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环境(5)1975年底,新钢“七·二一”大学创建。
1980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新钢“七·二一”大学更名为新余钢铁厂职工大学,为职工高等院校(专修科)。
1991年1月, “两厂一矿合并”成立江西新余钢铁总厂职工大学
1999年3月,新钢职大与新钢党校合并
2009年9月,新钢职大与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整合并更名为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10月,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结果为延期验收。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技能竞赛。“十二五”期间,学校致力于内涵建设,积极打造冶金特色品牌,着力建设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群,产生了科研成果2项、专利技术4项,获得高校创新创业成果5项、校企合作成果2项。仅2016年一年,我院学生参加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赛项,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7个、二等奖10个。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份,我院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承办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江西选拔赛,在本次比赛中,我院王卫东同学拔得头筹,在参加国家选拔赛获得全国第八名后,随即被挑选进入国家集训队。
学院与北京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采取联合办学、现代远程继续教育。学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北京首钢公司、江苏沙钢、江苏中天钢铁、宁波三星重工集团、三一重工科技、上海米其林轮胎、韩国浦项不锈钢公司、宁波金田铜业、江西铜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广深高速、广州本田公司、深圳华美集团等200多家大型优质企业建立了就业伙伴关系。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设置 | ||
冶金工程学院 | 机电工程学院 | 信息商务学院 |
基础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信息经管系 |
智能制造系 | 实习教学中心 |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设置 | ||
冶金工程学院 | 机电工程学院 | 信息商务学院 |
基础教育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信息经管系 |
智能制造系 | 实习教学中心 |
开设了黑色冶金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等40多个专业;其中冶金技术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文理为辅的办学特色。
学院有专、兼职教师689人,其中正、副教授181人,“双师型”教师348人。[5]
校园环境(10)
学院始终践行“知行合一、求实创新”的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职业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以培养“求实务实、礼谦志远、学高身正、追求卓越”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已任,立足冶金行业,着眼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已逐步形成了“园林式的校园环境、创新型的育才理念、双证型的培养模式、现代化的教学管理、高质量的就业服务”的学院特色,是江西省最早具有技师培养资格的院校。学院建校四十余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十五万余名,毕业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受社会赞誉。
学院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依据冶金行业,基本形成了冶金技术,材料成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名牌专业和具有冶金行业特色的学科体系,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和“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先后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普通高职毕业生,为冶金行业输送大量高、中级技术人才。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杨乐文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郭志江 |
党委副书记 | 李茂旺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谢向莹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谢翀、彭全、潘山 |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