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美景(30)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创建2006年3月3日,组织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大专专业申报、组织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校(中专)专业申报。
2006年6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
2012年湛江现代科技职业学院更名为广东文理学院。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8)学院拥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教学大楼、职业教育图书馆、行政大楼、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大楼、高标准的高职学生公寓、高校示范性高职学生餐饮中心、高标准的艺术馆,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室内外篮球场、排球场等各类大型的体育场馆,遍布全院的校园信息化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按20000人的办学规模配套建设,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秉承“生态文理、人文文理、特色文理、品牌文理”的办学理念,专业群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设有人文系、财经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与传媒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思政部、汽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继续教育学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粤西文化研究中心、电子电器研发中心等“八系一部三院三中心”,31个专业,61个方向。现有在校生6800人,成教在校生3600多人。
师资概括
截至2022年,学院共有教职员工815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双师型”教师409人。正、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34.41%,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57.81%,聘请了30多位著名专家、教授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引进了50多名知名度高的专家、教授为各专业课程带头人;每年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文化涵养。[2]
杰出人才
优秀教师:李虹
优秀教育工作者:刘春杰[7]
学院致力推进校企合作,建有一大批校外实训基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敬业创新精神,特别在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的总体就业率达98%以上,部分毕业生已走上领导岗位,大部分成为大中型企业的骨干和技术支柱,成为各条战线上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学院秉承“以人为本,以德施教”的教育管理理念,2006年以来分别获得“全国文明单位”、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和“广东省文明单位”、 “广东省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湛江市“安全文明校园”、“园林式单位”等荣誉,连年被省、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日月湖学院党、政、工、团组织健全,建立了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视在青年学生、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中发展党员,党建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几年来,学院党委分别被广东省教育工委、湛江市委、湛江市直属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基层党委”。学院注重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健全,拥有一支擅长管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管理队伍。学院实行“全日制全住校”准军事化管理。多年来,校园秩序井然、读书学习蔚然成风、人文情怀浓郁、环境舒适安全,赢得“学在广东文理”的社会美誉。
学院充分汲取和利用国内外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知名大学的专业和课程,实施多元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分别与美国洛杉矶塞拉利昂大学、英国奥斯特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大学、厄瓜多尔圣灵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签署了相互教育、学术交流的合作协议,为我院学生出国深造搭建了绿色通道。学院不断探索办学的新路子,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办成有影响力的品牌院校。
实训楼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生态文理,人文文理,特色文理,品牌文理。
学校校训:文理通达 格物致知
学校校风: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校园文化:明德励志 传承创新
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强本领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办学特色:
学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加强纪律性,增强责任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秀的学风。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施教”的教育管理理念,培养学生英语功底好、计算机能力精、熟练掌握学院免费培训的汽车驾驶技术,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01 | 党委办公室 | 02 | 组织部 | 03 | 宣传部 | 04 | 统战部 |
05 | 武装部 | 06 | 纪检委办公室 | 07 | 党校 | 08 | 学生工作部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01 | 党委办公室 | 02 | 组织部 | 03 | 宣传部 | 04 | 统战部 |
05 | 武装部 | 06 | 纪检委办公室 | 07 | 党校 | 08 | 学生工作部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01 | 学院办公室 | 02 | 教务处 | 03 | 人事处 | 04 | 学生处 |
05 | 财务处 | 06 | 保卫处 | 07 |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 08 | 后勤处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01 | 学院办公室 | 02 | 教务处 | 03 | 人事处 | 04 | 学生处 |
05 | 财务处 | 06 | 保卫处 | 07 |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 08 | 后勤处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01 | 艺术与传媒系 | 02 | 机电工程学院 | 03 | 建筑工程学院 | 04 | 汽车学院 | 05 | 信息工程系 |
06 | 生物工程系 | 07 | 人文系 | 08 | 财经系 | 09 | 管理系 | 10 | 外语系 |
11 | 继续教育学院 | 12 | 图书馆 | 13 | 思政部 |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01 | 艺术与传媒系 | 02 | 机电工程学院 | 03 | 建筑工程学院 | 04 | 汽车学院 | 05 | 信息工程系 |
06 | 生物工程系 | 07 | 人文系 | 08 | 财经系 | 09 | 管理系 | 10 | 外语系 |
11 | 继续教育学院 | 12 | 图书馆 | 13 | 思政部 |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01 | 工会 | 02 | 团委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01 | 工会 | 02 | 团委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
01 | 汽车驾驶培训中心 |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
01 | 汽车驾驶培训中心 |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第一教学楼学院坐落在享有“中国红橙之乡”“中国电饭锅之乡”美誉的廉江经济开发区内,依山傍水,地理条件优越,它居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交汇点,背靠广西,面向海南,距湛江市区40余公里,距离湛江港、湛江机场仅半小时车程,境内有2个火车站,交通四通八达,南北东西贯通。学生上学、就业方便。学院办学用地159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多平方米。学院提请广西建筑设计院总体规划设计,布局比较合理,设计比较科学,校园环境幽雅。远离闹市,交通便利,是潜心学习的好地方。
学院拥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和较为完善的体育训练场所。学院设施比较完善,教学仪器装备比较先进,图书资料16万余册,为保证教学活动高效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饭堂
学院投资2.8亿多元。新教学大楼于06年8月落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共有教室82间,其中150座的普通教室36间,160~360座的多媒体教室46间,可同时容纳12000师生上课。学生公寓4栋,可同时提供7000学生住宿。高级学生食堂,能提供8000人就餐。
学院设有人文系、财经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与传媒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思政部、汽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粤西文化研究中心、电子电器研发中心等“八系一部三院三中心”,31个专业,61个方向。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
01 | 人文系 | 02 | 财经系 | 03 | 管理系 | 04 | 国际教育学院 | 05 | 艺术与传媒系 |
06 | 建筑工程学院 | 07 | 信息工程学院 | 08 | 机电工程学院 | 09 | 汽车学院 | 10 | 生物工程系 |
11 | 思政部 | 12 | 国际教育学院 | 13 | 继续教育学院 | 14 |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15 | 粤西文化研究中心 |
16 | 电子电器研发中心 |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序号 | 院系名称 |
---|---|---|---|---|---|---|---|---|---|
01 | 人文系 | 02 | 财经系 | 03 | 管理系 | 04 | 国际教育学院 | 05 | 艺术与传媒系 |
06 | 建筑工程学院 | 07 | 信息工程学院 | 08 | 机电工程学院 | 09 | 汽车学院 | 10 | 生物工程系 |
11 | 思政部 | 12 | 国际教育学院 | 13 | 继续教育学院 | 14 |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15 | 粤西文化研究中心 |
16 | 电子电器研发中心 |
人文系设有文秘、法律事务、社会体育等三个专业。并设置"粤西文化研究中心"。
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5人,硕士研究生6人,双师型教师13人,律师资格证3人。
教师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提高;教师用博大的胸怀感动学生,让每个学生能够在宽容的校园里,获得更自由、健康发展。全体教师总体把握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人才规格、课程设置等,还聘请一些专家为客座教授,亲自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工作。加强讲学交流,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人文情怀。
几年来,本系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努力钻研,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论著5部,完成科研课题两项。
人文系现有实训室:语音测试室3个、文秘综合实训室1个、模拟法庭2个、健身室1个、体育训练场馆20个。
校外实训基地18个。历届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超过98%以上。
财经系是我院涵盖经济、财务类专业的系,财经系开设有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和国际经济贸易等四个专业。培养从事国际、国内金融管理与实务、企业金融管理、会计实务运用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金融机构从事管理和实务、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
本系拥有综合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财经系坚持“彰显特色,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秉承“文通理达,格物致知”的校训,全系教师团结一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合格人才。本系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管理系自组建以来,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培养的毕业生在企业中广受欢迎。
本系现设六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市场开发与营销。
师资队伍38人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研究生学历以上占80%,并聘请一批校外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等担任我系客座教授或讲师。本系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全面实现"以行业定专业、以市场定方向、以岗位定课程"的职业教育目标,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创新2+1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正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本系与湛江港中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实现校企合作,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该公司所属区域--湛江港码头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上已采取和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联合办学的模式,学生在本校修读完课程,可到英国、马来西亚继续深造。
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海外联合"的办学模式,从而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国际化,全面实现高职教学目标。
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都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侧重于商务外贸方面的专业知识,应用英语则接触更多的文秘与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知识。两个专业均符合行业现实与发展需要,主要培养能从事商务、外贸、涉外文秘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商务、外贸、涉外文秘、英语教育等工作。外语系下设英语专业、公共英语2个教研室。
外语系配有6间集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考试中心和开放式学习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语言实验室作为专用教室、另有一间独立的商务谈判实训室,在校外也建有多个实习实训基地。
外语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了人人关心教育,参与教学改革的风气。开展入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听课评教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材特点,加强实践实训,使学生主动发展。本系连续两届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98%以上,位居同类院校前茅。
外语系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注重英语基础,突出专业技能”的特色,培养出大批英语交际能力强、专业能力过硬、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商务英语及应用英语人才。
艺术与传媒系设六个专业,分别为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表演艺术、新闻采编与制作。
艺术与传媒系现有50多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46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8人,副高级职称18人,副教授、博士学位教师5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5人;艺术与传媒系全体教师在工作中密切合作,在构建和谐团队、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拓展"第二课堂"教育内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系全体教师员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
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开设工程造价、工程施工与管理、基础工程技术等3个方向。
本系拥有一支专业知识广博和行业技能精湛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硕士研究生9人,双师型教师20人。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骨干等兼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5人。他们大多有在建筑企事业单位或建筑装饰公司等一线工作单位任职的经验,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现场操作经验,其中多数人持有建筑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建筑行业和装饰行业工程项目运行中的专家。
建筑工程学院是组建有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立足广东地区、面向建筑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多元共建"体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在政府指导下逐步形成,学校、行业、企业三位一体共建、共管、共享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汽车学院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3人, 副教授11人。现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拥有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器、汽车底盘、汽车模拟驾驶、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电子开发、cad/caxa等实验实训室,并拥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本院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管理促教学,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本专业的特点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超过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