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钢中学

衡钢中学

中文名 衡阳市衡钢中学
旧称 衡阳钢管厂子弟中学
外文名 TheMiddleSchoolAttachedtoHengyangSteelTubeFactory
所属地区 衡阳市
前身 衡钢集团有限公司子弟中学
主管部门 衡阳市教育局
类别 重点中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3]

1958年,中共衡阳市委为了在最短期内将衡阳变成工业城市,创办了衡阳自己的钢铁基地——衡阳钢铁厂。为了解决工人子弟上学不方便的问题,钢铁厂建成后立马创办了衡钢子校。

1958年,由两个职工任教,在一间工棚内开设了1班小学一年级。

1962年8月,衡钢子弟学校与屏岳学区北塘小学合办,校址设在场内一座尚未拆迁的庵堂内。

1963年,校舍迁到一排临时工棚。

1964年,衡钢子弟学校与岳屏学区北塘小学集资兴建1栋丁字形教室。1967年和1969年各加建1栋,均是砖木结构的平房。

曲折发展[3]

1970年创办初中班。

1971年,因师生员工增多,衡钢为北塘小学另建校舍,以更换北塘小学原有的两排校舍。

1972年秋天,同意衡阳市水泥厂的要求接纳其子弟来校就读。

1974年4月,衡钢子弟学校创办高中部,衡钢子弟学校开始实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办学,学校实行一套党政领导班子领导。

1981年,新校舍破土动工,占地9453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平方米。衡钢子弟学校发展成拥有43名教职员工,12个教学班,534名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班年级俱全的综合性学校。

改革盛兴[3]

1986年,衡钢集团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学校加大了引进优秀教师步伐,校园建设长足提升,校园的配套建设基本完成,建成了体操房、阅览室、球场、水泥通道等。经厂部批复,于10月份制定了子弟学校“七五”发展规划,是年开始实施。

1992年,学校提出创“市重点中学”的目标,加大教改、教研力度,全面推广“愉快教学法”,狠抓教学“五环节”,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1993年8月,中学新校舍主体工程竣工。衡钢集团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中学内部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设立了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体卫处、团委,成立了6个教研组,实行教研组管理教师模式。同年,接待了省内、外参观团体20余次,衡钢中学为成衡阳市“窗口学校”,晋升为“市重点中学”。

1995年,衡钢中学提出创“省重点中学”的奋斗目标,并在内部管理上采取了“从严治校”的举措。经过努力,以全市最高分通过省“两基”验收普查和“实验”验收普查。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韩美林题写的“衡钢中学”校名

快速发展[3]

2006年11月30日,在国有企业、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衡钢子弟中学正式从衡钢集团剥离,移交给衡阳市人民政府,并更名为衡阳市衡钢中学,实行独立办学,不再接受衡钢集团领导。学校领导班子由衡阳市委组织部、衡阳市教育局党委正式下文任命。

2011年,衡钢中学成为长沙市一中远程教育合作学校。

2018年,衡钢中学加入湖南H11教育联盟。

2019年8月,由衡阳市教育局投资建设的衡钢中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

2019年5月,开设衡阳地区首个AI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

2020年4月13日,衡钢体育广场及其附属设施移交仪式在衡钢中学会议室举行。衡钢体育广场及其附属设施正式成为衡钢中学资产,标志着衡钢中学正式成为标准化的完全中学。

办学条件

学规办模

湖南省衡阳市衡钢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学校有初中与高中两个学制。截止2021年1月,该校有事业编制教师188人。共有教学班50个,在校学生2400余人。高中部开设创新实验班“强基班”、“衡钢班”与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

硬件设施

截至2021年1月,湖南省衡阳市衡钢中学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明,共有5栋教学楼、标准化实验室楼、图书馆、塑胶田径场、天然草皮足球场、乒乓球场、宿舍楼、食堂。

该校拥有各科实验室、天文台、生物标本室、计算机教室、录播直播教室,拥有校园智能数字化监控设备、校园智能数字化广播设备以及协同办公系统、其他网络连接设备和服务器组成的校园以太网,实现广播、监控、教学、办公四网合一。

师资力量

该校现有事业编制教师188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1名,副高级教师56名,中级教师75名。研究生学历教师14名,本科学历教师166人。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20人,拥有学科带头人称号教师,近30位市级教育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师德楷模、劳动模范等称号教师。

湖南省衡阳市衡钢中学教师在国家、省、市与学校各级论文、专项课题评比中,多次获奖。例如:2008年《只争朝夕》一文发表于省级刊物《新湘评论》;2010年《爱是赢得学生的基础》一文发表于省级刊物《新湘评论》;2015年《把国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之我见》发表于国家级刊物《教师》;2015年至2017年,完成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青年专项课题《高中地理慕课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成员在两年中共发表论文6篇、参与省级论文评比获奖3篇,形成4万字的研究报告和成果公报。[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