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纬向构造体系 主体大致位于北纬23°30′~25°30′,由东西向复式褶皱、冲断带、花岗岩带、动力变质带及火山岩盆地组成,航磁异常、地震震中带、温泉带以及部分山脉和水系亦呈东西向展布;中段虽有广西山字型构造发育,但东西向压性构造形迹仍甚显著,且连续性好,从而构成此带之主体;西段则因其他构造体系严重干扰,使其构造成分呈分散的片段断续出现,但有重力异常显示,莫霍面梯度带于此地壳变厚,表明深部有东西向构造存在。它至少在早古生代就已形成并控制古生界的分布,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再度整体遭受南北向挤压,挽近以来仍有活动,至今仍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带内钨锡、有色金属、稀土和稀有元素矿产星罗棋布。在全球其他地区也有部分东西向构造与此带大致相当。
南岭纬向构造体系图册(5)沿阴山-天山构造带以西,中亚细亚北纬39°~40°之间,有包括费尔干纳、列宁纳巴德以南的阿拉依什克、突厥斯坦、札拉依什克以及斯大林纳巴德以北的 二叠系、 三叠系岩层所组成的东西向的紧密褶皱带。在土耳其北部濒临黑海地带有延展约1500公里的安纳托利亚东西褶皱带。横亘保加利亚中部的普兰尼亚纳和巴尔干半岛的巴尔干诸山脉也有纬向构造带出现。在南欧,北纬40°~43°左右,存在着近东西向的比利牛斯和坎塔布连山脉。在北美大陆东部纽约和波士顿两地的纬度之间,以及美国西部同一纬度地带仍有东西走向的山脉存在。它和门多西诺以西、太平洋底的巨大挤压、平移断裂带是一脉相承的。
秦岭-昆仑构造带往东,在朝鲜的济州岛附近近代火山带呈东西向展布。在日本九州岛的北部、本州岛关东和四国岛北部直至大地沟都有明显的东西构造带的形迹。往西在阿富汗的北部,则出现由走向东西的紧密褶皱和逆冲断裂组成的赫里路德带。在阿尔及利亚,阿特拉斯山脉基本上是走向东西的。在美国南部北纬35°左右,有一条走向大致东西的乌奇塔山脉。在南非的极南部开普褶皱山脉也是纬向构造带的一例。
在北纬10°左右,沿加勒比海南岸,南美洲北边有一条巨大的平移断裂,它越过哥斯达黎加中部与太平洋的克利伯顿巨型平移断裂带连接。在太平洋底,也有一系列强烈纬向断裂带由北往南挤压,同时北盘由东往西相对平错,错距很大。位于北纬40°的门多西诺断裂带长1000多公里就是一例。位于北纬30°~33°的默里断裂带,北纬24°左右的莫罗卡断裂带,北纬18°左右的克拉里恩断裂带,此外还有近赤道地带的加拉帕戈斯断裂带,在南纬10°左右的马格萨斯断裂带,南纬27°左右的 复活节岛断裂带也都是东西方向的断裂带。在大西洋底也有一些迹象显示纬向构造带的存在。如在相当默里断裂带所在纬度上错开北大西洋海岭的大西洋断裂带和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裂带。 南岭纬向构造体系地质分析与地貌图片(5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