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今仙桃市)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形成了沔阳特有的田园风貌,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沔阳民歌正是在这样的自然环 境下孕育出采的。时至今天,沔阳民歌唱遍荆楚大地,人江南北。具有沔阳田园风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以高亢,优美的曲调注入中国民歌之林,成为我国民歌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沔阳民歌内容十分丰富,据新修《沔阳志》截,大致可分为八种,即: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革命历史民谣、新民歌等。这些民歌大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表达了他们悲喜的情绪和憎爱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搜集到的大量沔阳民歌资料中,反映爱情和婚姻的占了绝大部分,几乎是无处不有,无歌不有。如《私望郎》:
“上房女娇娥
心中无奈何
忽然想起奴情歌,
一夜瞌睡睡不着”。
又如《抠欠门闩》:
“黑了黑了多早就黑了,
白扇把(呀)把门敲,
小幺妹,(喂!喂!)
你的知心人(啦)来了(喂。)
小情哥,(喂!喂!)
妹在房中知(呀)道了(喂)。”
从上述两首歌词中,让人看到了青年男女相亲相爱的喜悦心情。
随着劳动的种类不同,勤劳智慧的沔阳人民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号子,如打硪号子、才丁麦号子、搬运号子、拉纤号子、榨油号子等。尤其是打硪号子较为普遍,其歌词大都为即兴而作。如《打硪歌》:
“这山望着那山高,两山合拢搭座桥,
桥上跑车通南北,桥下流水灌秧苗。”
沔阳民歌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其语言质朴、清新自然,富有很强的幽默感。每当在那田间,林荫树下歌唱那一首首民歌时,总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特别是那错落有致的三言、四言、八言,以及用赋、比、兴的手法,其意境高远,意味深长,又是那样的柔和、 美丽。如《绣荷包》女:“昨天卖货的多今天卖货的少卖货的杂种死绝了。男:昨天买线的多,今天买线的少,买线的姑姑死绝了。”
这些骂人的话虽然骂的很绝,但其语言来源于生活之中。表面看上去好像是在你骂我,我骂你,其实质是相互在耍娇,是表达爱幕之情的一种委婉屈折的方式。
流行在毛咀一带的《薅草歌》,在沔阳民歌中最具有影响力,它是由主腔和号子组合而成的,一人领众人合。领唱有主腔(高腔、悲腔、打锣鼓),众人接唱号子(阴阳火,拗驴子过桥等),其旋律优美动听,享有江汉平原的田园风味。它的曲牌后来发展为沔阳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沔阳民歌是民间的乐府,是爱情的音符,也是一部绝妙的乡土教材,它不断地在激励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沔阳民歌形式以七音、五音为主,间杂三音、四音,以至八音的句子不等,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大都采用比较的手法,其意境高远,意味深长,富于哲理,且语言优美,清新自然,声情并茂,幽默诙谐,悠扬流畅,有着丰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