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首批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湘教通[2013]448号),正式立项建设了20个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包括15个认定的中心、5个培育的中心。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实施的体现国家意志的第三个重大教育工程。我省“2011计划”启动一,由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高校掀起了持续的协同创新热潮,目已有30多所高校牵头培育了80多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共吸纳40多所高校、20多个科研院所、70多家骨干企业参与协同创新。此次20个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就是从这批前期培育的协同创新中心当中,经过层层评审筛选,最后择优确定的。
首批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肩负着引领示范全省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使命,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行区、改革的试验田、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室。建好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关系到我省“2011计划”实施能否取得良好成效。这批协同创新中心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要,着力破解高校创新力量分散、体制机制固化、服务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有效汇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国家和湖南省急需的创新成果,争取为创新型国家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做出积极贡献。[1]
序号 | 协同创新中心名称 | 牵头高校 | 主要参与单位 |
1 | 先进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中南大学、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格通信)、湖南省航天电子科技公司(湖南航天电子) |
2 | “两型社会”改革建设 | 中南大学 |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省两型办)、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
3 | 化学与分子医学 | 湖南大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南大学 |
4 | 绿色汽车 | 湖南大学 | 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湖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 |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
6 | 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7 |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湖南新型城镇化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
8 | 现代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先进建养技术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9 | 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 |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 |
10 | 植物功能成分利用 | 湖南农业大学 | 吉首大学、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11 |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
12 | 粮油深加工与品质控制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
13 | 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 | 南华大学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14 | 矿产资源安全绿色开发 | 湖南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15 |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 | 衡阳师范学院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省数字卡通动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6 | 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 | 湘潭大学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南开大学[3] |
序号 | 协同创新中心名称 | 牵头高校 | 主要参与单位 |
1 | 先进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中南大学、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格通信)、湖南省航天电子科技公司(湖南航天电子) |
2 | “两型社会”改革建设 | 中南大学 |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省两型办)、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
3 | 化学与分子医学 | 湖南大学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南大学 |
4 | 绿色汽车 | 湖南大学 | 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湖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 |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
6 | 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7 |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湖南新型城镇化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
8 | 现代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先进建养技术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9 | 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 |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 |
10 | 植物功能成分利用 | 湖南农业大学 | 吉首大学、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11 |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
12 | 粮油深加工与品质控制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
13 | 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 | 南华大学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14 | 矿产资源安全绿色开发 | 湖南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15 | 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 | 衡阳师范学院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省数字卡通动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6 | 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 | 湘潭大学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南开大学[3] |
为整体提升湖南省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能力,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根据《关于组织第二批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4〕154号)精神,湖南省“2011计划”领导小组组织了第二批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经形式审查、材料公示、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现场考察、网上公示、领导小组审定,决定批准“战略金属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10个中心为第二批认定的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子靶标新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中心为第二批培育的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
第二批认定的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序号 | 协同创新中心名称 | 牵头高校 | 参与单位 | 中心类型 |
1 | 战略金属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 中南大学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郴州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产业 |
2 | 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航天科工集团四院九部、湖南省航天工业总公司 | 行业产业 |
3 | 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 | 湘潭大学 | 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 区域发展 |
4 | 数字中医药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南大学、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产业 |
5 | 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 | 湖南工业大学 |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产业 |
6 | 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 | 吉首大学 | 中南民族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怀化学院 | 文化传承创新 |
7 | 廉政建设 | 湖南商学院 | 中共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南省监察厅、湖南省预防腐败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长沙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长沙市监察局 | 文化传承创新 |
8 |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 | 湖南文理学院 | 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产业 |
9 | 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 | 湖南工程学院 |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湘潭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控制电力电子研究室 | 行业产业 |
10 | 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湖南省植保所、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 行业产业 |
序号 | 协同创新中心名称 | 牵头高校 | 参与单位 | 中心类型 |
1 | 战略金属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 中南大学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郴州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产业 |
2 | 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航天科工集团四院九部、湖南省航天工业总公司 | 行业产业 |
3 | 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 | 湘潭大学 | 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 区域发展 |
4 | 数字中医药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南大学、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产业 |
5 | 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 | 湖南工业大学 |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产业 |
6 | 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 | 吉首大学 | 中南民族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怀化学院 | 文化传承创新 |
7 | 廉政建设 | 湖南商学院 | 中共湖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南省监察厅、湖南省预防腐败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长沙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长沙市监察局 | 文化传承创新 |
8 |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 | 湖南文理学院 | 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 | 行业产业 |
9 | 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 | 湖南工程学院 |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湘潭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控制电力电子研究室 | 行业产业 |
10 | 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湖南省植保所、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 | 行业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