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内河流纵横交织,密如蛛网,形成了160余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岛屿”,水域面积和陆地比例达1.1:1。泛舟水面,绕岛而行,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在农耕时代,三垟水网湿地曾形成独特的田园风光,三垟是鱼米之乡,水中作物如菱角、荷藕及各种鱼类在温州少有名气,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平庸的农业生产。
三垟湿地被开发农用已有数世纪。目前陆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0.9%,水域面积仅占区域总面积的29.1%。陆域的47%为人工栽种的瓯柑,15.2%为城镇建设用地,其他农业用地、撂荒地、水塘等占37.8%。水域中50%以上的区域设有养鱼的网箱。
区域自然植被以及各种生物种类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全年共记录的高等植物有150余种,其种40%为栽培物种,野生种类则以禾本科、菊科、唇形科和蓼科杂草为主,基本没有湿地植物生长;鸟类30余种,鱼类10余种,而且基本上以人工放养的白鲢、鲤鱼为主。其他土壤动物、底栖动物以及昆虫等生物类群的种类、数量都为自然湿地的10-30%。
从全年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区域环境条件除大气、土壤质量目前尚好外,区域水环境质量严重受损,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氮、磷、重金属等指标严重超标。其污染源主要为温瑞塘河河水的流入,以及区域中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水的排放。
综上所述,由于长时期的垦植,三垟湿地是已基本丧失原始湿地属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三垟湿地保护价值远远超越了旅游观光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所言,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价值,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功能。三垟河网湿地对于温州来说,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专家认为,如果大罗山是温州城市之肺的话,三垟湿地则是“城市之肾”,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是未来城市提高竞争力的优势之一。三垟湿地和大罗山公园作为“绿心”保留,将进一步强化“山水城市”特色,为温州城市增添灵性,为市民生活提供优美空间。
目前,三垟湿地正面临着工业污染的威胁,昔日清澈见底的河水出现大面积污染,已局部变红、变黑、变臭。尽管三垟街道投入2000万元疏浚治污、但现在三垟水质均在Ⅲ级以下。三垟街道的五金电镀、无纺布工业和生活污水都在侵蚀着原本清纯透明的三垟水体。
更为可怕的威胁,是用地和水体存在着被大量蚕食的危险。许多人对三垟湿地虎视眈眈,一些部门已提出征用要求,三垟湿地存在被大量蚕食的威胁。三垟湿地距新的城市中心区仅2公里,已成为城市快速增长的前沿地带。三垟湿地作为“城市之肾”亟待保护。加强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发挥湿地的生态效应,使三垟湿地成为观光旅游的胜地。
温州生态园管委会、规划局邀请了十几位温州文化界人士,召开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文化研讨会,探讨如何在一期工作湿地公园建设中,注入温州本土文化,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存。
温州市区范围内,城中有山,水绕山转,北临瓯江,集“山、水、洲、屿、岛、江”于一体,南面则水网密布,城市的山水环境优美。温州生态园是温州九大战略工程之一,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最大化,保护好温州的“绿心”、“绿肺”、是建设山水温州城市、活力、实力、和谐温州的需要。
其中三垟湿地面积13.6平方公里,由大小岛屿161个组成。三垟湿地水网密布,村落沿河布局,民居临水而筑。龙其阳春三月,沿河处处是葱郁的翠木,布谷鸟啼,飞燕穿梭,日前,橙黄色瓯柑挂满岛上果树;自然景色独具异彩。明代大臣张璁曾以“落日泛舟循桔浦,轻霞入路是桃源”的诗句赞誉三垟。如今,按照规划方案,把三垟湿地建设成“桔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的生态园。
有关文化专家在座谈会上各抒已见,百家争鸣。有的要求把三垟湿地定格在“清、静、绿”三个字上,追求河网清洁,精神宁静,绿化有致,让进入三垟的游客感到人水和谐的原生态风貌。也有的提出,对于三垟湿地要少开发、多保护,尽量展现给游客一个原生态的三垟。有人建设具体,安排手划脚踩游船,设置电动游船在河中穿行,避免嘈杂和机器声对环境的破坏。
近日,三垟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通过专家审查,并进入网上批前公示阶段。湿地公园规划升级,高品质楼盘纷纷择址于此,周边配套日趋成熟,一个生态宜居的居住板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新规划打造城市新亮点
作为当前我市重点打造的三大亮点区块之一,三垟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一直备受瞩目。修编后的三垟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北至瓯海大道,西至温瑞大道,东至中兴大道,南隔高速公路,并与大罗山相邻,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
三垟湿地内水网密布,自然风光秀丽旖旎,素有“浙南威尼斯”之美誉。未来三垟湿地公园将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为本底,依托历史文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强化旅游与各产业互动提升,打造集生态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从整体空间布局上,湿地公园内将采取“一环、一带、两片、十区”结构。“一环”以湿地公园内部主环路为依托,串联各功能区,形成外围缓冲隔离带。“一带”为交通枢纽带、也是接待服务带,以南仙堤为依托,向湿地两侧辐射,作为园区东西向主要交通,串联园区内主要的交通换乘和服务接待区内的各个组团。“两片”为北动南静,动为活力休闲片,结合一期公园,重点开展湿地风景游览、文化展示、科普示范等;静为生态示范片,结合国家湿地公园的最终目标,重点强调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等。
“十区”指组成湿地公园的十大功能分区,包括水上活动区、乡土文化区、湿地示范区、接待服务区、科技展示区、农业体验区、生态休憩区、婚庆主题区、保育繁育区、湿地休闲区。
据介绍,目前,湿地一期主环线园路工程预计11月份全面进场施工;景观工程已完成立项批复及施工图设计,项目分四个标段进行建设,其中I标段完成施工招标并进场施工,其它标段计划11月份全面进场;建筑工程已完成建筑方案设计,正进入扩初设计阶段,预计即将开工建设。[1]
温州公交73路(火车南站-龙湾机场,2-5元)到“张家桥”站。
温州公交49路(原快速9路,飞霞桥-永中,2-4.5元)、温州公交71路(三桥下-滨海始发站,2-6元)、温州公交48路(原快速21路,双屿客运中心-大禅寺,2-6元),在“三垟湿地北”站下,即到。
北入口200米内有温州轨道交通三垟湿地站,途径线路:温州轨道交通S1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