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里镇

丁里镇

特产 丁里羊肉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萧县
别名 中国美食镇
称号 萧县南大门
火车站 萧县站
方言 萧县方言
中文名称 丁里镇
政府驻地 郭庄村
著名景点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郭庄,王彦章摆渡遗迹
邮政区码 235200
面积 61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称由来

人们为纪念 汉朝时期 刘邦救命恩人丁公( 丁固)的故事,把丁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被称为“丁公故里”。时间长了以后,人们为了便于称呼,而称此村为“丁里”。村口有一座周围全是平地的小山,被称为“丁山”。

建制沿革

春秋时期隶属 宋国。

西汉属沛郡,本始三年(前71年)六月甲辰,宣帝封丞相韦贤在此建 扶阳侯国,历4世,至王莽时绝,改为合洽县。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封韩歆为扶阳侯。十五年正月辛丑国除,撤销。

唐朝时期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区境属河南道徐州,中华民国初年,江苏置五道,镇境属 徐海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中共 朔里支部成立,为区境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

1953年2月,镇境属江苏省徐州专区萧县管辖,后随萧县划入安徽省。

1955年1月,将朔里区蒋台乡的王场、张院、后土型3个自然村划归濉溪县龙岱乡。

1960年4月,将萧县南部杜集、高岳2个公社划归濉溪市管辖。

1961年1月13日,划丁里镇相山地区入新设的濉溪市(1971年3月30日,改濉溪市为淮北市);2月,将杜集公社10个大队62个生产队划入濉溪市。

1961年6月,濉溪市(后更名为 淮北市)郊区成立,朔里区境南部属濉溪市、北部属萧县。

1976年,将丁里镇郭庄公社的官庄、任庄、任土楼、李洼、孙庄6个大队,32个自然村划入淮北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底,丁里镇辖9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镇政府设在 郭庄村。

乡镇行政区划(截止2015年)
行政村 下辖自然村
河头村 河头、杨庄、刘新庄、皇避村、小皇避
张山头村 梁店、方庄、朱庄、王固庄、孙小林子、孙大林子、郝桥、石塘 
武寺村 武寺、周庄、王老家、田村、尖山
胜利村 浮绥、蔡洼、宫庄、石碑座
许堂村 许堂、孟楼、老庄、樟山、郝庄、前许堂、王庄
梁庄村 穆楼、孟庄、前黄桥、后梁庄、前梁庄
郭庄村  郭庄、瓦房
瓦子口村 王山窝、瓦子口、薛庄台子、后王桃园、中王桃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丁里镇位于北纬34°09′,东经116°87′,南邻 淮北市,北接 龙城镇,东邻 永堌镇,西接 孙圩子乡、 杜楼镇。地处 淮北、 萧县的中心位置。全镇面积6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709公顷。

地形地貌

丁里镇是山水相映的宜居乡镇,有独具特色的被连绵错落的小山包围及自然形成水库的月亮湾;有 龙河、运河、脊骨河等主要大河流途经该镇。

气候特征

丁里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处于 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 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

自然资源

矿产

丁里镇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 煤、 铁、 石灰岩、 高岭土、建筑用 花岗岩、 矿泉水等。

生物

丁里镇森林植被属 华北区系类型,为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全镇计有青冈栎、苦楝、樟树等木本植物60科、110属、275种,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属、260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全镇野生动物主要有 鹰、 野兔、 鹦鹉、 白薇、 大鸨、 金雕等。

交通

符夹铁路穿境而过,301省萧淮公路纵伸南北, 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并在丁里镇 郭庄村设出入口。距 徐州观音机场60千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丁里镇总人口44672人,大多是汉族,其中农业人口4万人,男19863人,女18767人,家庭户10357户。

经济

综述

2009年,萧县丁里镇实现生产总值14.1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75亿元,工业总产值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198元,财政收入完成4661.38万元。

第一产业

截至2010年,丁里镇利用荒山种植 干杂果5000亩,发展订单农业5000亩,胡萝卜种植达1.3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25980吨;水果产量9703吨,油料产量547吨,棉花产量180吨。蔬菜产量11346吨,大牲畜出栏395头,生猪出栏39035头,增长211.4%;羊出栏25760只,家禽出栏231323只。樱桃谷鸭的年出栏量1000万只,羊出栏30万只,鸡出栏500万只。成立了养鸭、胡萝卜等种植、养殖协会。.

第二产业

截至2010年12月,丁里镇有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年产值2000万元。丁里镇利用该镇原胜利乡旧址、卫生院旧址、粮站等闲置资产及土地建立工业园区,丁里镇工业园是县级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位于丁里镇政府东侧,萧淮公路南300米,紧靠郭浮路北。距 连霍高速公路出入口、 符夹铁路西0.5千米处。园区东西长740米,南北宽230米,总占地面积240亩,投资总额4400万元。总体规划为“一园三区”,即:高新产业工业区、中小企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区。2006年来,丁里镇已发展私营企业15户(其中规模企业1户)。

截至2014年丁里镇工业园共引进企业7家。其中已建成投产6家,正在基础设施建设的2家。

第三产业

丁里镇历史上商业繁茂。清末时期,布匹、茶庄、国药、米行、盐业、京广百货、糟坊等诸业兴盛。民国初年,渔业、肉食、棉花、蚕丝、竹木、陶瓷、五金铁器、日用杂货及饮食服务业较为活跃。日军占领时期,集镇一些大商户隐裕藏富,或逃或迁,或闭或歇,市面日渐萧条。

建国后商业服务设施在丁里镇东西、南北十字大街,并结合镇中心广场建设商业、文化中心。镇街道以西有畜牧、农贸市场,用于畜牧及农用物资交易;镇街道以东布置农贸市场及粮油小商品市场。2007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64万元,比2006年增长19.0%。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45万元。

社会事业

基础建设

2007年4月,土地整理项目投入148.5万元。改造1896米田间道路2条,维修机站2座,新增沟渠3条1356米,新建农用桥2座。2007年至2008年复兴圩片区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204万元,新增机站2座,农用桥5座,田间道路1500米,修建4880米长的灌溉沟渠4条。项目实施后,净增耕地面积805.6亩,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渠清淤。水利项目于2007年4月13日开始实施至2008年底,完成项目投资1809万元。修复78条25427米农用机耕路(田间道),修建90条48933米沟渠,新筑2300米坝堤1处,完成土方7.5万方;新建桥梁2座,新建防旱排涝站32座。2008年,修复机耕路10条,6160米;修建沟渠10条,8970米。撇洪沟清淤、拓宽、加固2826米。同时分别对2座排涝站,1座引水闸和1座控制闸进行全面维修,项目投入资金256.9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2年,丁里镇有14所中小学,其中1所布点 初中,7所布点小学,6个小学教学点。全镇在校学生近4000名,初中生有1000余人;现有200多名教职工,初中教师70余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12年,丁里镇有丁里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丁里镇 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丁里镇妇幼保健站、丁里镇红十字会办公室、丁里镇爱卫会办公室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

文化事业

截至2014年,丁里镇有综合文化广播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处,各类文化专业户14户,农民文化书屋15个,藏书4.1万册。

政治

职位 姓名
党委书记 胡传伦
人大主席 郭平
党委副书记 刘辉、陈震
副镇长 孟刚、赵兴亮、李磊
纪委书记 郑中华
人武部长 罗献武
宣传部长 王晓君
参考资料:(统计信息截至2014年7月)

旅游

景点

郭庄

郭庄村为七十年代闻名安徽省的农业学大寨典型。学大寨时期,郭庄与河南 七里营,江苏 华西村齐名的耀眼农业明星,影响全国,波及海外。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大批人员涌向这里参观学习,体验生活。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座落在安徽省 萧县 丁里镇 蔡凹村,旧址的主 体建筑位于蔡凹村中心的杨家台子,为清末古建筑群落。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100个 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战役爆发,在歼灭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粟裕、 谭震林等首长,在安徽省萧县丁里镇蔡凹杨台子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并在院内合影留念。

王彦章 摆渡遗迹

瓦子口名古瓦圳,后改为 瓦桥关,现名 瓦子口。该处地势低洼,北山头至南山头5华里,常年水深约三丈,宽约一华里。唐朝 李克用执政时,有一大力士 王彦章在此摆渡。有一天, 李存孝为其母病买药从此渡过。船行至河中心停驶, 王彦章向其索船资, 李存孝拒不付钱,并说他是黑渡口撑船。 王彦章用他的铁船篙向李肩背猛击一篙, 李存孝一挺肩,篙弯而缩短。 王彦章令其赔偿, 李存孝将篙用手一捋,篙复直且长。 王彦章畏惧,急忙跳入水中潜逃。至今,仍留有摆渡的24个平行石穴眼痕迹。

美食

丁里羊肉汤是 萧县羊肉汤、徐州羊肉汤的发源地,每年萧县均举办以羊肉为主题的 伏羊文化节,享誉周边地区。

传说

丁里镇流传刘邦杀害救命恩人丁公( 丁固)的故事:楚汉相争时, 项羽去平定 齐国,刘邦趁楚国国都 彭城空虚之机,攻入彭城。项羽知道后搬马回师,从鲁地出发经胡陵,到达萧县,截断了 刘邦的退路。在彭城东灵璧的睢水展开激战,汉军的尸体阻塞的睢水流动不畅。 刘邦向西逃命。项羽大将 丁公领兵追赶到了刘邦,并想杀了他向项羽领赏,这时刘邦跪地求饶,说:“咱们都是有才能的人,何苦如此相逼迫。”丁公见此产生同情之心,觉得 刘邦一起跟随项羽并肩战斗过,对刘邦颇有好感;也考虑给自己留条后路,放刘邦逃生。丁公怕项羽加害因此弃官,到萧县南的小山村隐居。到了刘邦消灭项羽,丁公认为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去找他讨封赏。谁知刘邦因丁公曾是项羽的大将,对项羽不忠心,致使 项王失去天下,下令斩了丁公。过后,人们为纪念冤死的丁公,把丁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被称为“丁公故里”。时间长了以后,人们为了便于称呼,而称此村为“丁里”。村口一座小山,被称为“丁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