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林

童大林

中文名称 童大林
民族
出生日期 1918年
目录导航

个人履历

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童大林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童大林

童大林,福建省厦门市人,1918年出生,初中毕业。中共党员。

1934-1937年在厦门、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2月由香港奔赴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农村工作、宣传工作等。

1938年起,在中央青委、陕甘宁边区青救会工作,任延安市青联副主席。

1939年任西北青年战地工作团第五团指导员,赴晋东南根据地。

1941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6年赴东北,参加土地改革,任过区委书记、区长、中共青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1948-1954年任《黑龙江日报》总编辑,任秘书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处长。

1954年以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任办公室主任、秘书长。

1960年倡办北京景山学校。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党组成员;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82年,童大林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积极组织、领导拟订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方案,筹划和指导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为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是中共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体改研究会顾问,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

因病于2010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1]

人物生平

革命时期

童大林,出生于福建厦门市,家境贫苦,未读完初中,15岁便参加革命。1938年2月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担任过中央青委宣传干事、延安市青联宣传部部长和市青联副主席。大砭沟口的大型墙报《轻骑队》,每刊出生活时事杂感,锋利泼辣,颇具影响,童大林是创办人之一。1946年被委派到东北地区搞土改,曾任县委宣传部长、区长和区委书记,后任《黑龙江日报》总编辑。

建设时期

1954年,童大林从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秘书长任上进京,调至中共中央宣传部任秘书长。他主抓的《宣教动态》,及时准确地反映了许多宣传、教育工作新动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弊端,他倡导创办了北京景山学校,探索办学新路。

文革时期

1966年“文革”风暴甫起,中宣部已经被毛泽东定性为“阎王殿”,童大林则成了“阎王”和“彭罗陆杨反党集团”骨干陆定一的帮凶,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六年。

拨乱反正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童大林得以平反复出,1977年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同年10月国家科委恢复,又调任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这一时期,他先是受方毅的委托,抓紧着手建立政策研究队伍,梳理在十年动乱中被颠倒了的科技政策;正值大刀阔斧的“拨乱反正”在各地铺开,科技系统一时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对于行施已久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童大林是最早提出质疑的领导干部之一。他明确主张,应当把知识分子从“剥削阶级”中分离出来,为此,多次召开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和教育系统等方面人士座谈会,又与人合作撰写题为“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的文章,在知识界反响热烈。

科学大会

1977年9月,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童大林担任会议筹备组副组长,分管文件起草组和简报组,从大会方案的设计到组织实施,尤其是在组织邓小平和郭沫若的讲话稿起草中,均功不可没。照邓小平的指示,童大林等对讲话稿做了数次修改,力求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全国人民干劲,投身于“四化”建设。

真理标准

“文革”后思想政治方面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讨论尚在酝酿阶段,童大林便与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取得联系,表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在《光明日报》刊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方毅的支持下,由童大林主持,国家科委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在全国率先召开了座谈会,明确支持这篇重头文章的观点。

改革研究

1982年5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成立,童大林被调任副主任、党组成员。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担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等职,继续积极为推动科技和经济的改革开放立策建言。长期以来,科技事业在国内受不到重视,在一些地方甚至被视作一种消费事业。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前童大林已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第一书记=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呼吁改变现状。

大农业

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推行的“以粮为纲”方针,童大林则鲜明地提出了“大农业思想”,包括发展多种经营、山区经济和县域经济,主张农业生产必须走商品化道路。他与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等一起,到河北等省市的农村和科研单位调研,还率团到国外考察。在当时提出这样的观点和主张,表现出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勇气。

改革方向

坚定地主张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发展商品经济作为改革的方向,这是童大林研究并吸收其他经济学家的成果而形成的观点。他反对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曾在许多场合发问:“难道社会主义就不要商品经济?”当时受到不少人质疑和反对,但他并未动摇。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前夕,童大林给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写信,申述自己的想法,最终在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他的观点主张得以体现。此后,他受著名经济学家关于发展市场经济观点的启发,身体力行思索考察;及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以更大的热情宣传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多年来,童大林出版了《在历史的转折中》《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改革的脚步》《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人类新时代》等论著,日本、新加坡等国政要也分别邀请他讨论交流。[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