜、九江野生莲均为国内珍稀物种;萍乡市的长红檵木母树,树龄300多年,为世界仅存的长红檵木母树。此外,宜丰县的穗花杉群落、铅山县的南方铁杉天然林、德兴市和玉山县的华东黄杉天然林均为国内罕见的珍稀植物群落。

森林资源

江西森林覆盖率63.1%,活立木蓄积量4.45亿立方米,活立竹总株数19亿根,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多属天然次生林,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杉木、马尾松、樟树为本省主要乡土树种;油茶、板栗、柑橘为本省主要经济林树种。江西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220个(其中,国家级11个),森林公园177个(其中国家级46个,居全国前列),湿地公园77处(其中国家级23处,省级54处)。

矿藏资源

历年调查表明,江西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强;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

江西已知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野生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3.5%。其中,哺乳类105种,约占全国的21%;鸟类420种,约占全国的34%;爬行类77种,约占全国的20%;两栖类40种,约占全国的14%;鱼类205种,约占全国的5.9%。鄱阳湖是闻名世界的水鸟越冬地,每年平均有40多万只水鸟在此越冬,其中包括占全球种群99%的极危物种白鹤、90%的濒危物种东方白鹳。鄱阳湖江豚450多头,占长江流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国江豚总数的43%。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底,江西已发现各种有用矿产193种(以亚矿种计)。其中,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139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71种。钽、铀、重稀土、铷、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粉石英、麦饭石等8种居全国首位;钨、铜、银、金、锂、铯、碲、电气石、光学萤石、滑石、陶瓷土、玻璃用脉石英、水泥用辉绿岩等13种居全国第2位;铍等14种居全国第3位。江西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铜、钨、铀、钽、重稀土、金和银矿被称为“七朵金花”。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

人口

土壤与植被红壤和黄壤是江西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性土壤。以红壤分布最广,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江西总面积的56%,根据红壤的发育程度和主要性状,大致可划分为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等三个亚类。

黄壤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江西总面积的10%,常与黄红壤和棕红壤交错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土体厚度不一,自然肥力一般较高,很于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

此外还有山地黄棕壤,而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面积则很小。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紫色土,是重要旱作土壤,此外有冲积湖积性草甸土。石灰石土面积不大。耕作土壤以水稻土最为重要,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占江西耕地的80%。

人口数量

民族分布

江西江西2021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517.4万人,比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1.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76.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46%,比202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7.7万人,出生率8.34‰,比2020年下降1.1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0.3万人,死亡率6.71‰,上升0.10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63‰,下降1.24个千分点。[8]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西省常住人口45188635(人)。[14]

2022年3月7日,江西省统计局公布了去年江西全省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末,江西全省常住人口4517.40万人,比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518.86万人减少1.46万人,下降0.03%。[15]

华侨,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

江西除居住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同胞以外,还有不少居住国外的侨胞、外籍华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科技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望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有数千人

政治

江西共有5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 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畲族、回族、藏族、哈萨克族、黎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为畲族和回族。此外还有裕固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佤族、土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水族、撒拉族、羌族、普米族、怒族、纳西族、仫佬族、门巴族、毛南族、珞巴族、傈僳族、拉祜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京族、基诺族、赫哲族、哈尼族、仡佬族、高山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独龙族、东乡族、德昂族、傣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布朗族、白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泰和、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安等市县的 30 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华侨,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

江西除居住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同胞以外,还有不少居住国外的侨胞、外籍华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科技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望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有数千人。

经济

现任江西省党政领导一览
党委领导 书记 尹弘[10]
副书记 叶建春[16]、吴忠琼[17]
省委秘书长 吴浩
人大领导 主任 尹弘[18]
副主任 胡世忠、张小平、王少玄、朱斌、张伟[19]
政府领导 省长 叶建春[11]
副省长 任珠峰、孙洪山、袁勤华、夏文勇、陈敏、史可、卢小青[18]
秘书长 徐延彬[20]
政协领导 主席 唐一军
副主席 陈俊卿、谢茹、尹建业、孙菊生、陈兴超、卢天锡、于秀明、辜清
秘书长 彭世东[21]

综述

现任江西省党政领导一览
党委领导 书记 尹弘[10]
副书记 叶建春[16]、吴忠琼[17]
省委秘书长 吴浩
人大领导 主任 尹弘[18]
副主任 胡世忠、张小平、王少玄、朱斌、张伟[19]
政府领导 省长 叶建春[11]
副省长 任珠峰、孙洪山、袁勤华、夏文勇、陈敏、史可、卢小青[18]
秘书长 徐延彬[20]
政协领导 主席 唐一军
副主席 陈俊卿、谢茹、尹建业、孙菊生、陈兴超、卢天锡、于秀明、辜清
秘书长 彭世东[2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9619.7亿元,比上年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4.3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13183.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4102.2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为7.9:44.5:47.6,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40.4%和5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5560元,增长8.8%,按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0162美元。

2021年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涨幅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四涨四降”,交通通信类价格上涨4.3%,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3.0%,居住类价格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下降0.3%,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7%,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同比下降3.9%。

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3.2%、38.5%,比上年分别提高1.1、0.3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家,总数达144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9.2%。网上零售额增长25.5%。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8.9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02.5万户,增长26.1%。[8]

江西瑞金江西瑞金

第三产业

西汉时,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抚河沿岸谷地农垦逐步兴起,南昌、九江开始成为江西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西晋末年,北方迁入鄱阳湖周围地区的人口渐增,带来了北方的先进耕作技术。至南朝时,江西已有大量粮食东运。安史之乱以后,省境不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线地区农业兴盛,而且东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区也广泛开发,粮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发展。南宋及元初,省境陆续兴修了多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在农业较发达地区,农作物生产开始萌发专门化过程,北部地区小麦种植普遍,茶叶产地日增,婺源茶叶誉为绝品;朱橘、柑橘、金橘运销京师;明、清时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发。明初垦荒面积曾达43万余公顷;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江西已有所发展的茶叶、粮食、烟叶、苎麻、蓝靛等的生产备受排挤减产。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粮食产量较抗战前最高年产量减少60%,森林面积缩减30%,70%的油茶林面积及85%的茶园面积陷于荒芜。

江西是中国江南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70%。其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90%,稻谷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5%。1957年以后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小麦的分布以赣北为主,甘薯则以赣中、赣南最多,大豆则主产于鄱阳湖东岸、南岸及吉泰盆地。80年代以来,江西在鄱阳湖畔和吉泰盆地建设了一批商品粮基地县。

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江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油菜籽占40%以上。油茶是省内主要的木本油料,面积约100万公顷,略少于湖南,居全国第2位。棉花主要产于赣北、赣中和赣东北3大棉区。江西是中国南方产蔗区之一。苎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济作物。黄红麻以余江、金溪为主要产地。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茶园以赣东北及赣西北的修水流域一带最为集中。柑橘栽培集中于新干、清江,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

江西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木材、毛竹产地之一。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2.54亿立方米,竹材蓄积量为8.8亿株。森林以樟、楠、柏、栲、栎类等阔叶树居多,针叶树则有杉木、马尾松等。山地丘陵中还广泛分布有油茶、油桐、乌桕等多种经济林木。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三南、安寻、上犹江、遂川、幕阜山等11个林区。

畜牧业以养猪和水禽较有基础。赣江、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区为全省养猪业较发达的地区。全省有乐平猪、玉山黑猪、赣州白猪、兴国茶园猪和滨湖黑猪等优良猪种及杂种猪。养牛业以黄牛较盛,多分布于丘陵山区,滨湖及河谷平原地区则以水牛为主。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家兔等。水禽主要有肉用大余和宜春麻鸭及玉山大白鹅等。泰和武山的“武山鸡”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江西是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包括鄱阳湖在内的总水面达166.7万公顷,其中可供养殖的水面达26.7万公顷。省境长江沿岸一带水域,所产鱼苗除供全省养殖外,还运销国内许多省区。名贵鱼类有鲥鱼和婺源的荷包鲤、兴国的红鲤等。

2021年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8.1亿元,比上年增长9.0%。粮食种植面积3772.8千公顷,增长0.01%。其中,谷物种植面积3490.0千公顷,下降0.6%。油料种植面积713.4千公顷,增长5.2%。其中,油菜籽504.5千公顷,增长6.1%。蔬菜种植面积686.3千公顷,增长3.8%。棉花种植面积11.0千公顷,下降68.5%。甘蔗种植面积13.4千公顷,下降1.3%。

2021年全年全省粮食产量2192.3万吨,比上年增长1.3%。油料产量130.9万吨,增长6.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30.6万吨,增长5.4%。棉花产量1.7万吨,下降67.5%。甘蔗产量60.7万吨,下降0.8%。烟叶产量2.6万吨,下降3.1%。茶叶产量7.4万吨,增长3.1%。园林水果产量518.4万吨,增长5.1%。

2021年全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344.0万吨,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猪肉产量238.5万吨,增长32.0%;牛肉产量16.7万吨,增长9.9%;羊肉产量2.9万吨,增长11.4%;禽肉产量85.9万吨,增长1.6%。禽蛋产量62.6万吨,增长2.3%。牛奶产量8.3万吨,下降8.7%。水产品产量269.5万吨,增长2.6%。年末生猪存栏1683.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7.2%;全年生猪出栏2910.4万头,比上年增长31.2%。[8]

文化

工业

从汉代开始,江西就是内地重要的造船基地。龙泉(今遂川)郭氏父女创龙泉码,为传统木材贸易作出重大贡献 。“安史之乱”以后,江西境纺织、陶瓷以及银、铜、铁、铅等采冶业均有所发展。昌南(景德)镇瓷器则已名闻天下。南宋及元初,景德镇成为闻名全国的瓷都,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中心之一。明初手工业以冶铁、炼铜铸币业著名;手工造纸遍布各地;制瓷业日趋发达,到明初官窑、民窑已近3000余座,年可产瓷器数十万件。

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已有一定基础的纺织、造纸、瓷器等手工业遭严重打击。近代工业落后,唯煤矿和钨矿的开采略具规模。1898年萍乡煤矿大量开采,为便于煤炭外运,1905年修筑了萍(乡)株(洲)铁路,1908年又修筑了南浔铁路。省内丰富的钨矿资源亦深受帝国主义掠夺,从1917-1918年开始大规模土法开采赣南大庾、西华山一带钨矿,此后又扩及龙南、全南、崇义等县共30多个矿场,资源破坏严重。至1923年汉阳铁厂停办之后,萍乡煤矿产量大幅度下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工业破坏无遗。

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建立了汽车、机械、电子、化工、冶金、建材、食品、纺织、医药等多门类工业体系,其中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制瓷等居全国前列,到了2017年,江西实现工业增加值8119.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585.1亿元,34个行业大类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实现增长,重点监测的359种主要工业品中223种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形成了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医药和农副食品五大重点行业。

江西有色金属采冶工业较发达,逐步形成了“南钨北铜”为主体的国家重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在赣州已建有钨冶炼厂。上饶、临川、九江、鹰潭等地正建设成为赣北铜业基地。贵溪冶炼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炼铜企业。江西钢铁工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以省内铁矿和煤炭为原料,新余所产锰铁产量约占全国一半。龙南县为中国南方重要稀土生产地。

萍乡煤矿是开采历史较长、产量最大的老矿区,丰城煤矿为省内第2大煤矿,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建的现代化煤矿。

南昌为中国飞机制造基地之一;南昌、临川、上饶等地兴建了汽车制造工业;瑞昌、九江崛起为重要船舶工业基地。此外有拖拉机、柴油机、电机、机床、矿山机械制造、精密光学仪器和仪表制造。电子工业是省内新兴工业,80年代初期已遍及全省,以南昌、景德镇、吉安等地为著。

制瓷工业历史悠久,著名瓷都景德镇历来是中国著名的瓷器生产中心。1949年以来,瓷器生产逐步机械化,产品分色釉瓷、彩绘瓷、刁镶瓷3大类,并恢复了金星绿、匀红、霁红等产品的制造。

轻工业以纺织、造纸、制糖等为重要。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工业为主,主要分布于九江、南昌、抚州3市;麻纺织和丝绸工业则以南昌为重点;化纤纺织工业以南昌和乐平为主。造纸工业以南昌、赣州、吉安为基础。制糖工业集中于赣南甘蔗产区的南康、赣县。

化学工业为江西新兴工业部门。九江已成为省内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南昌、新余以化肥生产为主;此外,还有九江、新干的制碱;南昌、鹰潭、德安的橡胶;南昌、于都、瑞金等地的塑料等。

木材加工工业以赣州、吉安、樟树、南昌为主。

2021年全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0773.4亿元,比上年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9%;私营企业增长11.4%。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6.3%,占比为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非公工业贡献突出。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81.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6.9%。

2021年重点监测的43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20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工业机器人、稀土磁性材料、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39.8%、61.7%、32.7%、29.1%。

2021年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9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3122.4亿元,增长28.5%;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3元,比上年增加0.3元。年末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3.5%,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省开发区投产工业企业15375家,比上年末增加1118家。全年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1.9%,较规模以上工业高0.5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2283.0亿元,增长10.1%。招商签约资金17015.5亿元,增长34.3%;招商实际到位资金8837.8亿元,招商资金实际到位率为51.9%。实现营业收入40504.4亿元,增长27.5%,较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887.7亿元,增长31.4%。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的开发区48个,增加12个;超500亿元的开发区28个,增加7个;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8个,增加2个。

2021年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原煤213.4万吨,比上年下降25.1%;原煤消费库存量387.6万吨,增长36.4%。原油加工量666.7万吨,下降5.0%。其中,汽油产量197.7万吨,下降6.6%;煤油产量45.7万吨,下降15.7%;柴油产量203.7万吨,下降14.0%。发电量1425.2亿千瓦时,增长6.1%。新型能源发电量167.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垃圾焚烧发电量22.9亿千瓦时,增长67.7%;风力发电量85.3亿千瓦时,增长31.7%;太阳能发电量41.4亿千瓦时,增长11.7%。

2021年全年全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完成97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8490.7亿元,增长14.2%,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0%;安装工程产值完成701.6亿元,增长7.6%,占比7.2%;其他产值完成570.6亿元,增长1.8%,占比5.8%。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共4815家,比上年增加946家。其中,总承包企业4224家,增加828家;专业承包企业591家,增加118家。按资质等级划分,资质等级为特、一级企业472家,增加47家;二级企业1167家,增加137家;三级及其他企业3176家,增加762家。[8]

文化现象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36.7亿元,增长1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18.9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06.4亿元,增长19.5%;金融业增加值1975.0亿元,增长5.4%;房地产业增加值2176.6亿元,增长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61.3亿元,增长10.7%。全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利润总额230.4亿元,增长27.9%。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4%。民间投资增长16.1%,占全部投资的68.4%,占比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制造业投资增长17.1%。

2021年全年全省施工项目23121个,比上年增加48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451个,增加3107个,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32.3%。施工项目中,全省亿元以上施工项目8999个,比上年增加1013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240个,比上年增加382个。民生领域项目1713个,比上年增加291个,完成投资增长17.9%;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8.4%,卫生投资增长24.7%,体育投资增长58.1%。

2021年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6.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3%。商品房销售面积7676.2万平方米,增长1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681.3万平方米,增长14.2%。商品房销售额5894.1亿元,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额5110.0亿元,增长15.5%。商品房单位面积销售额7678元/平方米,较上年降低79元。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7.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8.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324.6万平方米,下降20.6%。

2021年全年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11.6万套,基本建成11.2万套。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960.3亿元,增长19.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272.7亿元,增长1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34.0亿元,增长19.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10947.8亿元,增长15.2%;餐饮收入1258.9亿元,增长45.5%。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78.4亿元,增长26.9%。

2021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基本生活消费增势较好,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28.6%、25.4%、19.0%。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5.2%、43.5%、40.7%。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9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出口值3671.8亿元,增长25.8%;进口值1308.6亿元,增长18.3%。一般贸易进出口3698.7亿元,增长30.7%,占全省比重74.3%。民营企业进出口3638.3亿元,增长22.7%,占全省比重73.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24.3亿元,增长21.5%。

2021年全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33家,比上年增加68家;合同外资金额96.1亿美元,下降22.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57.8亿美元,增长8.1%。利用省外项目实际进资9541.8亿元,增长9.0%。

2021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147份,比上年下降5.2%;合同金额36.1亿美元,下降7.6%;完成营业额41.2亿美元,增长1.4%。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910人,增长50.7%。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1929.4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6%。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民生方面支出534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8.9%。

2021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45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8%,比年初增加3847.6亿元。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92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比年初增加5511.5亿元。

2021年年末全省辖区内共有境内上市公司66家,其中,主板公司44家,创业板公司17家,科创板公司4家,北交所公司1家。辖区内证券公司2家,分公司49家,证券营业部303家,证券交易额8.7万亿元;期货公司1家,分公司5家,期货营业部25家,期货代理成交金额4.6万亿元。

2021年全年全省保险公司保费收入9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4.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444.0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175.5亿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5.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34.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177.3亿元,人寿险赔款及给付62.1亿元,健康险赔款及给付87.4亿元,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7.4亿元。[8]

地方文化

地方方言

书院文化

江西江西“江西书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著称。

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

革命传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地方特产

赣文化 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其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临川文化 临川文化是以江西临川为汇合中心,人文、风物、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理、学术、宗教、民俗、体育、语言、建筑、美食等实行向性组合,而形成独具特色,自有特征,承上启下的区域文化。
庐陵文化 庐陵文化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至今仍传为佳话。
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流传至今。

儒释道学

儒家 战国时期,孔子弟子澹台灭明进入江西。宋明时期,婺源朱熹上承程颐、程颢而集理学之大成。金溪陆九渊成为陆王心学的创始人。理学发源于江西,定型于江西,中国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在江西最后完成。
佛教 江西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历史上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的说法。佛教净土宗始于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对唐代以后佛教影响很大的南禅,主要根据地在江西。禅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于江西。
道教则有汉代张道陵、张盛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葛玄在樟树閤皂山创道教灵宝派。晋代许逊(许真君)是净明道祖师、治水专家,百姓建万寿宫祭。

风俗民情

戏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民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著名。

物质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世界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 兴国山歌、傩舞(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永新盾牌舞、弋阳腔、青阳腔、广昌孟戏、徽剧(婺源)、宜黄戏、赣南采茶戏、徽州三雕(婺源三雕)、萍乡湘东傩面具、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金星砚制作技艺、全丰花灯、武宁打鼓歌※、于都唢呐公婆吹※、万载得胜鼓※、瑞昌竹编※、万载花炮制作技艺※、樟树药俗※
第二批 鲤鱼灯舞、萍乡春锣、湖口草龙、瓷板画、夏布织造技艺、石城灯会
第三批 九江山歌、赣剧、西河戏、“古陂席狮、犁狮”、高安采茶戏、德安潘公戏、新干剪纸、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上坂关公灯、西山万寿宫庙会
注:※为扩展项目

交通

赣文化 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其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临川文化 临川文化是以江西临川为汇合中心,人文、风物、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理、学术、宗教、民俗、体育、语言、建筑、美食等实行向性组合,而形成独具特色,自有特征,承上启下的区域文化。
庐陵文化 庐陵文化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至今仍传为佳话。
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流传至今。

公路

儒家 战国时期,孔子弟子澹台灭明进入江西。宋明时期,婺源朱熹上承程颐、程颢而集理学之大成。金溪陆九渊成为陆王心学的创始人。理学发源于江西,定型于江西,中国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在江西最后完成。
佛教 江西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历史上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的说法。佛教净土宗始于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对唐代以后佛教影响很大的南禅,主要根据地在江西。禅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于江西。
道教则有汉代张道陵、张盛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葛玄在樟树閤皂山创道教灵宝派。晋代许逊(许真君)是净明道祖师、治水专家,百姓建万寿宫祭。

铁路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世界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 兴国山歌、傩舞(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永新盾牌舞、弋阳腔、青阳腔、广昌孟戏、徽剧(婺源)、宜黄戏、赣南采茶戏、徽州三雕(婺源三雕)、萍乡湘东傩面具、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金星砚制作技艺、全丰花灯、武宁打鼓歌※、于都唢呐公婆吹※、万载得胜鼓※、瑞昌竹编※、万载花炮制作技艺※、樟树药俗※
第二批 鲤鱼灯舞、萍乡春锣、湖口草龙、瓷板画、夏布织造技艺、石城灯会
第三批 九江山歌、赣剧、西河戏、“古陂席狮、犁狮”、高安采茶戏、德安潘公戏、新干剪纸、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上坂关公灯、西山万寿宫庙会
注:※为扩展项目

航运

赣方言 古称傒语,习称赣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60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吉安三地区的各县市;上饶、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赣州地区的、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客家方言 习称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江西的南部(除赣州城区、信丰城区外的其他赣南地区),其他分布在吉安南部,抚州南部,以及赣西北的铜鼓,修水、武宁、万载。但赣州市区及个别城镇因其方言(属西南官话)和民居形式(属客家民居)与和县客家方言的土木混合结构为主的民居不同。
吴方言 习称吴语,主要通行于上饶市区、上饶县、玉山县仙岩镇、广丰县。
徽方言 习称徽州话。主要通行于婺源县及其周边乡镇。

江淮官话

瑶语

畲语

少数民族语言有瑶语,在全南县,人口约200人,说瑶语和当地的客家话。江西的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不说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只说当地的汉语方言。江淮官话分布在九江市区、瑞昌市等地区。

航空

赣方言 古称傒语,习称赣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60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吉安三地区的各县市;上饶、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赣州地区的、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客家方言 习称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江西的南部(除赣州城区、信丰城区外的其他赣南地区),其他分布在吉安南部,抚州南部,以及赣西北的铜鼓,修水、武宁、万载。但赣州市区及个别城镇因其方言(属西南官话)和民居形式(属客家民居)与和县客家方言的土木混合结构为主的民居不同。
吴方言 习称吴语,主要通行于上饶市区、上饶县、玉山县仙岩镇、广丰县。
徽方言 习称徽州话。主要通行于婺源县及其周边乡镇。

江淮官话

瑶语

畲语

少数民族语言有瑶语,在全南县,人口约200人,说瑶语和当地的客家话。江西的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不说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只说当地的汉语方言。江淮官话分布在九江市区、瑞昌市等地区。

公共交通

景德镇景德镇景德镇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闻名中外,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来源于国外对中国瓷器的认识。

樟树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得名。

遂川狗牯脑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

婺源所产“婺绿”同修水一带所产红茶,被誉为“绝品”。

庐山所产的“庐山云雾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水果以南丰蜜橘、遂川金橘、南康早熟柚等为名贵地方品种。

此外,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9件。

社会

2021年全年全省货物运输总量198702.0万吨,比上年增长26.4%;货物运输周转量4884.7亿吨公里,增长21.8%。南昌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700.6万吨,下降23.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2万标准箱,下降5.5%。九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174.9万吨,增长26.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4.9万标准箱,增长6.3%。

2021年旅客运输量25675.0万人,比上年下降40.5%;旅客运输周转量603.9亿人公里,下降4.3%。昌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976.6万人次,增长3.6%。

2021年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717.8万辆,比上年增长8.5%;民用轿车保有量377.6万辆,增长8.6%,其中私人轿车363.5万辆,增长9.0%。[8]

文化事业

江西江西

2021年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11101.2公里,比上年增长0.2%,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308.9公里,增长1.2%。[8]

教育事业

南昌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南昌铁路局为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局之一,管辖江西和福建的铁路,全省以京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骨干,另有横南、向乐、分文、弋樟、张塘、张建、新泰等支线。

京台高速铁路、昆台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九景衢铁路都从江西经过,其中京台高速铁路经过上饶,合福高速铁路、杭长高速铁路都将经过上饶和南昌等地。沪昆高铁则横贯江西。

昌九城际铁路拉紧江西城市之间的交流。2013年,武九客运专线、九景衢铁路开工建设,向莆铁路(昌福铁路)、衡茶吉铁路建成投运。

昌赣客运专线(2015年12月)20日在江西正式启动建设,据介绍,昌吉赣客专位于江西境内,线路全长420公里,途经13个站点。项目总投资532.5亿元,将按时速350公里标准建设。

2016年5月30日,赣深客运专线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信息发布,这意味着距离年内开工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2021年铁路营业里程4822.0公里,增长6.1%。[8]

科技发展

江西水路运输发达,九江市为重要内河港口,水运干线形成以赣江和信江为两纵,长江和昌江为两横的格局,通航里程4937公里。

邮电通讯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江西民用航空运输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轴心,以九江、樟树、泰和、吉安、景德镇、赣州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航空运输网,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枢纽干线机场、国际客运及货运的航空枢纽,江西还有赣州、九江、景德镇、井冈山民航机场。上饶三清山机场于2012年7月8日开工兴建,宜春明月山机场于2013年6月26日通航,抚州金溪机场正在加紧选址规划工作。2014年,江西省机场旅客吞吐量930万人。其中,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724万人。

2017年,江西省机场旅客吞吐量1415.5万人,其中昌北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组建了江西航空公司,填补了江西没有本土航空公司的空白。

江西省民用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 赣州黄金机场 景德镇罗家机场
井冈山机场 宜春明月山机场 上饶三清山机场

医疗卫生

江西省民用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 赣州黄金机场 景德镇罗家机场
井冈山机场 宜春明月山机场 上饶三清山机场

人民生活

南昌轨道交通:由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负责运营、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规划建设有南昌地铁2号线、南昌地铁3号线、南昌地铁4号线、南昌地铁1号线(二期)线路,已投入运营1号线(一期),设有24座车站。

九江轨道交通:九江轨道交通规划网包括3轨道交通线路,九江地铁1号线、九江地铁2号线、九江地铁3号线,总规划里程116.7千米。

赣州轨道交通:规划包括4条轨道线路,总长度111公里,形成的“网格式”轨道交通网将覆盖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赣县区、南康区等。

截至2018年末,江西省已开通1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南昌地铁,该线运营线路2条,分别是1号线、2号线,运营车站41座,运营线路总长48.4千米,均采用地铁制式,在建里程总长80.3千米。

社会保障

体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全省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75个,文化馆117个,公共图书馆114个,博物馆189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96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7座。有线电视实际用户53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实际用户508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全年出版各种图书、期刊、报纸10186种,出版各类图书28051万册、期刊7860万册、报纸72576万份。[8]

环境安全

南昌大学南昌大学

2021年全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2.2万人,在校生5.9万人,毕业生1.4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2.3万人,在校生134.9万人,毕业生31.0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6.9万人,在校生40.1万人,毕业生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5万人,在校生51.9万人,毕业生11.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9.7万人,在校生115.8万人,毕业生34.2万人。初中学校招生70.4万人,在校生216.4万人,毕业生74.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9.8万人,在校生395.8万人,毕业生70.5万人。民办学校8673所,在校学生184.4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61.8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4%,小学毛入学率101.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7.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3%。普通高考录取率83.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2%。[8]

教育概况 
地区 高校名称

南昌

本科院校: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科技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南昌工学院▲、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江西管理职业学院、南昌职业学院▲、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区)、江西新华学院

独立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九江

本科院校:九江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

独立学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上饶

本科院校:上饶师范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抚州

本科院校:东华理工大学※

专科、高职院校: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独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宜春

本科院校:宜春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吉安

本科院校:井冈山大学※

专科、高职院校: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赣州

本科院校: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独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景德镇

本科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独立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萍乡

本科院校:萍乡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新余

本科院校:新余学院、江西工程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鹰潭 专科、高职院校: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资料来源于教育部相关公示
备注 带▲为全日制普通民办高校;带※为省部共建大学

旅游

教育概况 
地区 高校名称

南昌

本科院校: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科技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南昌工学院▲、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江西管理职业学院、南昌职业学院▲、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区)、江西新华学院

独立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九江

本科院校:九江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

独立学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上饶

本科院校:上饶师范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抚州

本科院校:东华理工大学※

专科、高职院校: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独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宜春

本科院校:宜春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吉安

本科院校:井冈山大学※

专科、高职院校: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赣州

本科院校: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独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景德镇

本科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独立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萍乡

本科院校:萍乡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新余

本科院校:新余学院、江西工程学院▲

专科、高职院校: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鹰潭 专科、高职院校: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资料来源于教育部相关公示
备注 带▲为全日制普通民办高校;带※为省部共建大学

著名人物

北宋德兴张潜著《浸铜要略》,其后胆水浸铜技术大规模用于生产,成为冶金史和化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江西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的距今1.2万年前的栽培水稻植硅石。元代广丰县尹王祯著《王祯农书》37卷。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为中国科学史的巨匠。清代建昌(今永修)雷氏世代为皇家建筑设计师。婺源齐彦槐为著名天文学家。

江西江西

2021年全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8%。年末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0个。全年授权专利9.7万件;签订技术合同6625项,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414.0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151.3亿元,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75.2亿元。

2021年年末全省共有获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机构1699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3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18.4万台(件)。累计获得CCC认证证书的企业664家,获得CCC认证证书4638张。累计发放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13247张,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907张。测绘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26440幅,测绘基准成果730点,遥感影像成果568.5万平方公里。[8]

荣誉

2021年全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626.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210.7亿元,增长30.5%;电信业务总量[5]416.1亿元,增长30.0%。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45.0万件,下降37.1%;包裹业务33.6万件,下降8.6%。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16.0亿件,增长42.9%;业务收入144.3亿元,增长25.9%。

2021年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4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7%。移动电话用户4496.8万户,增长5.8%。年末5G终端用户1392.7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700.2万户,增长12.6%。[8]

相关事件

2021年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956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9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0个。卫生技术人员30.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1万人,注册护士14.0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5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6.1万张。[8]

城市政策

2021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10元,比上年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84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4元,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23,比上年缩小0.04。

2021年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290元,比上年增长13.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87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63元,增长15.3%。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其中城镇为31.4%,农村为33.3%。[8]

城市事件

2021年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0.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9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控制在预期目标5.5%以内。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4%,比上年下降0.31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4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9.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74.3万人,减少3.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10.5万人,减少69.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8.2万人,增加9.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0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08.0万人,增加16.1万人。全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63.3万人,增加9.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78.4万人,增加6.2万人。城市居民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1万人,城市低保标准765元/人·月,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9.8亿元,月人均补差490元;农村居民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2.7万人,农村低保标准515元/人·月,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63.7亿元,月人均补差355元。城市、农村特困供养标准分别为995元/人·月、670元/人·月。

2021年全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学生数612.2万人,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活费学生数20.5万人,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15.9万人,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人数8.0万人,资助考入大学(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3.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1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免学费补助人数43.2万人。

2021年年末全省共有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928个,床位数18.1万张,收养人数9.9万人。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2.2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166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8.7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9.1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0.7亿元。[8]

词条图册

2021年年末全省共有青少年俱乐部196个,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3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5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37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8个。全年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9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76个。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38枚金牌、36枚银牌和44枚铜牌。[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