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学坛

中文名 南都学坛
语言 中文
现任主编 李法惠
主管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
编辑单位 《南都学坛》编辑部
国际刊号 1002-6320
出版周期 双月刊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81年,《南阳师专学报》创刊。

1987年,该刊刊名改为《南都学坛》,刊期为季刊。

1990年,该刊刊期改为双月刊。

1991年,该刊刊期改为季刊 。

1994年,该刊刊期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5]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 主要栏目

《南都学坛》设有汉代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 、文学研究、法学研究、政治与社会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栏目。

《南都学坛》“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已连续出版156期。2006年以来,该栏目已连续三次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栏目。[6]

  • 报道内容

《南都学坛》主要报道南阳师范学院校内外有关文、史、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技术方法、综合评述。[7]

  • 读者对象

《南都学坛》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师生和有关单位的科研人员。[7]

人员编制

据2019年12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南都学坛》编辑委员会有编委30人。[3]

《南都学坛》编辑委员会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丁新胜、马奇、王顺饮、王保平、付廷臣、朱晓红、刘畅、刘太祥、刘金江刘剑利、李长亭、李玉恒、李法惠、李根全、时树菁、张红薇、周旗、赵芮、贾虎钱文军、徐少贤、徐永斌、徐亚东、席晓丽、黄金书、黄思良、惠丰立、谢海泉、靳文增
资料来源[3]

办刊成果

《南都学坛》编辑委员会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丁新胜、马奇、王顺饮、王保平、付廷臣、朱晓红、刘畅、刘太祥、刘金江刘剑利、李长亭、李玉恒、李法惠、李根全、时树菁、张红薇、周旗、赵芮、贾虎钱文军、徐少贤、徐永斌、徐亚东、席晓丽、黄金书、黄思良、惠丰立、谢海泉、靳文增
资料来源[3]

出版发行

收录情况

据2019年12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南都学坛》共出版文献6606篇。[2]

据2019年12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南方学坛》共载文3967篇、基金论文量为855篇。[4]

影响因子

《南都学坛》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武大版)(2015-2016)》RCCSE核心期刊扩展版、2012-2014年连续入选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据中南财大信息咨询部统计,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南都学坛》分别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收摘。[7]

荣誉表彰

据2019年12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南都学坛》总下载1197957次、总被引1830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53、(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63。[2]

2019年12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南方学坛》被引量为9805次、下载量为8467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2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4505名,在文史哲综合类刊(113种)中排第77名。[4]

文化传统

1991年 获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社科期刊栏目设置优秀奖”
1995年~2000年 获河南省教育委员会连续两届“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1998年~2014年 获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化连续五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1999年~2018年 获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连续八届“河南省一级期刊”
2003年 获中国知网“执行中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优秀期刊”
2004、2011年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 河南省新闻出版社”河南省社科期刊二十佳提名奖“
2014年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二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奖“
资料来源:[6]

现任领导

1991年 获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社科期刊栏目设置优秀奖”
1995年~2000年 获河南省教育委员会连续两届“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
1998年~2014年 获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化连续五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1999年~2018年 获河南省新闻出版局连续八届“河南省一级期刊”
2003年 获中国知网“执行中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优秀期刊”
2004、2011年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 河南省新闻出版社”河南省社科期刊二十佳提名奖“
2014年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河南省二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奖“
资料来源:[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