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资料应用

卫星资料应用

中文名 卫星资料应用
定义 卫星资料在农业、水资源等的应用
作用 环境保护方面、测绘及灾害等
目录导航

气象卫星资料应用

气象卫星资料已经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出了较大作用,未来气象防灾减灾则对中国气象事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为气象卫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1、临近预报:

如2010年9月20—21日在呼市上空的一个强对流云团,造成了呼市地区大到暴雨天气(降雨量为26.6—51.2mm)。预报员根据气象卫星云图监测这个云团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发布了临近预报,对19日的天气预报做出了较为准确的订正。

2、监视大雾天气:

由于雾经常是晨起晨消,生命史短,常规的观测手段无法准确获取其强度和范围信息。气象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大、观测频次高、信息源可靠、直接投入成本低的特点。所以是监测雾天的有力工具。例如2009年春节期间呼市市区的大雾天气,根据形势场分析,没有做出准确的预报,之后,呼市气象台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在分析形势场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卫星资料的应用。

3、监视沙尘暴天气:

沙尘天气也有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在做沙尘预报的时候除了一定的形势场、温度场、风场等气象条件外,另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沙尘源地,而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大部分都来自于蒙新高地级蒙古国的沙漠,离我市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想准确预报我市沙尘天气时间、强度,卫星资料就尤为重要。

重大活动服务中的应用

气象卫星资料在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2010年7月16日在呼市上空的一个强对流云团,造成了局部中到大雨天气,时值呼市昭君文化节开幕式,呼市气象台根据形势场分析得出今天午后有点阵雨天气。根据气象卫星云图监测, 16日中午开始起云,。为保障20点的开幕式顺利举行,呼市气象局与包头气象局两家联合,进行了人工提前降雨, 15点多降雨开始,雨点大,降水急,至下午18点多阵雨天气结束,预报员根据气象卫星云图监测这个云团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资料对重要天气尽收眼底,为天气预报人员准确及时地做出天气预报做出了贡献。

资源卫星资料应用

资源卫星简介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简称GBERS一1)于1999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后,为后继星的空间分辨率需求做了部分工作。现就我国卫星遥感在资源、环境调查监测中,对卫星有效载荷空间分辨率的需求作一浅析。对地球表面陆地进行观测为主的遥感卫星,在我国习惯称作资源卫星,以此与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相区分,如我国的国土普查卫星、资源一号卫星和清华一号卫星等,国际上如Landsat,SPOT,ERS,JERS及IRS等系列卫星都称资源卫星,其中也包括高分辨率、高光谱、微波雷达卫星等。对于遥感卫星技术参数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对光谱波段的技术要求和对空间分辨率的需求,前者主要探测地物的性质及类别,后者是在影像上可能识别地面目标物的有关尺度,许多环境调查监测对于卫星观察的资料获取时间要求很严,也说明了现有资源卫星应用还存在着局限性。这里主要从我国目前对于遥感器分辨率需求情况进行讨论。

我国资源卫星资料应用概述

我国资源卫星遥感与研究经过近30a的发展,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但应用方面的投人和产业化的规模比起发达国家相对太小,运行的应用系统建设滞后,3S技术紧密结合较弱,卫星遥感应用不少方面还未纳人正规的行业技术规范,经费渠道不畅。虽然不少业务运行的动态监测系统已经起步,但巩固提高和长期稳定运行发展缓慢。

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的产业化、市场化已经起步。地质填图、铁路选线、耕地变化动态监测及森林资源清查等方面卫星遥感应用已纳人了业务技术规程。还有不少专业技术部门正在试验或制定应用遥感技术的规程和应用卫星遥感的技术立法。随着我国专业技术部门将卫星遥感应用纳人业务化,实用化和市场化的速度也必将加快。卫星遥感应用的市场化,技术上依赖其业务化运行系统的建设,能否长期稳定运行,取决于技术立法与专业业务规程。以公益型应用为主的我国卫星应用工作的市场化,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解决的复杂课题。

经过近30 a的发展,我国在农业资源、农作物估产、森林资源、水利资源及开发等方面的调查监测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非再生资源的调查、找矿(煤、油、气、金属、矿产)、土地资源、城市状况、环境保护方面、测绘及灾害等方面的调查监测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图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