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

中文名 沈阳工程学院
属性 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现任校长 王国辉
外文名 ShenyangInstituteofEngineering
国内排名 460
党委书记 佟刚
硕士招生电话 024-31975867、024-31975866
校址 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
创办时间 2003年
教师人数 530人(截止2010年)
目录导航

学校概况

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2年建校的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1947年成立的东北团校(1999年改制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学校座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教学区、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共占地85.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8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51亿元。

学校秉承“明德致知、精工博学”的校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声誉日益提升。

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367人。自组建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73%以上,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部、电力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机械学院、法律系、商务英语系、技术经济系和国际教育学院等12个专业教学院(系、部);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部、体育教学部和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等6个教学部(院)。学科专业涵盖工、经、文、管、法5个门类,开设31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辽宁省本科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和1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具备了独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格,2012年开始招生。学校现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辽宁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学校有教职工9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1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总计占比89.7%;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93人,占比13.8%;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222人,占比33%;“双师双能”型教师291人,占比43.2%。拥有外聘教师122人,其中来自行业企业外聘教师32人,客座教授54人。拥有省级高校各类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省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各类名师、专家40余人。[1]

学校积极探索工程环境建设模式,从社会大教育资源角度优化配置校内外实验实习资源,初步构建了适应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良好工程实践环境。现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场所72个,校外实习基地85个,构建了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工程等八大实践教学基地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076元。其中,微电网技术、核电站控制与运行仿真、600MW火电机组运行仿真等10套百万元以上大型实验装置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1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126.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6.8万册,电子期刊19.2万册)。校园网以千兆为主干,实现了千兆到楼层、百兆到桌面,校园网铺设光缆总长20.62公里,信息点10000多个,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图书馆和学生生活区。

学校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科研平台体系,现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工程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6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沈阳市工程中心,3个校企合作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7项,省市级科技项目459项,横向项目116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发表研究论文2056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8篇。2007年学校成立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科研成果产业化,控股、参股4家企业,经营性资产股份原值近4700万元。部分专业初步形成了校内“产学研”小循环体系。

学校先后与加拿大红河学院、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瑞典达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等19个国外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缔结友好合作关系。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成立的红河国际学院,是辽宁省首个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0年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合作举办的校际本科“2+2”学生交流项目正式启动。

学校坚持“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打造品牌、人民满意”的办学理念,定位于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依托行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多科性、开放式、应用型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2003年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升格为沈阳工程学院;

2011年10月被确定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在“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权;

2013年1月学校调整机构设置推行二级管理体制。

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创建

1954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

1956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技工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

1958年沈阳电力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1960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学院

1960年沈阳电力建设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

1961年锦州供电局电力学校并入沈阳电力学院

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改建为沈阳电力学校

1962年沈阳电力学院(本科班)并入吉林电力学院,现发展为东北电力大学

198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培训中心创建(合署)

1985年沈阳电力学校升格为沈阳电力专科学校

1992年沈阳电力专科学校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原辽宁商务职业学院

1947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创建

1948年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青年干部学校

1951年东北青年干部学校更名为东北团校

1954年东北团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

1966年辽宁省团校停办

1978年辽宁省团校复校

1984年辽宁省团校更名为辽宁青年干部学院

1985年辽宁青年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1999年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升格为辽宁商务职业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

2003年4月,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合并组建成为沈阳工程学院。[3]

2021年6月1日,科技部、教育部公布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结果,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名列其中,成为继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之后沈阳市第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是辽宁省第7家国家大学科技园。[6]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学校有教职工993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1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总计占比89.7%;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93人,占比13.8%;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222人,占比33%;“双师双能”型教师291人,占比43.2%。拥有外聘教师122人,其中来自行业企业外聘教师32人,客座教授54人。拥有省级高校各类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1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省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等各类名师、专家40余人。[1]

院系设置

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法律系

沈阳工程学院商务英语系

沈阳工程学院技术经济系

沈阳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

沈阳工程学院思政教研部

沈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沈阳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

沈阳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沈阳工程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沈阳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佟刚
 校长 王国辉
 副校长 宋吉鑫、韩伟、王奇、刘文军
 纪委书记 吴玉祥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沈阳工程学院官网[7]

知名校友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佟刚
 校长 王国辉
 副校长 宋吉鑫、韩伟、王奇、刘文军
 纪委书记 吴玉祥

相关新闻

王炳华王炳华王炳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翟若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郑宝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林浒 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所长。

李树田 神华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胡永生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杨晓东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学校排名

沈阳工程学院与11家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

2013年10月11日下午3时,我校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签字仪式在校部312会议室召开。校长张铁岩,副校长宋吉鑫、韩伟、李智以及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新能源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字仪式。国电东北新能源、大唐(朝阳)新能源、华电福新能源铁岭风力发电、中电投东北新能源、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华能辽宁清洁能源分公司、辽宁龙源风力发电、辽宁大唐国际新能源、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辽宁朝阳太阳能、西东控制集团(沈阳)等11家公司参加了签字仪式。新能源学院院长王存旭主持会议。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实施过程中,我校积极探索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新能源学院与11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正式签署了人才培养协议。此举进一步推动了我校“面向新能源产业的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试点项目的深入研究。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

校长张铁岩致欢迎词。他说,校企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教育部推行的一项新的管理体制改革,它为今后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新的方向。校企双方通过人才培养可打造出高质量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生产一线;通过科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服务,企业也能够在学生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给予高校大力支持和帮助。张铁岩表示,希望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让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体制更加完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词条图册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3)2016年6月14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2016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800强,沈阳工程学院排名第652。[8]

2018年2月26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系统发布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沈阳工程学院排第460名。[9]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沈阳工程学院以总分101排名第487位。[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