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日报》1907年4月2日创刊,这是于佑任办的第一家报纸,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大型日报,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
《神州日报》1907年6月20日起,改由汪彭年等人主持,与同盟会、光复会联系逐渐减少,宣传内容趋于芜杂;但因参加编撰的多为革命党人,仍保持一定的革命色彩,因而在辛亥革命前被认为是革命派的言论机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曾被袁世凯收买,后屡次易主。抗日战争时期又曾被日伪控制。办了80天,报馆被焚,1946年12月15日出版8745号后终刊。[1]
1907年4月2日,《神州日报》在上海创办,馆址在租界。创办人为于右任、叶仲裕、汪彭年、杨笃生、汪允中等。于在任为经理,总主笔杨笃生、汪允中、王无生等为主笔。创刊前,于右任曾赴日募款,得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创刊头三天日出对开四大张,第四天起改为三大张,新闻文字和广告各占一半版面,不使用清帝年号纪年,打着"有闻必录"的旗号,通过照登函电、来件、转载他报文字等方式,报道革命党人反清起义等活动。攻击清廷的腐败政治,抨击立宪,疾呼爱国。发行量很快超过万份。[2]
《神州日报》读者对象侧重于青年学生和军人。该报筹备过程中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孙中山要求把它办成革命的机关报。此报抨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受到爱国进步读者的欢迎。它的发行量超过万份,成为当时上海地区最畅销的报纸之一。后期由于没有得力的报人主持,它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很快陷于困境,反倒是它的副刊《晶报》风靡一时。[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