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日报

江淮日报

中文名 江淮日报
发行范围 华中外还秘密发行到日伪占领区
日报主张 揭露驳斥日伪国民党的反共宣传
代表人物 刘少奇、王阑西、刘述周
编辑单位 王阑西任副社长兼总编
出版周期 日报
类别 华中根据地的第一张党报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这份报纸是1941年2月2日出版的第53号《江淮日报》,为刘少奇亲手创办。报纸长52厘米,宽37厘米。第一版报头上印有“中华民国三十年二月二日”“星期四”字样。报刊刊名为“胡服”(即刘少奇)的手书印刷体。报纸整版呈黄色,有多处破烂并有折皱。2003年,江苏省东台市市民程源将这份报纸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后经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会后,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原局书记,领导中原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斗争。

1939年底,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进入华中敌后地区。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战略设想,并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于是,中原局确定了华中我军实行向西防御、向东发展、开辟苏北的战略方针。

1940年9月,陈毅率领新四军渡江北上;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同时跨过黄河,向苏北挺进。这两支人民军队在10月上旬会师盐阜,把苏北、皖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开辟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移驻盐城。同时,原《抗敌报》江北版主任王阑西及其报社的一些同志亦随之抵达盐城。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宣传党中央有关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抗日根据地,坚定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刘少奇即授命王阑西等人筹办《江淮日报》。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194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江淮日报》(初为四开一张,不久即改为对开的大型日报)在江苏盐城创刊了。从报纸筹备之日起,刘少奇便倾注了极大的精力。《江淮日报》的报头是由刘少奇亲自题写的(刘少奇当时化名为胡服)。同时,刘少奇兼任报社社长,王阑西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同年12月2日,刘少奇向中共中央报告苏北地区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时说:“中原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已于十二月一日在盐城出版,订购者甚多。”

《江淮日报》是继延安《新中华报》和重庆《新华日报》之后,我党公开出版的第三张大型日报。1941年5月中原局改称中共中央华中局后,《江淮日报》随即成为华中局机关报。

1941年7月,由于日伪军对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许多重要的集镇和交通要道相继被敌人占领,斗争的形势要求精简机关,裁减人员,改变活动方法。为使敌人无法搞清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去向,根据刘少奇和陈毅的指示,该报于1941年7月22日停刊。

历史影响

《江淮日报》虽然出版不到一年,但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特别是盐阜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历任领导

刘少奇、王阑西、刘述周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