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意思是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15]温州城市风貌(7)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制作陶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16]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现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描述温州的地形为“瓯居海中”,这是有关“瓯”的最早文字记载之一。据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500年),在温州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余处,出土有石犁、石镰、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石镞、石网坠、石矛及纺轮等劳动工具。尚有夹炭陶片和夹粗沙陶片,先民从事渔猎和耕作。
夏商周时期温州地属百越之东瓯。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破越国,杀越王无疆,越部分族迁东瓯定居。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三十六郡,温州地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惠帝刘盈立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温州地属东海国(俗称东瓯国)[17]。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瓯国灭。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会稽郡回浦县。
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为章安县东瓯乡。
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分章安县之东瓯乡置永宁县,西犹兼地理(2)处州地,户不满万,县始于瓯江北岸,是为温州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治永宁,建郡城于瓯江南岸。
南朝宁武帝永初三年(422年)谢灵运贬宁永嘉,遍历诸县,多有题咏,成为山水诗鼻祖。前此数年,郑缉之撰《永嘉群记》,是温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孙诒让辑本一卷。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后三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苍.辖永嘉、括苍、松阳、临海四县,计10542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永嘉郡为括州。622年,析括州之永嘉县置东嘉州,辖永嘉、安固、乐成、横阳四县。627年,废东嘉州重隶于括州。
675年,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温州为永嘉郡,辖四县,共计42814户,241690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永嘉郡为温州。
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11月29日,温州组成军政分府,徐定超任临时都督。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7月废温州军政分府,置温州府。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
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
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1年9月12日,析原温州市郊区置瓯海县。
1984年1月,市郊区6个乡划归城区,称鹿城区。
1984月2日,划市郊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二村建龙湾区。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县为瑞安市(县级)。
1992年3月9日,改瓯海县为区。
1993年9月18日,改乐清县为乐清市(县级)。
2015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2号):同意撤销洞头县,设立温州市洞头区,将温州市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以原洞头县和龙湾区灵昆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洞头区的行政区域。洞头区人民政府驻北岙街道县前路12号。[18]
2016年4月22日,温州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温州
1981年9月12日,析原温州市郊区置瓯海县。
1984年1月,市郊区6个乡划归城区,称鹿城区。
1984月2日,划市郊状元镇、龙湾乡和瓯海县永中镇的黄石、黄山二村建龙湾区。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县为瑞安市(县级)。
1992年3月9日,改瓯海县为区。
1993年9月18日,改乐清县为乐清市(县级)。
2015年,国务院同意撤销洞头县,设立温州市洞头区,将温州市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以原洞头县和龙湾区灵昆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洞头区的行政区域。洞头区人民政府驻北岙街道县前路12号。
2015年,市辖鹿城、龙湾、瓯海、洞头4个区,瑞安、乐清2个县级市,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5个县。
2017年,全市设乡26个,镇93个,街道66个。城市社区235个,居委会152个,建制村5405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355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38个、基金会52个。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区绣山路321号。
截至2021年,温州市下辖4个区、5个县、1个开发区、3个县级市。[19]
4个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
5个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
1个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个县级市:瑞安市、乐清市、龙港市。[19]
温州地理位置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温州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鹿城、龙湾、瓯海和洞头四个区)面积1313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温州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温州的山脉有玉苍山、雁荡山等山脉。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由于长期受流水侵蚀,或地震影响,山体崩塌形成了无数奇峰、异洞、怪石、陡壁、峡谷、飞瀑。
温州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螯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温州市河流发育受地质构造制约,沿华夏式断裂线流向。干流大抵西向东流,又因纵横断裂影响,支流多构成羽状水系。许多河流左右岸流域面积不对称,如瓯江支流大部分发育在左岸;飞云江更甚。河流多为山溪性强潮河。源头海拔1000米以上,下游则在滨海平原,河床比降大。上游谷深坡陡,河床呈V形,水急滩险。河口为溺谷,深受潮汐影响,水流缓而多泥沙沉积。集水区域的降雨形式以梅雨和台风雨最多。各河流汛期的出现主要在6~9月,而12~1月水位最低。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变幅,平原河流一般是2~3米,山区河流可达10多米。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保存较好,河流的含沙量较少,南雁山区、括苍山区是浙南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冲刷能力强。飞云江、鳌江、蒲江等沿河坡地土壤遭受严重冲刷,含沙量高;河口感潮段,因受潮汐顶托作用,河水特别混浊。各河流的气温年平均值在19℃左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月平均气温多出现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或2月;年际变化不大。
温州市濒临东海,有大小河流150余条,水资源较丰富。据市水利部门估算,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1.1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约2240立方米。在水资源中,地表水资源为111.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28亿立方米。由于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上并不均衡,其中山地丘陵约75.04亿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总量67%;东部平原地区约36.68亿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总量32.8%;而海岛仅占0.2%。
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温州“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160余种。
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
温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有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18种,矿产地温州32处,其中有基础储量的矿产11种,分别为钼、铅、锌、银、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高岭土、硫铁矿、石英闪长岩、钾钠长石等。
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以非金属矿产占主导地位,其中明矾石(主要产地在苍南矾山镇)、叶蜡石(主要产地在泰顺仕阳镇)矿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矾都”、“世界蜡都”之称。伊利石、花岗岩石材、高岭土、矿泉水和地热资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及金属矿产中永嘉石染钼矿。
温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55.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6.41万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占温州市常住人口的31.16%。
202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32.8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430.7万人,女性人口402.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7%和48.3%。据2021年全省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6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5万人,出生率为6.8‰;死亡人口5.7万人,死亡率为5.9‰;自然增长率为0.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8%。[8]
《温州市区户口迁入暂行规定》于2018年年10月1日起施行。户口迁入市区分为人才引进落户、亲属投靠落户、居住社保落户、政策性落户四种类别。按照《规定》迁入户口的人员,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可随迁落户。《温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中ABCDE类人才、本科(含技工院校技师班)以上学历和应届大专(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毕业生可先落户后择业。
县(市、区) | 面积(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数(万人) |
鹿城区 | 294 | 129.33 |
龙湾区 | 279 | 74.93 |
瓯海区 | 614 | 99.69 |
洞头区 | 126 | 8.77 |
瑞安市 | 1271 | 142.47 |
乐清市 | 1174 | 138.93 |
永嘉县 | 2674 | 78.92 |
平阳县 | 1051 | 76.17 |
苍南县 | 1272 | 118.46 |
文成县 | 1293 | 21.21 |
泰顺县 | 1762 | 23.34 |
[20]
县(市、区) | 面积(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数(万人) |
鹿城区 | 294 | 129.33 |
龙湾区 | 279 | 74.93 |
瓯海区 | 614 | 99.69 |
洞头区 | 126 | 8.77 |
瑞安市 | 1271 | 142.47 |
乐清市 | 1174 | 138.93 |
永嘉县 | 2674 | 78.92 |
平阳县 | 1051 | 76.17 |
苍南县 | 1272 | 118.46 |
文成县 | 1293 | 21.21 |
泰顺县 | 1762 | 23.34 |
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温州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有30.17万,占温州市常住人口的3.3%。少数民族52个,超万人的少数民族有6个,分别是畲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回族。畲族是温州市主体少数民族,也是在温州居住生活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有8万多人口,主要居住在南部的文成、平阳、泰顺、苍南等地,有2个畲族民族镇和5个畲族民族乡。[21]
职务 | 姓名 |
市长 | 张振丰[14] |
副市长 | 杨胜杰、李无文、陈应许、陈宽、毛伟平、王彩莲、王振勇、章月影[22] |
秘书长 | 黄阳栩 |
职务 | 姓名 |
市长 | 张振丰[14] |
副市长 | 杨胜杰、李无文、陈应许、陈宽、毛伟平、王彩莲、王振勇、章月影[22] |
秘书长 | 黄阳栩 |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刘小涛 |
市委副书记 | 张振丰、张加波[23][24] |
以上内容来源于[25][26][27][28][29][30][31][13][32] |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刘小涛 |
市委副书记 | 张振丰、张加波[23][24] |
以上内容来源于[25][26][27][28][29][30][31][13][32]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葛益平 |
副主任 | 陈建明、徐育斐、张洪国、黄荣定、王蛟虎、陈永光、冯金考、梁超[33] |
秘书长 | 刘峰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葛益平 |
副主任 | 陈建明、徐育斐、张洪国、黄荣定、王蛟虎、陈永光、冯金考、梁超[33] |
秘书长 | 刘峰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陈作荣[34] |
副主席 | 娄绍光、马永信、徐有平、诸葛启钏、王丽峰、陈胜峰、郑建忠、胡荣党、王达武 |
秘书长 | 狄鸿鹄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陈作荣[34] |
副主席 | 娄绍光、马永信、徐有平、诸葛启钏、王丽峰、陈胜峰、郑建忠、胡荣党、王达武 |
秘书长 | 狄鸿鹄 |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4.3亿元、3191.3亿元和4229.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7%、9.2%和6.8%,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0%、6.1%和5.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2:42.1:55.8。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1.9%、13.9%和10.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5.8%、6.6%和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887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226美元),比上年增长7.2%。[8]
202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6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分行业看,种植业产值118.3亿元,增长0.7%;林业产值6.8亿元,下降0.9%;畜牧业产值37.5亿元,增长20.8%;渔业产值92.0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亿元,增长7.1%。
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167.3万亩,增长2.6%;粮食产量68.5万吨,增长4.3%。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06.7万亩,下降0.3%;油菜籽12.0万亩,增长15.9%;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3.0万亩,下降8.0%;果用瓜17.4万亩,下降3.7%。
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66.2万吨,增长3.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1.4万吨,增长3.3%。国内海洋捕捞产量39.2万吨,增长1.5%;海水养殖产量20.5万吨,增长3.0%;远洋渔业产量1.7万吨,增长89.7%。
2021年实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320个,带动乡村旅游人数5996万人次。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田园综合体2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休闲乡村4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5个。新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28条,累计建成109条;新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776个,累计建成2347个、覆盖面达79.5%。全年新增垃圾分类处理村319个,累计完成2827个,覆盖率95.8%,农村生活污水全部实现集中处理,规范化农村公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8]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0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19.6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30.1亿元,增长8.1%,重工业增加值889.5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417.6亿元,增长19.4%,其中出口交货值776.4亿元,增长17.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9%、11.2%、1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64.7%、55.5%、32.3%;高端装备、时尚、新材料、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9.6%、12.8%、10.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3%;新产品产值率为38.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21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40.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4%。年末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189家。[8]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8.1%。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3.9%,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9.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8.0%和14.0%。工业投资增长18.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0.4%和14.6%。服务业投资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两年平均增长1.6%。
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9.6%。房屋施工面积672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693.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86.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68.3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和旅游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7.7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2.9%。
2021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服装鞋帽类、中西药品类、烟酒类分别比上年增长5.3%、6.8%、7.7%和19.3%。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照相器材类分别增长140.1%、83.6%、38.6%和28.5%。全市网络零售额2199.8亿元,增长8.4%;居民网络消费额1546.1亿元,增长8.2%。
2021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95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6.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956.6万人次,实现收入65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6.2%;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472.9万美元。
对外经济
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进口375.4亿元,增长20.3%;出口2035.8亿元,增长8.4%。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民营企业出口1938.6亿元,增长8.4%,占全市货物出口总额的95.2%。对美国、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44.6%、26.5%和39.6%。全市新增进出口权企业达2637家,其中本年度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数达714家,比上年末增加153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数71家。
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5.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5%。在“一带一路”沿线建成俄罗斯、越南、乌兹别克斯坦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尼3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全市境外投资中方投资总额达6.09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7个,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67亿美元,占全部境外投资比重27.4%。
金融、证券和保险
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53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6213.9亿元,增长7.9%。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9214.4亿元,增长7.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825.2亿元,增长16.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5755.4亿元,增长16.1%。
2021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累计达49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累计挂牌企业达93家;新增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28家,累计达 918家;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93家,累计达1931家。全年证券交易额4.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期货交易额3.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市民间融资综合年化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为14.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2021年保费收入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09.2亿元,增长6.7%;财产险保费收入99.5亿元,增长1.7%。各类赔款和给付支出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人身险赔付32.5亿元,增长10.6%;财产险赔款64.5亿元,增长11.7%。[8]
温州本地方言以瓯语最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温州各地的温州话。温州话是吴语的一种,属于吴语瓯江片,是南吴语的代表。民间一般公认温州鹿城区通行方言为温州话。温州方言除瓯语外,还有闽语、蛮话、蛮讲、畲客话、金乡话、大荆话和罗阳话等。[35]
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始以来,通过温州市性普查,共确定非遗线索55万余条,有价值项目27000余个。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和公布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药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省级78项,市级2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64人。
温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 地址 | 时代 |
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 | 瑞安市城关镇道院前街 | 清 |
蒲壮所城 | 苍南县蒲城 | 明至清 |
浙南石棚墓群 | 瑞安市篁屿乡石村棋盘山石棚墓 | 商、周 |
平阳县钱仓镇垂杨村龙山头石棚墓 | ||
苍南县钱库镇桐桥村桐桥石棚墓群 | ||
刘基庙、墓 | 文成县南田镇新宅村华盖山南麓、西陵村坟前山 | 明、清 |
永昌堡 | 龙湾区永中镇新城村 | 明代 |
南阁牌楼群 | 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 | 明、清 |
四连碓造纸作坊 | 瓯海区泽雅镇石桥村 | 明代 |
高氏家族墓地 | 乐清市北白象镇高岙村 | 明代 |
仕水矴步 | 泰顺县仕阳镇溪东村 | 清代 |
利济医学堂旧址 | 瑞安市城关镇公园路4号 | 1885~1902年 |
圣井山石殿 | 瑞安市大南乡圣井山山巅 | 明至清 |
顺溪古建筑群 | 平阳县顺溪 | 清 |
赤溪五洞桥 | 苍南县赤溪镇过溪村 | 宋 |
芙蓉村古建筑群 | 永嘉县岩头 | 明至清 |
泰顺廊桥 | 泰顺县 | 清代 |
曹湾山遗址 | 鹿城区上戌乡渡头村 | 新石器时代 |
国安寺塔 | 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五峰山下 | 宋 |
观音寺石塔 | 瑞安市安阳街道办事处周湖村万松山南麓 | 宋 |
护法寺桥和塔 | 苍南县望里镇护法寺村望洲山山坳 | 宋 |
乐清东塔 | 乐清市乐成镇东侧东塔山之颠 | 宋 |
八卦桥和河西桥 | 瑞安市陶山镇陶峰村、花园村 | 宋 |
栖真寺五佛塔 | 平阳县敖江镇罗垟村罗垟山栖真寺前 | 宋 |
真如寺石塔 | 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前 | 宋 |
金昭牌坊和宪台牌坊 | 永嘉县岩头镇上村、花坦乡花三村 | 明 |
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 永嘉县碧莲镇、花坦乡、潘坑乡 | 明至清 |
五尺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 | ||
玉岩包氏宗祠 | 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 | 明至清 |
雪溪胡氏大院 | 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石门楼 | 清 |
泰顺土楼 | 罗阳镇、三魁镇、仕阳镇 | 清至民国 |
万排乡、东溪乡等乡镇 | ||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 永嘉县五尺乡五尺村 | 1930年 |
名称 | 地址 | 时代 |
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 | 瑞安市城关镇道院前街 | 清 |
蒲壮所城 | 苍南县蒲城 | 明至清 |
浙南石棚墓群 | 瑞安市篁屿乡石村棋盘山石棚墓 | 商、周 |
平阳县钱仓镇垂杨村龙山头石棚墓 | ||
苍南县钱库镇桐桥村桐桥石棚墓群 | ||
刘基庙、墓 | 文成县南田镇新宅村华盖山南麓、西陵村坟前山 | 明、清 |
永昌堡 | 龙湾区永中镇新城村 | 明代 |
南阁牌楼群 | 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 | 明、清 |
四连碓造纸作坊 | 瓯海区泽雅镇石桥村 | 明代 |
高氏家族墓地 | 乐清市北白象镇高岙村 | 明代 |
仕水矴步 | 泰顺县仕阳镇溪东村 | 清代 |
利济医学堂旧址 | 瑞安市城关镇公园路4号 | 1885~1902年 |
圣井山石殿 | 瑞安市大南乡圣井山山巅 | 明至清 |
顺溪古建筑群 | 平阳县顺溪 | 清 |
赤溪五洞桥 | 苍南县赤溪镇过溪村 | 宋 |
芙蓉村古建筑群 | 永嘉县岩头 | 明至清 |
泰顺廊桥 | 泰顺县 | 清代 |
曹湾山遗址 | 鹿城区上戌乡渡头村 | 新石器时代 |
国安寺塔 | 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五峰山下 | 宋 |
观音寺石塔 | 瑞安市安阳街道办事处周湖村万松山南麓 | 宋 |
护法寺桥和塔 | 苍南县望里镇护法寺村望洲山山坳 | 宋 |
乐清东塔 | 乐清市乐成镇东侧东塔山之颠 | 宋 |
八卦桥和河西桥 | 瑞安市陶山镇陶峰村、花园村 | 宋 |
栖真寺五佛塔 | 平阳县敖江镇罗垟村罗垟山栖真寺前 | 宋 |
真如寺石塔 | 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前 | 宋 |
金昭牌坊和宪台牌坊 | 永嘉县岩头镇上村、花坦乡花三村 | 明 |
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 永嘉县碧莲镇、花坦乡、潘坑乡 | 明至清 |
五尺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 | ||
玉岩包氏宗祠 | 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 | 明至清 |
雪溪胡氏大院 | 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石门楼 | 清 |
泰顺土楼 | 罗阳镇、三魁镇、仕阳镇 | 清至民国 |
万排乡、东溪乡等乡镇 | ||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 永嘉县五尺乡五尺村 | 1930年 |
拦街福
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由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芥菜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吃巧食
每逢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三朝
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洗浴、更衣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
五月忌
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三月三
畲族的“三月三”家家户户都吃传统的乌米饭,村前村后都飘荡着清香。乌米饭是用乌饭叶柴的叶子煮汤,然后用这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米捞起来以后放在容器里一蒸即可。[36]
温州居民,自古喜食海鲜。生食海鲜,是温州人饮食的一个重要特点。远古四五千年前,已有吃蛇蛤、喜生吃海鲜的记述。生食海鲜,最具特色的是吃江蟹、牡蛎肉,现仍是温州的风味菜肴。生食江蟹,要活蟹,洗净切碎,拌以糖醋、姜、椒即可供食。
炒粉干
在温州地区,炒粉干算是最常见的小吃,街头小吃、排挡、餐馆或是酒店都可以看到炒粉干的身影。
灯盏糕
温州小吃灯盏糕。据说,清光绪年间温州有姓陈的兄弟二人,在市区东门陡门头路亭制卖一种形似灯盏的点心,形似灯盏,独具风味,一时名声大振,便被称为“灯盏糕”。
猪油糕
猪油糕是把一个糯米团,摊成薄薄的,放在猪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时就可以吃了,吃时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着,猪油糕简单而古朴。
双炊糕
双炊糕是瑞安的特产。双炊糕的特点是:细、软、韧、香、甜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将糯米与铁砂一起炒制,这样做成的双炊糕才更香,之所以叫“白糖双炊糕”,是因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经过两番炊制而成。
长人馄饨
1930年前后,乐清人陈立标经营馄饨,注重质量,馄饨皮薄,用碱得当,馅心新鲜,盖料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酒浸虾米等。所煮馄饨,汤清见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陈立标个子很高,人称长人馄饨。
矮人松糕
矮人松糕为温州有名的特产,因创制人谷进芳矮小而得名。此糕选用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腌渍了几天的猪臀肥肉丁,并配以上等桂花和白糖拌匀,炊熟成板,切成方块即可。
楠溪江麦饼
楠溪江麦饼,把面粉和好,里面放入梅菜,肥猪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进炉中烤就可以了。和面、做陷、包的时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时间和火候都是十分讲究的,正是这一步步的精工细作才会有松脆弱、喷香的美味麦饼。
鱼丸
并不是一个丸子,而是珊瑚一般的,或者说像树杈更合适。以其风味佳,有特色,同县前汤圆店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名闲食”。
牛杂
牛杂是苍南县江南片区主要龙港一带的小吃,历史比较悠久,主要挑选牛屁股最有韧性肉切成丁放入锅中加入十几味香料包慢慢煮一天以上,以酱色为主,越煮越有嚼劲久煮不烂,乘热加醋、辣椒粉,配上葱,是温州地区为数不多以酸辣为主的小吃。
清明饼
温州民间,农村现仍保留农历一年到头都讲“吃”的习惯。如二月二,吃芥菜饭;三月,吃清明饼儿;清明节前,乡村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做饼。清明草俗称绵菜,清明季节,会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之糯米粉,馅以猪肉丁、笋丝、蒸熟而食。吃芥菜饭和清明饼都有清热解毒之效。
2021年末公路总里程153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6公里,一级公路677公里,二、三级公路2123公里。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5816辆,年载客量2.93亿人次,年末实有出租车7179辆。
2021年末机动车保有量283.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7%;其中汽车保有量261.3万辆,增长5.1%;私人汽车保有量240.6万辆,增长5.0%,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5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全年公路和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60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2%;旅客周转量34.9亿人公里,下降27.6%。铁路客运量1967.7万人次,增长8.8%;货运量612.2万吨,增长32.2%。航空旅客吞吐量923.1万人次,增长5.1%;货邮吞吐量7.3万吨,下降0.5%。温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975.9万吨,增长7.8%;集装箱吞吐量103.6万标箱,增长2.4%。[8]
温州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也是全国25个主枢纽港之一。高速公路有通往丽水,金华的金丽温高速公路(编号G1513)通往宁波,台州方向的沈海高速甬台温高速段(编号G15),2010年2月完工的诸永高速公路(编号S26)、温州绕城高速公路(编号S10)(北线)让出行更加方便。
瓯海大道是横贯城区东西走向最主要的快速交通之路,是串联鹿城、龙湾、瓯海三大城市中心区域及机场、铁路的门户之路,并成为温州最重要的迎宾大道之一。它也是穿越三垟湿地,充分展现温州山水特色的景观之路。另有在建中/即将开工的高速公路龙丽温高速,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沿海线)。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地处温州机场候机楼温州东南瓯江口,场址海拔4.4米(原海拔2.8-3.4米),距市中心仅21公里,可通过瓯海大道,进出机场仅20分钟.温州机场的实际辐射范围约2000万人,经济腹地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包括温州地区、台州地区、丽水地区、宁德地区)。台州、宁德、丽水三地旅客到达温州机场都只需1.5小时。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可以通往全国许多城市,并开通了香港的定期航班,温州正着手完成龙湾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扩大空港口岸对外开放。
2012年7月24日,由国家口岸办牵头,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民航总局、总参谋部组成的验收组对温州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温州航空口岸正式跻身国家一类对外开放航空口岸行列。
2013年5月,温州永强机场正式更名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温州港是全国最大的沿海集装箱码头之一。温州港地理坐标为1温州20°38′50″E,28°01′35″N,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邻宁波港、南毗福州港,东南与台湾的高雄、基隆港隔海相望、居于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内,拥有350公里海岸线,地理位置优越,是浙南地区南北沿海海运、远洋运输的中心枢纽,也是中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在全国综合运输网中居于重要地位。
金温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合资铁路,第一条由地方政府、铁道部和香港三方合资兴建的铁路。2015年12月26日新的金温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条188公里的双线电气化铁路,将武义、永康、缙云、丽水和青田等地一齐拉进了长三角的高铁网络中,大大缩短了浙南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新金温铁路杭州东至温州南最快的G9333次,运行时间只有2小时4分钟。[37]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也已于2009年9月底开通动车组,温州成为铁路枢纽城市。
温州市域铁路网温州市域铁路网的4条线路,总长301.3km,共设站77个,其中换乘12座(含与城市轨道、区域干线换乘站),平均站间距4.1km,青岛四方CRH6S(140km/h),中标S1。
S1线一期工程,西起桐岭,东至灵昆岛,全长51.9km,设置车站15座,预留车站7座,平均站间距3.5km,速度目标值120km/h。S1线已于2011年11月11日开工,预计2016年通车营运。
S2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沿海铁路雁荡山站至瑞安万松路站,线路全长87.6km,设站约19个。
S3线为西北-东南走向,线路全长47.15km,设站约10个,将成为瓯北分区和七里作业区的快速连接通道。
S4线为南北走向,线路全长89.55km,设站约25个,将构建中心城区与永嘉、瑞安、平阳和苍南副中心间的快速连接通道。
2021年末全市共有小学560所,招生10.16万人,在校生63.3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8.81平方米。共有初中327所,招生9.77万人,在校生28.80万人。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9.37平方米。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所,招生3.29万人,在校生9.45万人;普通高中101所,招生4.50万人,在校生13.21万人,毕业生3.90万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独立学院1所),在校生13.63万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6.1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0.60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1341所,在园幼儿29.65万人。
2021年末全市拥有国家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5个(其中星创天地6个),省级孵化器8个、省级众创空间39个(其中星创天地8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市级众创空间29家、市级科创园5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95家(其中省级企业重点研究院1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92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566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3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085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347家,累计12571家。全年专利授权量61313件,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218件。[8]
温州大学
温州市教学仪器设备达到省教育装备标准的学校占96.7%,生均图书增加2.35册;建有校园网的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占99.1%,建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占100%。2013年新建中小学校舍45.11万平方米。至2013年末各类学校校舍总面积1620万平方米,其中普通高校264.54万平方米。[38]
高等院校
序号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
1 | 温州大学 | 本科 | |
2 | 温州医科大学 | 本科 | 浙江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
3 | 温州商学院 | 本科 | 民办高校[39] |
4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本科 | 独立学院 |
5 |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 本科 | 独立学院 |
6 | 温州肯恩大学 | 本科 | 中美合作 |
7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 | |
8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专科 | |
9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 | |
10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 | |
11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 | |
12 |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 | 专科 |
基础教育
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温州中学 | 浙江省瑞安中学 | 温州二中 | 永嘉中学 |
瓯海中学 | 苍南中学 | 平阳中学 | 乐清中学 |
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
瑞安市第十中学 | 洞头区第一中学 |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 | 瓯海区任岩松中学 |
瑞安市第四中学 | 乐清市柳市中学 | 泰顺县第一中学 | 乐清市虹桥中学 |
乐清市第二中学 | 永嘉县罗浮中学 |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 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
苍南县灵溪中学 | 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
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 瑞安市第二中学 | 瑞安市第五中学 |
温州塘下中学 | 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 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 | 苍南县金乡高级中学 |
乐清市第三中学 |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 瓯海区梧田高中 |
平阳县第二中学 | 乐清市白象中学 | 瓯海区三溪中学 | 文成中学 |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
序号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
1 | 温州大学 | 本科 | |
2 | 温州医科大学 | 本科 | 浙江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
3 | 温州商学院 | 本科 | 民办高校[39] |
4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本科 | 独立学院 |
5 |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 本科 | 独立学院 |
6 | 温州肯恩大学 | 本科 | 中美合作 |
7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 | |
8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专科 | |
9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 | |
10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 | |
11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 专科 | |
12 |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 | 专科 |
温州中学 | 浙江省瑞安中学 | 温州二中 | 永嘉中学 |
瓯海中学 | 苍南中学 | 平阳中学 | 乐清中学 |
瑞安市第十中学 | 洞头区第一中学 |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 | 瓯海区任岩松中学 |
瑞安市第四中学 | 乐清市柳市中学 | 泰顺县第一中学 | 乐清市虹桥中学 |
乐清市第二中学 | 永嘉县罗浮中学 |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 温州市第十九中学 |
苍南县灵溪中学 | 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 瑞安市第二中学 | 瑞安市第五中学 |
温州塘下中学 | 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 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 | 苍南县金乡高级中学 |
乐清市第三中学 |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 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 | 瓯海区梧田高中 |
平阳县第二中学 | 乐清市白象中学 | 瓯海区三溪中学 | 文成中学 |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
2021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8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57个,公共图书馆12个,电影放映单位108个,城市书房112家,百姓书屋80家,文化驿站241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5008.4千册,比上[8]年增加727.6千册。全年院线电影放映106.4万场次,观众957.7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5.14万场次,观众700万人次。年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4项(永嘉昆剧、乐清细纹刻纸、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泰顺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35项,省级非遗项目145项,市级非遗项目779项(保护单位966个)。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7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6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30位,代表性传承团体14个,代表性传承群体20个。
2021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80家,其中医院16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6家,村卫生室2194家,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61家,门诊部442家。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5830张,卫生技术人员78118人,增长5.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374人,注册护士33484人,分别增长6.1%和6.7%。全年医疗卫生机构诊疗9435.4万人次,孕产妇死亡率2.44/1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59‰,婴儿死亡率1.47‰。
2021年全市共举办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2项。组队参加东京奥运会,4人参赛夺得2枚银牌。组队参加陕西全运会,在竞技体育项目上摘得11金、12银、10铜,列全省第3,在群众体育项目上摘得5金、2银、3铜,列全省第1。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36个,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9所,各类公共体育场所27576个。年新增公共健身设施162个,年末拥有公共健身设施26758个。全年新建村落健身路径30条,累计8062条。新建各类球场63个,累计13137个。全年发行体育彩票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8]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8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9678元和35844元,分别增长9.8%和10.5%,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8.3%和9.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5元,增长15.2%。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900元,比上年增长16.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4.8%。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6147元和25198元,分别增长15.8%和17.0%,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14.2%和15.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6%和34.9%。年末全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9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9.9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60.4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7.6辆。
2021年全市设乡26个,镇92个,街道67个。社区居委会(含居委会)703个,村委会2951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382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578个、基金会75个。
2021年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7.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6.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1.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6.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4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0.4万人。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2894元;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255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五大险种)支出总额623.9亿元。
2021年末全市在册低保对象10.73万人,其中城镇0.91万人,农村9.82万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9.16亿元。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0.58万张,其中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0.19万张,新增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6个。全市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7027对、离婚登记9988对、补发婚姻登记证11117件;办理收养登记67件。[8]
202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228.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69.4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80.7亿立方米。
2021年全市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6个;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
2021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131天,达到二级标准的有230天。全年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77个,水质达到Ⅰ至Ⅲ类的站位56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的站位67个。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5.2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8分贝。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同比增长9.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2%。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9.8%,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1.1%。[8]
2021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2起、死亡103人,比前两年均值(可比口径)分别下降20.2%和26.4%。其中,道路运输领域共发生事故76起、死亡56人,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18.3%和30.9%;工矿商贸(含生产经营性火灾)发生事故51起、死亡38人,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23.3%和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