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临高速公路是兰州至云南磨憨口岸西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路段,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公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甘肃省穿越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甘肃省连接临夏、甘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在国家及甘肃省干线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康临高速公路的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特大桥1/300)。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土石方997万立方米,隧道两座(南阳山隧道、南龙山隧道),互通立交4处(三甲集互通立交、广河互通立交、和政互通立交、临夏互通立交),大桥12座(洮河大桥、广通河大桥、牛津河大桥等),中桥11座,分离式立交10处,通道137座。该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建设任务繁重。
2007年11月26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康家崖至临夏高速公路的开工典礼在临夏州举行。 临夏州古称河州,自古是甘肃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中原与西南“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这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仰韶文化”、“恐龙化石”等人文和自然遗存比比皆是,著名的“花儿”蜚声海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临夏作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公路建设相对滞后,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努力下,康临路经历了多次改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康临公路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也不能承担我省与西南连结的大通道重任,因此,康临高速公路的建设意义重大。 目前开小轿车从兰州至临夏市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康临高速公路建成后,这一时间将缩短至1个小时10分左右,节省了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