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桥

清风桥

中文名 清风桥
全长 222.15m
目录导航

简介

       1978年1月开工建造,1980年元旦建成通车,总长225.4 米,桥的结构为双孔单室混凝薄壁箱形拱桥,单孔净跨92米,桥面净宽7米,是我市目前单孔净跨最大的拱桥,曾获全国七十年代优秀设计奖。北端有单孔净跨12米的立体交叉桥架于104国道上。桥东岸上三线高速公路贯串南北。清风桥的建成连接了剡溪两岸的交通,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构

      清风桥位于浙江省嵊县,主跨为2孔净跨92m的单室箱形拱,全长222.15m,桥宽为净7+2x0.75(m),箱宽5.2m,主拱圈拱轴线采用变截面悬链线,拱顶高1.6m,拱脚高2.01m。箱壁厚40cm,所有构件均采用预制装配。

  该桥的拱圈分7段预制,每段将箱壁连同立柱加临时斜压杆和立柱钢拉杆及上弦拉杆组成临时桁架,逐段整体无支架悬臂拼 装,在中段合拢,形成桁拱受力。随后安装顶、底板等组成立拱圈,拆除临时杆件,形成无铰拱永久结构。这种施工方法具有安装设备简单、整体刚度大、安装时安全可靠等特点。于1980年竣工。

由来

       清风桥的桥名是由地处清风岭而来的,而舜皇山下的清风岭则大有来历。它与名山大川相比,这座舜皇山下的清风岭似乎并不突兀,也没有名山那样秀丽,舜皇山上有舜皇井,但人们尚不知舜皇曾到过此地,也许已被人们淡忘了。到了南宋末年,清风岭却因为一位王氏烈女而声名大振。

历史

  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军南侵,临海民妇王氏被掳,不愿受辱,至青枫岭处乘隙跳崖投江而尽。后人为纪念这位不屈的烈妇,就把清枫岭易名为清风岭。从此,历代文人墨客、达官士子为烈妇王氏作诗凭吊的络绎不绝。而今,王氏投崖之处已辟为风景点对游客开放,清风亭中却刻满了后人称颂王氏的联句:"宋室陆沉剡溪波痕悲血泪,清风亮节山雩月影慰忠魂。"可敬的是一个纤弱女子在兵荒马乱的南宋末世,有如此刚烈之举,恰如凄风冷雨的暗夜中折射出一道眩目的闪光,映照古今。

  清风桥下,千秋剡溪水潺潺奔流,带着烈女王氏的忠魂一去不返,唯有舜皇山上的清风却依然悠悠吹拂着清风亭,禁不住吟咏起镌刻在清风亭上的楹联:喜邀赵州桥边客,来赏清风亭外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