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博物馆[1]创建于20世纪的1958年8月,原馆址设立于风景秀丽的惠山淮湘昭忠祠。1977年郭沫若先生为无锡市博物馆题写了馆名。1986年迁入现址,四十七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经过几代文博工作者辛勤劳动,现已拥有馆藏文物3万余件,尤以明清书画和地方历史文物最富特色。
馆内现设办公室、保卫科、社交部、文物部,并负责管理钱钟书纪念馆,另有非常设的馆学术委员会,全馆工作人员42人,其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3名。
建馆47年来,共举办各类陈列展览300余个,接待参观人数400余万人次,作为省优秀博物馆、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德育教育基地。无锡市博物馆已成为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正积极地发挥着她独特的作用。多次赴广东、河南、湖北、青岛等地举办巡回交流展览,还数次赴日本、香港等地举办书画、文物展览。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无锡市博物馆把科研工作放在第一位,积极引进和培养文博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文博专业队伍。几十年来,共编辑出版专著、画册等数十本,坚持定期办好《无锡文博》,在学术研究、藏品管理和保护、安全保卫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无锡博物院现有馆藏资源,来自于原本的无锡博物馆,共有3万多件馆藏品,其中书画最有特色,倪瓒手迹《苔痕树影图》堪称“镇馆之宝”。但仅有这3万多件藏品,难以支撑起偌大的无锡博物院。为此,无锡博物院以馆际交流为平台,通过征集、借展、引进临览等多种渠道来充实丰富展览内容,让市民们欣赏到一流的展览。
新建的无锡博物院位于太湖广场中央,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是无锡市单体面积、体量最大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由原无锡革命陈列馆、无锡博物馆、无锡市科普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集地方综合性历史、艺术、科技展示为一体,通过对有关革命、历史、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物或标本的收集、保管、研究、展览,成为无锡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获取历史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爱国情感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