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露

目录导航

定义

核泄漏事故,是指核反应堆里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

解疑

对核泄漏,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做到:

不轻信—要以政府发布的信息为准,不信谣,更不要传谣。

不恐慌—学习核电科普知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不惊慌失措。

不盲目—服从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不自行其是、盲目行动。

一旦发生核泄漏,政府会尽早发布警报。我们应该闻警而动,做到如下几点:

户外人员应尽快进入室内,关好门窗,不要随便外出。

注意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事故的跟踪报道,等待通知。

按规定及时服用预防药,不要动用污染区的水和食品等。

需要撤离时,应服从职能部门的安排,携带适量必需品,镇静、有序地撤离到指定地点,不擅自行动。

污染区内撤出的人员,应及时洗消去污,并积极配合医疗部门进行体检。

生活中的辐射

大约在100年前,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后证明阿尔法射线是氦原子核流,贝塔射线是电子流,类似的还有宇宙射线、中子射线等,统称粒子辐射。伽玛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类似的还有X射线等,统称电磁辐射。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月草木,乃至人的身体存在着放射性。

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是由使用化石燃料引起的。由二氧化碳等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正在全球范围内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座100万千瓦的烧煤电站每年要烧300万吨,产生的废物总量要超过300万吨,特别是火电站排入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比核电站排出的还要多!事实证明用核电站代替火电站,能大大改善环境质量。核电站是人类的朋友,也是环境的朋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