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概论

发展经济学概论

中文名 发展经济学概论
作者 谭崇台
开本 16开
页数 352页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纸张类型 胶版纸
类别 经济理论
目录导航

版权信息

作 者: 谭崇台 主编
  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
  字 数: 451000
  页 数: 352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307061620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理论
  定价:¥32.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本书对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学说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论,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深浅适度。主要内容包括: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 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资本形成;工业化和农业进步;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财经专业本科生或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和干部的参考读物。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资本形成
  第一节 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
  第二节 促进资本形成的理论
  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
  第四章 人力资源
  第一节 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闲置
  第三节 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人口流动
  第一节 刘易斯模式
  第二节 拉尼斯-费模式
  第三节 托达罗模式
  第六章 工业化和农业进步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
  第三节 农业的进步
  第七章 技术进步
  第一节 技术进步概述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 产业结构变革
  第四节 技术选择、 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
  第五节 技术差距与 技术转移
  第八章 经济发展中优先顺序的选择
  第一节 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
  第二节 部门发展优先顺序
  第三节 地区发展优先顺序
  第四节 收入最大化和就业最大化
  第九章 对外贸易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
  第二节 传统的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从发展中国家国情看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
  第五节 关税与 外汇管理
  第六节 区域一体化和 经济全球化
  第十章 外资利用
  第一节 外资弥补国内储蓄的 模式分析
  第二节 外国援助
  第三节 外国投资
  第四节 对外债务问题
  第十一章 财政政策和 金融体系
  第一节 税收政策
  第二节 政府支出
  第三节 金融抑制
  第四节 金融自由化
  第十二章 社会 项目评估
  第一节 项目评估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基础
  第二节 项目评估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第三节 项目评估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
  第十三章 计划与市场
  第一节 对 市场机制缺陷的论证
  第二节 对计划化缺陷的论证
  第三节 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十五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 经济建设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中的发展中国家
  第十六章 发展经济学的展望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衰落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光明前景

书摘

第一章 导论
  现代的 经济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以后逐渐形成一门学科,称为发展经济学,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 殖民地和 附属国纷纷在政治上走向独立,在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因而在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它们原有的社会经济特征基本相似,经济上所显示的殖民地烙印大致相同,所处的国际环境无大差异。因此,它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得到许多类似的经验和教训。如何从这些问题、经验和教动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复杂的现象得到理论的解释,使政策措施得到理论的指导,是发展中国家提交给经济学界的任务。
  初生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待于培育自己的发展经济学家,最先引起对发展问题研
  究兴趣的是发达国家的 经济学者,他们或者用 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方法去研究发展问
  题,或者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在 社会经济结构上同发达国家的差异,而主张有别于新
   古典主义的 结构主义分析。发展中国家中后来出现的发展经济学家,往往偏重于结
  构主义的分析,但也有一些人持有新古典主义的观点。以 激进主义的思路分析问题
  的发展经济学家,不仅发展中国家有,而且发达国家也有。。20世纪80年代的新古
  典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
  什么是发展中国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 刘易斯曾经回答说:就是人均产出低于l980年美元价值2 000美元的国家。刘易斯的数量限定未免过于笼统。世界银行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和 中等收入国家,划分的标准逐年变动。以该行发表的((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为例,低收入国家是指那蝼2005年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580美元左右的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是指200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2 646美元左右的国家。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这一范畴的规定虽然较为细致,但仍然只是一种数量的规定,要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还必须从质的 规定性对其作出考察。
  ……

编辑推荐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 或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引进我国,不过短短二十多年,但影响很大。其原因是,它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所论证的是资本如何积累,人力资源如何开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如何进行,人口在部门之间如何流动,对外贸易如何开展,国外资源如何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制定,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如何处理,发展的优先次序始何选择,投资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如何评价等等有关经济发展问题。这些都是一切发展中国家为谋求经济发展所必须通盘考虑的问题,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作出很大努力去解决而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由于此,当人们一接触到这些问题的理论分析时,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我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反思,感到发展经济不并不陌生而切合我国的现实。

文摘

书摘
一、人口增长的过去、现状与前景
从公元初年到1.750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还不到O.05%,1750年到1850年,人口增长率为0.5%,甚至在1900~1950年间,世界人口增长率平均也只有o.8%。而从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间,人口年均增长率猛增到接近2%。其结果是,世界人口增长异常迅速。公元初年,世界人口约为2.5亿,到1750年增长到7.28亿,直到20世纪初的]900年,世界人口也只有16亿,1950年上升为25亿,到1980年,人门迅速增长到44亿,而1987年又突破50亿大关,37年时间人口增长l倍。到1997年,世界人口进一步增加到58亿,1999年10月,世界人口就达到了60亿,12年内,世界人口又增加了10亿。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世界各类国家从1980年至1997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可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结果,在世界总人口中,85%牛活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人口增长率。在1960~1979年,世界年平均人口增氏率约为1.9%,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平均每年为2.3%,与之相比,发达国家只有0.9%。按地区划分,拉丁美洲人口增长最快,在这一时期,年人口增长率为2.6%;其次是 亚洲和亚洲,分别为2.3%和1.9%。20世纪80午代以来,世界人L.真增[乏速度趋于减缓。从表4-l中看到,1980—1990年,世界人口平均年增1.7%,1990—1997年又进一步下降到1.5%。但是,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率仍然很高,1980—1990年,人口增长率平均高达2.4%,1990—1997年也仍然为2.1%,而高收入国家保持0.7%的低速增长。中国为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人口增长率从1980—1990年的1.5%下降到1990—1997年的1.1%。除了中国,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就要高得多,每年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左右。
迅速的人口增长具有强大的惯性。即使发展中国家政府普遍采取严格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势头也会持续几十年之久。这是因为:第一,社会、经济和道德的力量长期地支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在短期内这种观念是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的。第二,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当大。即使人们的生育观有所转变,未来的父母亲只生两个孩子,以维持人口简单再生产规模,人口增长也要持续到两代人之后才能减慢下来。
由此,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到2000年,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80亿,到2040年,继续增加到:100亿。这些新增加的人口,有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亚洲。
总之,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以空前的、具有爆炸性的速度增长着,人口的过快增长对人力资源数量的利用和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二、人口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
要从理论上认识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不能不注意到人口经济学中的一些观点。
(一)人口过渡理论
人口过渡理论(the theory of dernngraphic·transition)试图解释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也可以用来说明发展中围家的人口变动情况,特别是可以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何以在现阶段人口过度膨胀。
人口过渡理论认为,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现代人口历史中同样的三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结果人口稳定或相当缓慢地增长。进入近代后,公共卫生条件改善,食物结构改进,收入水平提高,结果引起死亡率的明显F降,预期寿命从4()岁增加到60岁,而生育率却随生活状况的好转而有所提高,于是,人口快速增长成为第二阶段的特点。发达国家现代化后,死亡率继续降低,而人们的生育观转变,不再愿多生子女,于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降低,最终使人口增长很少甚至不增长,进人人口变化的第三阶段。
图4一l以西欧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说明上述理论。
图4—1说明了西欧人口转变三个历史阶段的情况。在19世纪开始以前,出生率约为35%o,死亡率在30%o上下波动,于是人口增长率大致保持在5‰左右,这是第一阶段。进入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的改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生育率并不降低,于是人口增长率上升,这是第二阶段。到19世纪晚期、特别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死亡率继续下降,而由于生育观的转变,出生率大大降低,以致人口增长率很少超过l0‰,这是第三阶段。到20世纪后半期,西欧人口变量的过渡期行将结束。
20世纪初到中叶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西欧人口转变的第一阶段,人口增长率较低。1950年后的二三十年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此时,出生率仍然居高不下(42.5‰).而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死亡率逐步下降,其速度要快于19世纪的西欧,于是高达20‰~25%。的人口增长率成为这一阶段的一个特征。至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则两类国家的情况各有不同。A类国家如韩国、斯里兰卡、古巴等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时死亡率已迅速下降到lO%。,60年代中期起生育率也迅速下降到20‰~30‰,于是人口增长率也相应迅速下降,进入了人口过渡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另外几个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也出现了同一情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可划归B类,在这些国家中,由于长期贫困,除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死亡率迅速地下降外,不再进一步降低,而低生活水平的维持又使高出牛率继续存在,以致人口增长率停留在较高水平之上。B类发展中国家至今还未完成人口过渡。
“人口陷阱”理论和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
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难以降低,人口增长难以控制以致迟迟不能完成人口过渡呢?有两种理论试图作出解释:一是“人口陷阱”理论,另一是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
1.“人陷阱”理论
20世纪5()年代中,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提出所谓的“人口陷阱”理论(thethrvfpopulat-on trap)。这一理论试图把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何以停滞不前的问题。按照这个理论,当人均收入提高时,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率也必随之上升,结果,人均收入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即是说,在一个最低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人rI陷阱”..在这个“陷阱”中,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都会由人口增长所抵消,最后又回到原来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如果想从这个“陷阱”中跳出来,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如第三章提到过的“大推进“那样)使总收入迅猛地提到一个高水平。当总收入到达并超过这一高水平以后,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速度将超过人口增长率的上升速度(因为人口增长率的上升是有其自然限度的)。
上述论证可由图4—3说明。
在图4·3中,纵轴表示总收入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增长率,横轴表示人均收入,y为总收入增长率曲线,P为人口增长率曲线。人口增长曲线之所以呈图上显示的形状,是因为在平均收入为最小值y。时人们过着维持生存最低水平的生活,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人口增长率为零。当人均收入超过y0并继续增加后,下跌的死亡率促成了人口的激增,故曲线P迅速上升到B点,此时平均收入值为y2,人口增长率达到最高值(约为3.3%),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继续增加,人口增长率将保持3.3%的水平(因为生育率的增长一般有其极限),直至人均收人进一步增长到y,水平,人口变动完成过渡,出生率将开始下降,于是,人口增长曲线向下倾斜并逐渐接近横轴。图4 3还表明: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开始呈正相关的关系。
……

媒体推荐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为高等学校财经专业本科学生或专修科学生提供一本通用的教材,它也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和干部的参考读物。
本书的特点是: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肯定发展经济学中某些理论对作为发展中国家①的我国有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的同时,指出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内在庸俗性及其具体表现,使读者明确方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对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学说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深浅适度。
第三,对论证问题的不同思路和不同学说,作比较分析,使其优劣互见,以供权衡取舍。
第四,对数学分析,只在必要时适当采用,以照顾读者的知识结构。
第五,取材求新,使用了下讫1999年发表的统计数据。
第六,每章附有思考题,读者可联系实际,作更深层次的探索。
本书由集体合作写成,各章分工如下:
第十一章:郭熙保
第十二章:冯金华
第七章和第十五章:叶初升
第十四章:孙宁
其余各章:谭崇台
本书的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