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师范学校,习称金华师范,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前身,地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浙江金华。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金华知府宗舜年呈请改试院(今侍王府纪念馆址)为金华府官立初级师范学堂。春季招生,秋季入学。设完全和简易两科。完全科学制5年,培养高等小学堂教员。简易科修业1年,训练初等小学堂教员。
1913年(民国2年)6月,省议会决议改为省立,称浙江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王葆初任校长。1916年2月,筹设附属小学。
1923年秋,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与省立第七中学合并。1933年8月,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改称浙江省立金华中学,分设中学、师范和小学三部。1940年6月,师范学校单独设置,称浙江省立金华师范学校。增设简易师范科,附设民众教育馆。1937年秋,为避日机轰炸,中学部和师范部迁至金华县蒲塘,方山岭等地,小学部迁至桥头陆和晚田畈。 1940年8月,金华师范学校择定武义县履坦镇为临时校址。 1941年夏,日军侵扰诸暨、义乌一带,武义县境内受到威胁。 普师迁至宣平县溪口, 简师迁至武义县马府下,同年9月,退敌,金华师范迁回武义县履坦镇开学。1942年5月,日军侵入金华、兰溪、武义一带,金华师范学校又迁往溪口,同年10月,在溪口开学。1943年秋冬间,溪口发生鼠疫,金华师范学校迁至冲真观、全塘口。金师附小迁回郑回村。
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选定义乌县佛堂镇为校址。1946年1月迁校工作结束,同年3月在佛堂开学。
1949年7月,学校从佛堂迁回金华城内,以府孔庙为校址(鼓楼里校址体育馆至第5幢校舍一带)。1950年4月,学校迁府城隍庙。1959年1月,迁入原金华一中(鼓楼里)校址。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一直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同时,开办了各类师资培班。1950年9月至1952年7月,先后开办半年制的两期小学教师培训班。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办速师班8个班。1960年招收幼儿师范2个班,1961年幼儿师范班改为普师班。1960年上半年办过农中教师培训班,1年制的小学教师培训班1个。1966年始,同年8年停招师范生。1969年始,办初中班,1971年曾名金华县第一中学,1972年春增加高中班。1974年秋恢复招师范生。
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创办,与金华师范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79年夏,金华师范学校恢复独立建制、当年秋招二年制民师班。1980年招体师班一个。1981年秋,恢复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三年制中师教学计划。1994年起,学校开始招收五年制小教大专班,培养具有大专程度以的小学教师。
1998年12月,金华师范学校与创办于1956年的义乌师范学校合并并升格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师范分院。2000年暑期学院从金华市城东鼓楼里78号搬迁至新校址金华婺州街1188号大黄山校区,同年11月更名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范学院。2001年首次招收学前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大专班。2002年停招所有中专班,新增应用美术专业。2003年5月更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2004年成为浙江省学前教育专业单招单考主考学校。2005年招收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大专班,并成立“对外汉语教学部”,已接受英、法、韩、印度、尼泊尔等12国留学生近200名。2006年,停招小教大专班,另增开传媒管理与策划专业,本院全部招收高中毕业生。2007年师范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国管专业。2009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浙江师范大学金职院教学点,开办本科教育学专业(初等教育方向),实现了办学层次的历史性跨越。
2010年,学院重新架构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成立音乐文化工作室、文化传媒工作室、体育工作部,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并不断扩大学院的服务社会功能。目前,学院有教职员170余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近6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近3000人,成教生2000余人,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办学百年,已为社会输送4万余名合格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现开设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体育方向、科学方向)专业、文秘、音乐表演、传媒策划与管理、体育服务与管理8个专业。
2009届毕业生在浙江省小学教师编制录用招考中共有19个县(市、区)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