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史话

城市史话

品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付崇兰
外文名 ABriefHistoryofCitiesinChina
页数 159页
书名 城市史话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城市史话》为中国史话·物化历史系列之一。

作者简介

付崇兰,1940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九女泉村。历任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系主任等,现任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撰有《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拉萨史》、《中国运河传》等城市史专著。主编《天津十年建设纪实》、《小城镇论》、《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研究》、《中国城乡一体化》、《新城论》、《城市学丛书》等。近10年来发表论文近百篇。

图书目录

引言1
1 自然地理变迁因素 1
2 黄河的迁徙及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重大历史影响 5
3 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体制与城市政策 9
4 区域经济重心转移因素 11
5 航海事业逐渐发达和明清海禁政策因素 12
一 中国的原始社会与原始城市15
1 人类与原始社会 15
2 原始城市 16
3 夏代城市 16
二 商周时期的城市18
1 商代城市 18
2 周代城市 19
三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21
1 数量剧增 21
2 功能多样 21
3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25
四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27
1 秦毁诸侯城廓与确立郡县制 27
2 咸阳 28
3 汉代城市 29
4 魏晋南北朝城市 31
五 隋唐城市37
1 隋代城市 37
2 唐代城市 39
六 五代城市46
1 杭州 47
2 金陵 48
3 福州 48
4 开封 48
七 两宋时期城市50
1 北宋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 50
2 开封 52
3 杭州 55
4 泉州 56
5 广州 57
6 宁波 58
7 两宋城市发展的方向、内容和特点 59
八 辽金西夏城市62
1 辽代城市 62
2 西夏城市 64
3 金代城市 65
九 元代城市68
1 元大都 69
2 杭州 72
3 泉州 73
4 上海 74
5 一般行政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的普遍发展 75
十 明代城市77
1 明代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77
2 明代城市的发展 79
3 明代商业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 99
十一 清代城市101
1 清代城市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 101
2 清代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103
结束语132
英文目录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