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中文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属性 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
学校代码 14088
现任校长 赵降英
党委书记 张亨利
主要院系 经贸管理系、农业与生物技术系、园林系、动物科学系、信息技术系
简称 温科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 温州农业技术学校

1950年,在温州蛟翔巷创建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1952年,学校迁往温州南白象头陀寺,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永嘉农业学校。1956年,永嘉农业学校更名为温州专区农业干部学校,迁往瑞安仙岩、平阳郑楼。1958年,温州专区农业干部学校升格为温州农学院。

1959年,温州农学院改建为温州农业专科学校。1961年,温州农业专科学校撤销,(部分)改建为温州农业科学院。1983年,在温州新桥复校,为浙江省温州农业学校。

  •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1958年,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温州新桥成立。1986年,温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在温州慈湖成立。2000年2月,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温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和温州农业学校合并组建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校园一景校园一景(3)

2004年7月,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启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申报工作。8月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在温州市农科院基础上创办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要求。9月1日,温州市委常委会原则同意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初步方案。9月21日,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递交《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

2006年1月4日,市人民政府再次向省人民政府递交《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5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9月,学院挂靠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收首届高职学生490人,分别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和会计专业。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校园风光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校园风光(9)2007年1月26日,学院首批成立了经贸管理类、会计和计算机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并与16个校外实训基地正式签约。6月2日,学院成立一期建设项目实验设备、图书、后勤保障等物品采购领导小组,制订了《一期项目物品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物品采购工作全面启动。8月下旬,招生1206名。9月,学院一期建设工程九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2007年11月9日下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暨校外实训基地签约仪式举行。学院与温州市各大企业分别签订了农类各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等5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以及32个校外实习基地名单。至此,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达到8个,校外实习基地达到48个。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11)2007年11月28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在学校举行“温州市农村干部与农民培训中心”授牌仪式,首期“温州市自然灾害避灾、减灾及损报技术培训班”同时开班。12月5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向浙江省人民政府递交《关于要求正式建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2008年,1月2-3日,浙江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对学院进行“去筹”评估;2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正式建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2008年4月8日,教育部公布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列入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校具备了自主招生资格。2016年,学校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2020年5月27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直播学院成立。[6]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开办5个系、24个专科专业。

系部 专业
农业与生物技术系 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
园林系 园林技术、商品花卉、园艺技术、农业水利
动物科学系 畜牧兽医专业(宠物疾病诊疗方向)、畜牧兽医
经贸管理系 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会计、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系 网络技术、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低压电器

师资力量

系部 专业
农业与生物技术系 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
园林系 园林技术、商品花卉、园艺技术、农业水利
动物科学系 畜牧兽医专业(宠物疾病诊疗方向)、畜牧兽医
经贸管理系 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会计、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系 网络技术、数字媒体、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低压电器

教学建设

师资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学院有在编教职工65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1人,其中高级职称175人,博士37人、硕士472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第一第二层次人员、市特支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专业人才总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1]

杰出人才

高校优秀教师:李海琼[7]、郑晓杰[8]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朱圣潮[9]

学术研究

  •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6月,拥有省级优势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3项;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省级优势专业:设施农业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园林技术、设施农业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品花卉、畜牧兽医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设施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

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省级精品课程:农产品营销、花卉生产技术、禽类生产

国家教学成果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以三个三结合为实施路径》(一等奖)、《搭台结盟促进校校企交融协作、真题实赛引领农林类专业发展》(二等奖)、《点、线、面三维育人:现代农业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二等奖)

  • 学生成绩

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学校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7项、省级奖项129项,毕业生就业率96%以上。

2013年,在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赛三等奖,在第二届中国创意林业产品大赛中四个项目获得优秀奖。

2014年11月,学校学生连续第六年获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2015年12月,获第五届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

研究平台

科研成果

校园一景-教学楼校园一景-教学楼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所11个。

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研究院

省级重点实验室: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所:作物研究所、蔬菜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所、园林花卉研究所、果树研究所、温州碳汇研究院、现代农业规划研究所、数字化技术研究所、动物科学研究所

学术资源

2008年至2015年6月,共立项省部级课题项目6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外来科研到位经费6000多万元,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4个、浙江省审定18个。

2014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4篇,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排第10位。

2015年9月,获得1项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015年12月,3个项目获2015年温州市科学技术奖。2015年12月,在浙江省高职党建研究会2015年年会论文评选中2篇论文获得二等奖、1篇论文获得三等奖。

文化传统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9月,学校图书馆藏图书54.8万册,电子图书81.84万种, 2014年报刊819种。各类数据库11个,其中本地镜像资源有万方数据公司的中文期刊论文及硕博学位论文全文,书生之家电子图书,超星汇雅电子书(密集书库馆藏),起点考试系统等;拥有清华同方的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知网农业知识仓库、重庆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论文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国研网)、麦达博云随书光盘管理系统,以及Springer Link 全文数据库的远程访问权;加入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的文献传递系统,可以进行文献馆际互借服务。

  • 学术期刊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为季刊,是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主办的以农业科研为特色的综合性内部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农林探索、温州论坛、院校建设、文化育人、课改实践等。

校徽

文化活动

校徽校徽整个标志以深绿色为主基调,以一个圆形为主要图形,大方,庄重。

整个色调突出了学院的农业性质。

圆环中的图形似一个麦穗,象征着学院的丰收成果,和服务农业的决心。

整个标志特色鲜明,寓意深刻。

现任领导

学校形成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公寓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温科大讲堂、技能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词条图册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张亨利

院长、党委副书记

赵降英

党委副书记

施端银

副院长、党委委员

叶曙光、陈联盟

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余程

党委委员

黄武刚、许方程、林晓峰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官网[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