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版画是中国现当代版画创作的支流,它与新中国工业建设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界兴起了树立现代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创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把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列为创建现代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为工业版画的发展提供了氛围和空间,工业版画群体不断涌现。
工业版画具有视觉表达效果,其艺术语言和视觉符号更被烙上了时代气息,彰显并记录着新中国的进步和当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中国工业建设火热开展之时,这种现代工业文明所催生的原创冲动使大批专业版画工作者深入工业建设的现场,用画笔和刻刀见证并记录着祖国兴盛之路,使中国版画形成了对传统意义版画创作及题材选择的一次创新性突破。
当下,随着中国工业版画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些热爱并从事版画创作的人们开始集结,创作队伍发展,形成大庆、鸡西、一冶、塘沽等著名版画创作群体,在此基础上,工业版画界的创作交流与艺术活动也越来越多。中国工业版画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文艺结合的产物,承载了几代人对国家建设、工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梦想。[1]
据了解,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于1991年成立于武汉,旨在推动中国工业版画的创作研究,普及推广、培训提高和展览交流。
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的一大成就是在中国美协、中国版协的支持与关注下,参与筹备了七届“中国工业版画展”。王守建在《中国工业版画展的历史作用与新思考》一文中论及,工业版画展的意义在于发展壮大了版画创作队伍,提高了版画作者的创作水平。[2]
由湖北美术馆、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主办的《工业叙事——首届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于2012年6月9日上午在湖北美术馆开幕,6月9日至7月8日期间在湖北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由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宋恩厚、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担任策展人,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担任学术主持,将展出来自全国20个创作群体、140余位作者的200件优秀作品。其中,共有38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此次展览的200件作品均是从全国创作群体中筛选出的佳作,既有木刻、钢版等传统形式,也有丝网、纤维、塑料等新材料的应用。创作者通过对钢铁结构和工业力量的呈现,以独特的叙事手法“讲述”工业故事,如湖北王晓愚的木刻《世纪三峡》是迄今唯一在全国美展中斩获金奖的作品;李永生反映珠海填海的木刻《惊雷》、王金库的《矿工》、陈彦龙的《运行中的玉米》等作品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
展览城市:湖北-武昌
策展人:宋恩厚、傅中望
学术主持:冀少峰
展览时间:2012-06-09~2012-07-08
开幕酒会:2012-06-0910:30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