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出版社

中文名 云南大学出版社
成立时间 1988年
类型 出版机构
目录导航

简介

云南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2月;2005年8月,增加音像出版权,并以“云南大学音像出版社”开展音像制品出版业务;2006年4月,增加电子出版权,并将该业务与云南大学音像出版社业务合并,同时将云南大学音像出版社更名为云南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初步形成以教育、学术、大众为主要出版特色,出版形式涵盖图书出版、电子出版、音像出版、数字出版和手机出版等多种媒体,发行网络辐射全国市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现有办公室、总编室、财务室、编辑部、校对室、审读质检室、项目部、事业部、发展部、国际文化交流部、古籍部、市场部(含储运部)、设计部、出版部(含数字出版部)以及电子音像出版部。云大社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坚持“创立学术品牌,弘扬民族文化”的办社理念,遵循科学发展,不断整合出版资源,充分实现大学出版社的功能定位和社会使命。建社至今,出版图书近5000种。多种图书在国家级、省级组织的评奖中荣获多个奖项,获奖率超过10%。[1]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云大社在民族学、人类学、东南亚和南亚研究、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研究、经济史、云南地方史、对外汉语教育等学科领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出版特色。《云南大学民族学文库》、《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高等学校文化管理类专业系列教材》、《泰国六年制小学汉语课本》、《李元阳集》、《云南聚落研究》等多种图书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李元阳集》、《二十五史音乐志》等图书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现代旅游经济学》、《民俗风情旅游》、《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等多种图书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东南亚国家宪政制度》、《国际纳西学译丛》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由于有了比较厚实的出版积淀,云大版社在学术图书和高校教材领域的出版能力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云南省高校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评审办公室落户云大社,云大社还成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专项基金的重要出版单位,资助出版了大量优秀学术图书。2010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出版科学》发布的出版社学术影响力评价系列研究报告显示,云大社在民族学、文化学、宗教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出版的图书的学术影响力在全国近590家出版社中均位居前一百名,跻身在上述学科领域“最有学术影响的百家出版社”之列(其中,民族学排名第24位)。自2011年起,又参与由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社科联联合组织的我省“重大文化工程”——《云南文库》的出版工作。2013年,由云大社组织申报的“云南边境民族文化多样性丛书出版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也是同年云南省12个入库项目中唯一的出版项目,而且由云大社策划的《东南亚日常词汇图解分类词典》已被纳入《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   

近十年来,云大社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以及响应国家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推介中国文化、云南文化“走出去”,推出了《泰国六年制小学汉语课本》中泰双语教材、《缅甸小学汉语课本》中缅双语教材、《警务中英泰三语教程》和《实用汉语新编》等一批外向型图书。由于成绩突出,云南大学出版社获得“2006年全国图书版权输出先进出版单位”的称号。2013年,《泰国六年制小学汉语课本》成功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09年10月,云大社与越南教育出版社联合编写的《越南小学汉语》中越双语教材于在越南正式出版。同年,《红黄蓝少儿英语(10卷)》系列丛书被越南岘港教育出版有限公司引进。2011年,《云南基督教史》向韩国韩神大学出版社输出版权。2013年6月,云大社《泰国六年制小学汉语课本》入选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国家资助项目,本次入选是云大社第一次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也是2013年云南省唯一入选的项目。2013年9月,云大社建设的“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文化出版基地”已纳入国家商务部重点项目。[1]

出书范围

出版本校设置的学科、专业、课程所需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与本校主要专业方向一致的学术专著、译著;适合高等学校教学需要的通俗理论读物;根据学校主管部门确定的分工和安排,为尚未成立出版社的高校出版同一专业系统的高校教材。

出版作品

云南大学出版社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坚持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以学术著作、高校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各类职业培训教材及指导丛书为主要出版内容,努力将高校人才及学科优势转化为出版优势,紧紧抓住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契机,以发展为纲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出版了一批高水平和填补空白的优秀教材、专著。《云南史料丛书》、《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云南民族村寨调查》、《中国民族村寨调查》、《20世纪中国民族家庭实录》、《民族文化文库》、《云南大学民族学文库》、《21世纪人类学文库》、《现代旅游经济文化丛书》、《新世纪旅游专业本科教材》、《体验云南》、《卓越管理丛书》、《卓越广告丛书》等系列丛书的出版,不仅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学界树立了声誉,而且在本校、本地区和国内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及教材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代经济旅游文化丛书》为国内许多学校的旅游专业选作教材,《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是省内高校的指定教材。建社17年来,已出版图书近2000种,近几年每年出版新书近200种,重版及重印书百种以上。《云南史料丛书》、《云南大学民族学文库》、《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等多套图书选题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重点选题出版规划,多种图书获部委和省级优秀图书奖。

合作伙伴

云南大学出版社重视国际合作和版权引进,已与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earsonEducation)、康根叶出版公司(KonganPage)开展了一系列版权贸易,与德国沃·德·格瑞特出版公司(MoutodeGruyter)等也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了一批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人类学方面的权威教材和专著,被国内多家重点院校和学术界广泛使用。

云南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坚持向选题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的发展思路,已逐步形成了办社方向明确,出版特色鲜明,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运行能力逐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今后,云南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围绕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旅游经济管理、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出版力度,强化特色,不断增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沿着“小而特”、“小而精”的方向,加快发展。

社会荣誉

作为云南省惟一的一所大学出版社,20年来云大出版社从一个单一的出版社发展成为集图书、音像电子等媒体为一身的综合性出版社,出版了近3000种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云南民族史》等300多种图书获国家、省级等各级奖励,音像制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入选中国10种重点“有声读物”,是云南省惟一的入选读物。云大出版社依托云南省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努力构建在民族学、人类学、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出版实力和特色,形成品牌。《云南民族村寨调查丛书》、《20世纪中国民族家庭实录》等200多种民族学图书让云大出版社在国内外民族学界声名鹊起。《现代旅游经济文化丛书》、《新视野旅游译丛》等200多种旅游类图书又让其跻身国内旅游教材和导游类图书出版前三甲。

云大出版社还依托云南省的地缘优势,实施“走出去”出版战略,推出了《泰国六年制小学汉语课本》中泰双语教材、《缅甸小学汉语课本》中缅双语教材等一批外向型图书,荣获了“2006年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先进出版单位”称号,成为云南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出版社。

社办期刊

在哲学社会科学日益繁荣、日渐受到重视之际,《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于2002年8月创刊,施惟达教授任主编,卢云昆教授任副主编,林艺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

《学报》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拓学术视野,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繁荣为办刊宗旨,强调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学报》所设“哲学与文化”为本刊特色栏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论创新;“经济学探索”关注社会经济动态,探讨经济热点问题。此外,本刊还设有“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评论”、“书评”等栏目。《学报》为双月刊,逢双月28号出刊,当前为96个页码。

吴松校长专门撰写了“发刊词”,警言新创办的《学报》“若能以张扬学术良知、播布学术正义、塑造学术人格为已任,着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注重学术品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价值的高标,学问之人的成长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尽一份力,出一份力,则善莫大焉。”

《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创办,还得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心。耄耋之年的启功先生专门为《学报》题写了刊名,雷洁琼、季羡林、任继愈、于光远、蒋学模等老一辈学者题辞祝贺,创刊号上刊登了汤一介、陈嘉映、张汝伦等知名学者的论文。

2002年8月20日下午,《学报》在云南大学图书馆隆重召开了创刊座谈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

省内各兄弟刊物负责人等到会。与会来宾对《学报》的创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宝贵的意见。

继创刊座谈会之后,2002年12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在京专家学者座谈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主持会议,施惟达主编介绍了《学报》的办刊情况。各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学报》刊登的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包容量大,同时对《学报》如何突出刊物特色、如何使栏目设置更加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创刊当年,《学报》出版了三期刊物,作者均为中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共刊登了29篇论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学、文学、美学等学科,对各学科领域中较深层次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探讨研究。29篇文章中有14篇17次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引起反响,反响率达到58.62%。

2003年3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举办了“在沪专家学者座谈会”,为进一步办好学报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意。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建国教授主持,施惟达主编向与会专家和学者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到会专家学者们对2002年出版的刊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学报》总体设计朴实、大方、厚重,所刊文章学术质量高,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是一份学术品位较高的综合理论刊物。同时,对《学报》之不足,学者们也予以了中肯的建议。

为庆祝云南大学建校80周年,2003年《学报》第2期特设“校庆80周年专稿”栏目,云大高发元书记及吴松校长为栏目撰写了专稿,高发元书记的文章是“风雨耕耘立宏业”,吴松校长的文章是“以人为本 学术兴校 弘扬传统 再铸辉煌”,这两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云南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提出了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使学校全体师生倍受鼓舞,在广大校友中引起良好反响。 

在两年多的办刊工作中,编辑部全体人员兢兢业业,认真遵守编辑规范,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学报》依照《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试行)规定》达到了执行评优标准,于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证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刊源证书》,同年10月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2004年9月,由资美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张建荣副教授设计的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另外,《学报》的英文翻译由有着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云南师范大学何昌邑教授担当,保证了英文翻译的较高水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