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位于黑田铺镇北部黑田铺镇辖齐合居委会、幸民、罗江、乘梧、建中、园艺、新中、豪里等50个行政村,620个村民小组,45852人(2017年),耕地面积34707亩,其中水田25071亩,山地面积4.6万亩。
近年来累计引进资金5亿余元,包括5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投资8000万元以上的鑫宏源塑胶有限公司和投资1亿元的双艳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相继竣工投产。科技型、技术型企业不断入驻,发展新型工业企业10余家,其中年产值上1000万元的企业5家。坐落于金玉亭村的邵东县环兴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总资产已达1.2亿元,拥有大型打火机生产线23条。
在G320国道边自发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中南木材大市场,从事木材加工的企业高达800余家,成为中南五省的木材集散地,规模之大全国闻名。以观音阁为主的服装加工基地规模宏大,加工户遍布4个村,产品畅销东南亚。
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1515万元,实现连续10年的平稳快速增长。
2010年,黑田铺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同年经县人民政府第21次常委会研究通过,批准同意创建邵东县黑田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后规划为邵东县包装印刷文化产业园,占地1500亩,分三期建设。园区内规划建设36米宽的三益大道、金龙大道纵贯南北,同样36米宽的新大东路横连东西,南临320国道。
几年来,该园区累计投入约1.5亿余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形成了“两纵两横”的路网格局,产业发展区、生活配套区、物流园区和行政服务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框架已经初具规模,项目承载力不断增强。已有6家上规模的企业前来洽谈,意欲进驻该园区,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正在建设中的新大东路全长3.3公里,宽36米,从镇政府前门出发,经金龙山村、建中村、齐合村、莲塘村与邵东黑田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三益大道、金龙大道垂直对接。综合商贸市场规划占地60亩,市场内分为产品交易区和综合商贸区。社会停车场规划占地20亩,其内部布局、硬件设施设计科学合理,极具人性化。
黑田铺产业规划图(5)
黑田铺镇自古人杰地灵,经济发达,革命先烈谢佰俞,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广州军区政委张国初出生于此。有180余年历史的邵阳最古老书院之一:资东书院,国家级综合类重点职业学校:邵东职业中专坐落境内。
教育状况(8)资东书院流传着贺金声、匡互生、谢佰俞、谢俊藩、徐君虎等为振兴中华而在此学习或战斗的动人事迹。
国家级综合类重点职业学校邵东职业中专,也座落在黑田铺镇园艺村。学校占地1.4万m2,建筑面积4.6万m2,现有教职工212人,常规教学班级64个,在校学生4000余人,校内四季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宜人,学习氛围浓。
全镇共建成4大支柱产业基地,即以金玉亭、莲塘、龙政、建中、圳玄等村为中心的生猪养殖基地,有养猪大户30户,全镇年出栏生猪10.6万头;以大湾、大塘、金龙山、园艺、龙政等村和616农场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面积达1.3万亩;以茶园、朱胜、坝上等村为中心的精品水果生产基地,其中朱胜村发展优质西瓜400亩,每年创收30万;以兴隆、坝上、圳玄等村为中心的家禽养殖基地,年出栏鸡、鸭、鹅5万余羽,围绕四大支柱产业,黑田铺镇的农业产业结构链不断调长、调优,农民的纯收入不断增加。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形成了10000亩双季稻示范基地,3000亩油菜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1000亩渔业基地,500亩金银花基地,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200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果脆个大、甜酸适口、极耐贮运、品质尤佳的200亩特色提子基地以及前景非常乐观的1500余亩的油茶基地。
相传在唐朝时,此地叫“鞋钉铺”,人们多以打鞋钉为生。距此南面有一株古老的干杉树,树上有一个顺风球宝贝,一到晚上便金光闪闪,照耀当地人打鞋钉,“鞋钉铺”又被叫做“光明铺”。到宋初,来了一位盗宝人,设法将顺风球盗走了,“鞋钉铺”一到晚上顿时黑暗无光,故更名“黑田铺”。
黑田铺背枕龙山,位于邵东县北部,是宝庆至长沙必经的重镇。汉唐以来历设驿站,旧有“黑田巡检署”和“黑田公馆”。1950年设宝善乡,1958年改为黑田铺人民公社。道光七年(1827年),黑田巡检司沈登伍继前任未果之业--倡建资东书院,建馆于距黑田铺街西端约一公里处的枫树坳。
资东书院是邵阳民国时期三大著名书院之一,培育了火烧赵家楼的民国著名教育家匡互生和中共早期领导人谢伯俞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匡互生1891年出生于今邵东廉桥镇,13岁就读于资东书院高年级,受贺金声影响,从小一身正气,后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5月4日,为反对《巴黎和约》,带领学生冲进曹汝霖住处,一把火烧了曹家楼,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驱。1920年夏,匡互生回到长沙以教务主任的身份在湖南第一师范主持日常工作近一年,期间与毛泽东交往甚密,共同创办了《湘江评论》。1925年,匡互生到上海创办“立达中学”,后改名“立达学园”。朱光潜、夏丏尊、丰子恺、夏衍、朱自清、刘大白、周予同等一代宗师相继加入,一时名流荟萃。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中,“立达学园”被毁,为重建校园,匡互生积劳成疾,肠疾不治,“立达学园”复学后不到半年,病逝于上海东南医院。
谢伯俞是资东书院走出的另一位传奇人物,他比匡互生小14岁。在北师大,他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早期领袖李大钊的重要助手。1927年4月,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了国共两党的重要领导人,李大钊、谢伯俞先后牺牲,谢牺牲时还不到23岁。
民国时期,邵阳境内匪患连年迭起,尤以龙山为甚,龙山脚下大东路上的黑田铺等繁华集镇,常受龙山土匪骚扰。从1928年至1949年,盘踞龙山大土匪先后有陈光中和匡国军三兄弟,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土匪队伍空前壮大,1949年10月,解放军先后分批次调动上万兵力开赴龙山剿匪,历时两年半才肃清匪患,共剿匪数千人、缴枪数千支。至此,黑田铺才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繁华。
资东书院(3)道光七年(1827),黑田巡检司沈登伍继前任未果之业———倡建资东书院,建馆于距黑田铺街西端约一公里处的枫树坳。校名由当地书法名流书写,校门两侧制“资水源头会,东山道貌高”一联。黑田铺乡绅秀才的目光逾越了落水河和邵水,直逼资江这条通达三湘的宝庆母亲河。在他们心目中,定是认准了“资江之水清兮,可以濯心智”。在当时盛况空前,宝庆名流车万有、车万育、朱子豪、樊锥等先后应聘到书院讲学。
此后160年间,书院四次搬家,三次易名,到1986年恢复创建时的名号:资东书院,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书院从开馆时多收富家子弟,到解放后面向工农,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定性于普及教育,一路走来,淡定于岁月的恒河。1860年,资东书院第二次大规模改建,之后盛况空前。当时的宝庆名流车万有、车万育、朱子豪、樊锥等先后应聘到书院讲学,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从资东书院走出的贺金声、匡互生、谢伯俞,相继成为震古烁今的风云历史人物。1944年,宝庆沦陷,书院被日伪所占。日军溃逃时,一把大火,仅剩断壁残垣,建于大东路旁边的这所宝庆知名学府,从此失去它的历史原貌。
盘桓资东书院校史陈列馆,看不到一张它昔时的容颜旧照。走出书院大门,复去寻建于书院原址的“书香亭”,也踪影难觅了。资东书院最终选择的校址还是大东路。黑田铺在大东路宝庆境内各驿站中是规模较大的一个,老街长逾1000米,至今居住着近2000人。宝庆地处湘中腹地,历史上偏远、闭塞、贫穷、落后,连接省城的大东路,无疑是一条接近文明、寻求光明的康庄大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魏源和蔡锷相继走过大东路。当年,他们也许在黑田铺公馆小憩或借宿过。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后,有两位少年接踵而至。
康阜亭(2)湖南邵东县黑田铺康阜岭上的康阜亭,始建于1786年,2011年被列为邵阳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壁有一联,着意于平民百姓:“上岭难平气,下岭气难平,暂坐数分钟,平平气;抬夫欲息肩,挑夫肩欲息,缓行几步路,息息肩。”此联以回环往复的笔法,通俗多情的语言,严谨起伏的对仗,道出了抬轿挑担者翻山越岭去谋生的艰辛劳苦和行动的不自由,奉劝坐轿者和货主们开点恩,让他们“暂坐数分钟”,“缓行几步路”,在这里“平平气”、“息息肩”。
黑田铺也多名胜古迹,遗憾的是历经风雨沧桑、战乱人祸,留存下来的不多。除了保存完好的康阜亭外,衙门森严的“黑田巡检署”、富贾云集的“黑田公馆”、鸿儒书香的资东学院都难觅踪影了。
谢伯俞(1905年~1927年),邵东县黑田铺镇人。出生于一户殷家农家,幼年在本乡资东书院和循程学校读书,1921年8月,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4年7月,以全省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理预科。在李大钊的培养和教育下,入学的下半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学生、工人中组织“沪案雪耻会”,并组织宣传队上街介绍“五卅惨案”真相。后参与领导北方的国民大会运动。1926年,升入北师大数学系本科。1927年,曾奉命去武汉从事农民运动,4月6日,与李大钊等被强行进入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奉系军警所逮捕。4月28日,与李大钊等一起英勇就义。
张国初(1941- ),邵东县黑田铺镇人。1941年生,1959年12月入伍,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9月任“塔山英雄团”政治委员。1978年3月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基本系学习。1979年8月任某师炮兵团政治委员。1983年5月任某步兵师政治委员。1987年3月至1992年3月任第四十一集团军、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92年3月任广西军区政委。1993年2月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1996年7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任广州军区副政委。
陈光中(1897--1949)中将(国民党将领),号德隆,字桂山,邵东县黑田铺镇人。早年在湘西为匪,后被湘军收编,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1师1团3营营长,参加北伐,1928年任湘东剿共司令,后任独立第5师第2训练处处长,1929年任独立第7旅旅长兼清剿纵队司令,1930年任新编第32师师长,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任第63师师长,1937年6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淞沪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