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麋古刹

黑麋古刹

目录导航

历史渊源

麋古刹又称洞阳寺,位于黑麋峰顶的西坡,与益阳的白鹿寺相映成辉(黑麋白鹿、麋大于鹿),始建于唐玄宗年间,距今近1300年,洞阳寺,以洞阳山定名,始建于唐玄宗年间;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清康熙七年(1668年)再度重修,清同治三年(1864年)扩建后栋,使寺庙成前、中、后三栋,两进院落,座北朝南,整个建筑为石梁石柱,榫接吻合,结构严实,殿宇轩昂,屋面盖黄釉筒瓦,雕梁画栋,飞檐宝顶。由于千百年风雨变迁,现尚存后栋主体建筑。虽经历多次修缮,仍具有明代建筑特征。洞阳古刹是长沙地区佛教圣地。

景点介绍

山门

殿宇依黑麋峰山势而建,经“修篁护道”登上200多级石梯,进入山门,山门两侧各一对花岗岩石狮、石象,雕琢精细,形象威猛,木质龙雕栩栩如生,山门上方镌刻横额“南无阿弥陀佛”,其上竖匾额“洞阳古刹”。进入山门内为弥勒殿,殿内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佛,肥头大耳、袒胸露腹、大肚滚圆、喜眉乐目,给人们带来喜气、希望。在弥勒佛像背后是韦陀佛立像,双手合十、横杵于两腕,挺立笔直、威风凛凛。

大雄宝殿

进入大院中间是大雄宝殿,雄伟华丽,是全寺最高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3间、九脊顶、黄瓦红墙、金碧辉煌。殿前一对汉白玉石狮雕刻精巧,是明代遗物、弥足珍贵。大殿内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端坐于莲台之上,头饰螺髻、袒胸、着双领下垂外衣、姿容凝重、全身饰金、体态庄严、气势雄伟、面部表情略露微笑、端庄慈祥、雍容可敬。在释迦牟尼佛像的两旁塑有大弟子右迦叶左阿难站立的肋侍像。大殿两侧墙壁设有佛龛,各有九尊,合计为十八罗汉,系泥塑雕像,大殿后墙壁东面为五台文珠菩萨,西面为峨嵋普贤菩萨,雕工精细、造型生动。 后栋是西方三圣殿,面阔三间,系花岗石结构,硬山顶、绿瓦、屋脊两龙戏珠脊刹,此殿是全寺院建筑唯一保存下来古代建筑遗物,十分珍贵。 进入后殿,首先映入眼暮的是一首楹联:“麋止灵峰重吐霞光开古寺,心持妙法长教真气伏禅开。”殿堂正中央供奉的是:中间为阿弥佛,左面为观音菩萨,右面为大势至菩萨,他们合称“西方三圣”。

观景台

从寺院出来,往东南有观景台,举目眺望,群山叠嶂,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向西观望,则可见滔滔湘江象一条银色的巨龙静静地躺在远处;向北洞庭,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置身此境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