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悲

陈大悲

中文名 陈大悲
逝世日期 1944-8-19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陈大悲(1887年6月15日-1944年8月19日),中国早期戏剧(新剧)演员、活动家、剧作家。原名陈听奕,笔名蛹公,浙江杭州杭县人。出生于小官僚家庭。早年曾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1909年开始在该校参加新剧演出活动,加入文明戏班,是春柳社的重要成员。翌年参加进化团,开始新剧的职业演员生活。常饰女角,善演悲剧。 随着春柳社解体,开始提倡爱美戏剧。

主要作品

理论有《爱美的戏剧》、《戏剧ABC》、《表演术》;剧本有《英雄与美人》、《双解放》、《说不出》(哑剧)、《王裁缝的双十节》、《平民的恩人》、《维持风化》、《浪子回头》、《良心》、《爱国贼》、《忠孝家庭》、《虎去狼来》、《父亲的儿子》、《幽兰女士》以及乐剧《西施》等;小说有《红花瓶》、《人之初》等;电影剧本有《到上海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红花瓶》、《关云长忠义千秋》、《西施》、《潘巧云》等。

相关信息

陈大悲青年时期的作品有15幕的文明戏剧本《浪子回头》与《美人剑新剧》等。1921年4月,编写《爱美的戏剧》一书,是“五四”后较早的一部通俗戏剧理论著作,对当时的新剧运动颇有影响。1921年5月,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人在上海组织民众戏剧社。同年十一月又发起组织北京实验剧社,从事爱美剧的理论与实践活动。1922年初,陈大悲与蒲伯英又将民众戏剧社扩大改组为新中华戏剧协社,立意联络全国的爱美戏剧团体。

1922年冬,陈大悲与蒲伯英接办《戏剧》月刊,在北京创办北京人艺专门戏剧学校,任教务长。实行男女合演。只办了一年。

1928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职。1935年组织上海乐剧院。次年在南京组织新华剧社。1940年春又在汪伪外交部任职,后去武汉组织话剧团。他是中国话剧创始者之一,写过小说、剧论、杂文与电影剧本,翻译出版过外国戏剧、小说和理论作品,对话剧的理论、创作、教育等均有贡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