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中文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目的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目录导航

工程介绍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工程启动

2004年4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开工程工作会议,标志工程正式启动。主要任务是: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研究重点,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具体有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二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三是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四是编写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重点学科教材,形成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五是建设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围绕工程确定的任务,组建24个主要课题组与基地课题组,确定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成立工程咨询委员会。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精心组织编写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工程实施

2005年5月11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在一级学科中,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根据中央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全面开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工作。

2005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工程实施三年来,先后召开70多次较大规模的研讨会,在中央主要报刊发表800多篇重点理论文章,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及《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提供重要辅导材料;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点著作译文进行重新编译和修订,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的译文审核和编译工作基本完成;确定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二级学科已经确立;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已进入初稿撰写和修改阶段,第二、三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的编写规划已经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教材的编写工作已完成并陆续出版;各课题组已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重点教材录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 《政治学概论》
  • 《社会学概论》
  • 《法理学》
  • 《史学概论》
  • 《新闻学概论》
  • 《文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世界经济概论》
  • 《西方经济学》
  • 《宪法学》
  • 《伦理学》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
  • 《资本论》导读
  • 《军队政治工作学》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史学理论经典著作导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世界现代史》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西方社会学理论评析》
  • 《民族学导论》
  • 《中国共产党史》
  • 《宗教学》
  •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当代国际政治》
  • 《比较政治制度》
  • 《德育原理》
  • 《中国文化概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