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周易折中
作 者:(清) 李光地
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807522416
开本: 16
定价: 59.00 元
《周易折中》遍采诸家大儒之说,考订古今,洋洋凡百万言。虽阐幽发微,却通俗易懂,不可多得。今人读易,多因少古文功底,望文生义,难解义趣。读此书,恰似与古之学者同习易经,事半而功倍。诚为学易者必读,研易者案头必备之典籍。详研之,易道之精微尽在其中矣。
读 易慧心智
观象通古今
言几知终至
爻动究天人
康熙帝玄烨慧眼钦定
大学士 李光地妙笔力纂
易学泰斗 刘大钧精心整理
集历代研易精华之大成
中国周易学会推荐教材
学易必备工具书
再次修订
新版重印
以飨读者
前言
御制周易折中序
御纂周易折中总裁校对分修校录监造诸臣职名
引用姓氏
御制周易折中凡例
卷首
纲领一
纲领二
纲领三
义例
卷第一
周易上经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卷第二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卷第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噬嗑
贲
卷第四
剥
复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坎
离
卷第五
周易下经
咸
怛
逐
大壮
晋
明夷
家人
睽
蹇
卷第六
解
损
夹
蝙
壹
升
困
卷第七
井
鼎
震
艮
渐
归妹
卷第八
旅
巽
兑
涣
中孚
小过
既济
未济
卷第九
彖上传
卷第十
彖下传
卷第十一
象上传
卷第十二
象下传
卷第十三
系辞上传(上)
卷第十四
系辞上传(下)
卷第十五
系辞下传
卷第十六
文言传
卷第十七
说卦传
卷第十八
序卦传
杂卦传
卷第十九
启蒙上
卷第二十
启蒙下
卷第二十一
《启蒙》附论
卷第二十二
《序卦》 《杂卦》明义
附 王太岳等 校勘记( 刘大钧注)
……
纲领二此篇论易道精蕴、经传义例
司马氏 迁日; 《易》本隐以之显, 《春秋》推见至隐。
班氏固日: 六艺之文, 《乐》以和神, 《诗》以正言, 《礼》以明体, 《书》以广听,《春秋》以断事。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日“《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
王氏弼日:夫 《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故 六爻相错,可举一以明也。刚柔相乘,可立主以定也。自统而寻之,物虽众,则知可以执一御也。由本以观之,义虽博,则知可以一名举也。故举卦之名,义有主矣。“观其 彖辞,则 思过半矣”。一卦五阳而一阴,则一阴为之主。 五阴而一阳,则一阳为之主。夫阴之所求者阳也,阳之所求者阴也。阳苟一焉,五阴何得不同而归之?阴苟只焉,五阳何得不同而从之?故 阴爻虽贱,而为一卦之主者,处其至少之地也。或有遗爻而举二体者,卦体不由乎爻也。繁而不忧乱,变而不 忧惑,约以存博,简以济众,其唯《彖》乎!
夫 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变者何也? 情伪之所为也。是故“情伪相感”,远近相追,“爱恶相攻”,屈伸相推。“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哉!’’是故卦以存时,爻以示变。
夫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时有否泰,故用有行藏。卦有小大,故辞有险易。一时之制,可反而用也。一时之吉,可反而凶也。故卦以反对,而爻亦皆变。寻名以观其吉凶,举时以观其动静,则一体之变,由斯见矣。夫应者,同志之象也;位者,爻所处之象也;承、乘者,逆顺之象也;远近者,险易之象也;内外者,出处之象也;初上者,终始之象也。故观变动者存乎应,察安危者存乎位,辨逆顺者存乎承、乘,明出处者存乎内外。远近终始,各存其会;辟险尚远,趣时贵近。比、复好先,乾、壮 恶首。吉凶有时,不可犯也。动静有适,不可过也。犯时之忌,罪不在大。失其所适,过不在深。观爻思变,变斯尽矣。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爻 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而或者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 滋漫,难可纪矣。 互体不足,遂及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