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乡镇

马乡镇

人口 4.2万人
地理位置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下辖地区 18个行政村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86)0396
目录导航

简介

       近年来,马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群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综合目标管理连年位居全县前列,部分单项工作省市有名。烟叶生产为全市第一大镇,2004年生产收购工作被市政府命名为先进单位;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被评为“省市两级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空前高涨,2004年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省五好乡镇党委”。东西合作硕果累累。马乡镇现有企业67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3个,个体工商户1000多户。2004年共引进资金1500万元,建成东西合作项目4个,引资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县各乡镇前列。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6亿元;乡镇企业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完成总产值1.3亿元;全镇财政收入3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多元。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马乡镇马乡镇    ----基层党建工作扎扎实实。通过“三级联创”,“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双强”工程的开展,全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意识,科技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全镇有农民党员960名,“双强”型村支部5个,“双强”型村支书5名,“双强”型党员干部上办项目600个,帮带农户2000户,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镇党委在2003年被评为“市五好乡镇党委”的基础上,2004年通过全镇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省五好乡镇党委”。

  ----特色农业渐成规模。马乡镇是一个农业大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烟叶,粮油,蔬菜,养殖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其中年产小麦一亿斤左右,优质花生6000万斤;年种植烟叶万亩左右,连年保持全市烟叶生产第一大镇称号;年发展日光温棚800座,拱棚1200座,蔬菜种植面积1.2亩;以大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万象种猪场为龙头,全镇年可出栏商品猪10万头,牛1万头,羊4万只。

  ----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硕果累累。近年来,马乡镇紧紧抓东西合作的大好机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兴办一批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引来一批项目;注重启动民间资金,自主创办一批项目。全镇几年来共引进外资2600多万元,新建东西合作企业12家,年产值8000多万元,月均工业用电量居全县第三位,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收购,面粉加工,生猪饲养,建筑建材为主的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广东,武汉等地。为进一步加大东西合作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该镇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热忱欢迎外地商户来此投资建厂,最大限度地为外商在此投资办项目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扎实开展综合治理,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以综合治理,“严打’’斗争为中心,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治安模范单位”,“治安模范村”,“治安模范户”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平安工程”。建立了镇,村,组三级治安防控网络,实行村民五户联防,形成了全民动员、群防群治,人人参与的治安防范大格局。镇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联席办公,及时处理各种事务,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马乡镇马乡镇  ----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2003年,马乡镇被驻马店市评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契机,按照“建一处市场,成一处景点,引导一方生产,活跃一方经济”的工作方针,以建设多功能现代化集镇为目标,强力推进城镇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方案,拓宽和新建了长安路,平阳路,京汉大道,文化路等四条大街。2004年,马乡镇借助申报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遇,邀请城建专家进行规划,既予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又突出人本理念和马乡梁祝文化开发和包装力度,加强对集镇的绿化美化工作,达到一街一景,打造旅游名镇。通过高起点规划,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开辟了布匹、百货,建材,生产资料、饮食,服务,肉食,畜牧等八大专业交易市场,容纳工商个体户1000多户,吸引外地客商594个,年商品成交额达1.2亿元,打造经济强镇。镇党委,政府先后筹资200多万元,建成镇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娱乐厅,建成了有线电视转播站,开通了4000门程控电话,打造文化名镇。 目前各条大街宽阔平整,给排水设施齐全,并安装了路灯,整齐的楼房矗立在街道两旁,各种生意红红火火,来往商旅川流不息。集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镇的多元化开发,为投资兴业者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旅游资源大有潜力。据专家考证发生在魏晋中晚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一首响彻全球的千古爱情绝唱,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她影响巨大,绵绵千载,广为传颂,成为劳动人民追求崇高爱情的象征,至今在马乡镇境内仍遗留梁祝二墓.泪井,一步三孔桥、曹桥,红罗山书院,白衣阁等遗址。2000年中央电视台专程来马乡镇拍摄了《梁祝故里采风》大型文艺电视片,并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黄金时间播出,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马乡镇风土人情,2002年汝南县政府开始就梁祝文化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并制定了梁祝风景区开发方案。矗立在集镇南边的“小刘备台”遗址和集镇西边的“宜春城“旧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也吸引不少学者,游人来此考察观光。目前,启动工作已全面展开,诚邀国内外客商共同投资开发。

文化历史

        梁祝故里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位于汝南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

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一千多年来,梁祝爱情故事久传不衰。这一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知被多少文艺作品作为经典爱情题材竞相传扬。小提琴协奏典《梁祝》可谓人间仙乐,千古绝唱,听来荡气回肠,余音不绝,多年来一直蜚声海内外。以这一故事为背景的地方戏、民间小调、评书小段、剪纸、绘画以致民风民俗流传甚广。逢年过节,当地群众都会到梁祝墓焚香烧纸,举行各种文娱活动,以示纪念。

    1997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采风”栏目又以《千古绝唱出中原》为题对梁祝故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该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周涛与军事天地节目主持人张莉曾来此采访。

    2005年12月,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汝南梁祝传说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梁祝文化,扩大驻马店和汝南在全国的知名度,汝南县特申请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2007年4月3日,河南省民政厅下发文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汝南县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原马乡镇行政区域,整体划归梁祝镇管辖。这是我国首个也将会是唯一一个以梁祝命名的地方行政区。

    7月19日,梁祝故里河南省汝南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揭牌庆典仪式在当地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研究梁祝文化的专家学者,驻马店市、汝南县有关方面的领导,外地客商和当地干群2000余人冒雨参加了庆典仪式。

相关报道

          7月的汝南县马乡镇,骄阳似火,一批批橘黄的烟叶从大型"烤霸"中出炉;几十个工厂、企业内,工人们正专注地操作着机械;街道几百个商户喜迎八方来客;由马乡镇引资1000万元的维玛兽药厂已开始在汝南县城南工业区内动工。这一幅和谐的发展蓝图正是马乡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立足实际,用心血和汗水绘就的。

   

集良策议决发展大计

马乡镇马乡镇         2005年1月6日,在基层工作多年的魏国民调任马乡镇党委书记,他没有沉溺于迎来送往的人际关系,而是与时任镇长的马威连续几天秉烛夜谈。一周后,他俩在全体机关干部会上给同志们出了个题目"如何发展经济促进马乡繁荣"。与此同时,镇领导进村入户,探情摸底,寻计问策。通过近1个月的工作,马乡镇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即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着力抓好"一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一品(梁祝文化品牌)、三特(烟叶生产、蔬菜生产、畜牧生产)、三创(创新计生工作机制、创新平安建设机制、创新文教卫生工作机制),集中精力发展沿路经济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服务提升特色农业

         马乡镇历届镇党委、镇政府对烟叶生产都极为重视,但连续4年受自然灾害的干扰,极大地挫伤了烟农发展烟叶生产的信心。

马乡镇马乡镇           烟叶种植逐年减少,这就迫使新一届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在发展烟叶生产上要转变思路,镇党委书记魏国民任烟叶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率领全镇烟叶生产领导小组成员走了四步棋。一是将自己的工作法调整为"三分之一工作法",即三分之一时间抓面上工作、三分之一时间抓项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抓烟叶生产。二是将工作思路由前期的靠扩充面积转变为稳定面积、靠增加科技投入增加收入上来。三是将服务观念转变为烟农办实事上来。一年多来,该镇累计为烟农争取上级投入80多万元,增加财政投入30万元,建大型"烤霸"2个,半堆积式烤房40座,有效解决了烘烤方面的问题。四是领导干部带头承包,并出台了鼓励机关干部职工承包烟地的优惠政策。凡承包烟地30亩以上者,由镇政府负责按30亩地提供一座半堆积式烤房供承包者无偿使用,承包者在烟叶生产期间可脱离工作岗位并由原单位全额发放其工资。规定出台后,镇党委书记魏国民、镇长马威率先在反租土地上发展烟叶生产。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短短10天时间,镇机关就有7名干部职工反租农民烟地100多亩。镇机关干部职工反租农民土地发展烟叶生产,极大地激发了烟农种植烟叶的积极性。

          为解除烟农生产环节中的后顾之忧,镇党委、镇政府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将"三包"改为"四包",并在包法上进行了创新,力争使烟农省心、省事。包科技,实行科技兴烟。该镇一是把聘请专家、教授与培养本地烟师相结合,除聘请省、市知名烟草专家、教授为顾问外,每300亩烟地镇里还为烟农配备一名技术员。二是把推广新技术与培养明白人相结合。先后成功推广了小苗膜下移栽、半堆积式烤房炕烟、烟叶间作套种及接茬种植等先进技术,达到一户一个明白人。三是把现场指导与加强培训相结合。一年来,邀请省、市、县烟草专家到烟田指导100多次,举办培训班5期以上,受训人数3000人次,每年发放明白纸1万份以上。包烟用物资投入,减少烟农投入。烟农所用种子、肥料、地膜、烟炕等均由市、县烟草公司和镇政府提供,每亩累计为烟农投入200元以上。包收购,让烟农放心。烟农所炕烟叶无论等级好坏,一律由镇里组织全部收回。包风险,让烟农放心。市、县烟草公司为烟农提供自然灾害风险金,烟农如遇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将净得收入400元。完善的服务赢得了丰厚的回报。2005年全镇种植烟叶4000亩,亩均产值1200元以上,烟农人均增收256元,镇财政实现税收96万元。今年,全镇种植烟叶近5000亩,亩产值1300元以上,实现了该镇党委、镇政府让烟农逐年增收的梦想。

    

倾真情引得外资纷纷至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魏国民深知其中的道理。于是真情联络、亲情招商、离职轮岗、寻机招商等良策相继出台。

马乡镇马乡镇       马乡镇项目建设主要以"回归工程"为载体,以诚感人、以情招商。镇政府组织镇、村干部到各村走访,摸清各村在外经商成功人士和在外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情况,并把他们的详细情况整理成册,镇班子成员外出招商人员人手一册。陈冲村在外经商人士姚水仲资金雄厚,社会关系广,镇主要领导多次与其联系,用真情打动了他。通过他牵线搭桥,马乡镇与河南大明实业公司达成投资意向。为促使该项目落户该镇,镇党委书记、镇长多次到郑州与大明公司商谈引资事宜。马乡镇党委、镇政府用真诚打动了大明公司的老总,最终促成该项目落户在汝南工业园区,并特意为兽药厂起名维玛(为了马乡)。

       开展项目建设工作以来,马乡镇已建成项目6个。其中由湖北荆门市彩瓦厂投资200万元兴建的马乡镇彩瓦厂,4月份已投入生产,效益较好。目前,该镇有在建项目5个:由河南大明实业有限公司在汝南县城南工业园区一期投资1000万元的维玛兽药厂,占地面积21.8亩,图纸已设计完成,厂房正在建设当中,预计4个月内可建成试产;总投资600万元的马乡镇华阳有限责任公司面粉厂制粉车间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辅助工程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可在9月底竣工装机试产;由回归人士庞海军投资300万元兴建的马乡镇综合超市,已建成2000平方米的综合营业楼;由河南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总投资400万元的鸿宇制粉有限公司,已建成标准化厂房一座,设备正在组装中,预计8月上旬可投入生产;由回归人士刘春生投资300万元的梁祝家具有限公司正在兴建当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