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校训 笃学诚行,求是创新
本科招生电话 0791-83777800、0791-83777842、0791-83777980
中文名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类型 综合
创办时间 1964年
学校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高校园区嘉言路699号、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嘉言路699号
主管部门 江西省粮食局
现任院长 雷筱芬
知名校友 刘和平
简称 江西工贸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64年江西省粮食学校创建1966年江西省粮食学校撤消;

学院设施学院设施(5)1972年江西省粮食学校复校;

1998年江西省粮食学校更名为江西省工业贸易学校;

2001年江西省粮食干部学校、江西省粮食职工中专学校并入江西省工业贸易学校;

1980年江西省粮食干部学校创建;

1983年江西省粮食职工中专学校创建;

2003年江西省工业贸易学校升格为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江西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互联网学院成立。

俯瞰图俯瞰图一、初创时期(1964.7-1966.7)

校长:赵洪宇,校名江西省粮食学校,隶属江西省粮食厅,正处级建制。此期共招收二届中专生共520人,招收对象为高考生。文革前夕, 两届一同毕业并由国家分配。校址进贤县温家圳。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简陋,除办公楼是简易平房外,其余教学、生活用房场所均由几间粮食仓库改造而成。

二、复办时期(1972-1978.7)

校长:先后分别是陈贻润、涂世礼 此期共招收二届中专生546人,招收对象为高考生。校址:南昌市湾里区。

三、改革发展时期(1978-1995年)

此期仍然是以招收高考生为主。专业主要有四个:财务会计、计划统计、粮油加工、粮油储检,平均每届学生大约在500人,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1978年,学校取得招收普通全日制大专生资格,并于当年招生,直至1988年,共招收8届3个专业571名大专生。1980年,国家粮食部与教育部商定,确定江西省粮食学校为全国重点中专。在江西省,同时获得这个称号的只有4所学校。1983年,校址迁至南昌市新建长凌镇。 1992年,学校在全国开展的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江西省和国内贸易部重点中专。1993年始,学校开始招收小中专生,招收对象是初中毕业生。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6-至今)

自1996年始,学校不再招收高考生,统一为初中生。此期,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学校在国家宏观管理下自主招生,自主推荐毕业生就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扩大,但市场风险增加。学校自1996年始,加快了学校人事分配制度、后勤制度改革,加强了专业建设。专业设置从几十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四个专业猛增至十几个专业,并大胆开设了一些非学校特长的专业。规模以平均每年增长300人的速度急速扩张,各层次在校生近5000人。

1998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西省工业贸易学校,隶属关系、财政资金渠道不变。 2000年,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现名。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7年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单位[7]

办学成果

荣誉称号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1)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四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市精神文明单位”、“南昌市园林化单位”等光荣称号。

学院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列江西省高等院校前列。2004年学院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2003—2005年度江西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2009年继续面向江西和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考的高中毕业生及三校(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

学院因毕业生就业工作成就显著,连续多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广泛加强校企合作,积极稳妥地作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列江西省高等院校前列。学院粮食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历届毕业生均因“敬业精神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青睐。

成果丰硕

近两年,学院教师共立项课题28项,公开发表论文509篇,出版教材67部,申请专利68项;师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03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97项。学院每年举办技能竞赛节以检验教学成果,2017年第十三届技能竞赛节更遴选了44个独具职业特色的技能项目,累计3500多人次参赛,引来多家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其中党委书记万玉青教授主持的教学项目荣获第十五批高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杨文俊老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分别获得省赛一等奖和国赛三等奖,并被省人保厅授予“首席技师”;帅陆军老师荣获2016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等奖;2016年旅游商务系学生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团体二等奖;2017年经济贸易系学生代表学院参加江西省第三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铜奖。

校企合作

学院坚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始终把毕业生“对口就业、精准就业、高端就业”作为检验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最高准则。多年来,学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次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不断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辐射多个产业园区近千家优质企业。学院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帮扶指导,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学院创建和完善了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设施,首批12个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入驻运营。近年来,学院与中粮集团、江中制药、中兴通讯、阿里巴巴集团、人本集团、中国移动通信、正邦集团、江铃集团、奥克斯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历届毕业生凭借“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的特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和青睐。学院每年举办多场综合型毕业生供需双选会和近百场企业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保驾护航。

办学实力

院系设置

六系二部专业建设六系二部专业建设(25)学院设有粮食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与艺术系、经济贸易系、旅游商务系、思政部和公共教学部等六系两部;重点打造粮食工程类专业群、智能制造类专业群、营销类专业群、管理类专业群、物联网应用类专业群、建筑工程类专业群等六大专业群,以专业群的发展带动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共开设粮食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40个专业。

学科建设

学院围绕市场设置专业,共开设40多个热门专业。学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005年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2004年被推荐为教育部“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指定培养学校;粮食工程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优势专业,也是省内独有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倡导并推行“学历与技能并重,文凭与证书兼得”的办学理念,现已建立江西省职业综合培训、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等多项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培训基地和考试鉴定中心。学院已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我院三年级大专学生可参加“专升本”考试,合格者可直升本科院校深造,也可就读我院武汉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本科和函授本科,毕业时取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止2021年1月,学院有教职工500余人,18个职能部门。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能工巧匠2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1人,江西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教师1人,洪城工匠1人,全国粮食行业师德标兵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粮食院校明星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专业带头人10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省级高职教育教学专家库10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教师百余人。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型”教师为主体,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2]

杰出人才

江西省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奖:熊科[8]

教学建设

学院教学、实训、生活和课外活动设施齐全:校内实验实训场所97个,校外实习基地112处,其中粮食工程、数控技术、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等七个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职业培训教育基地;147个网络多媒体教室;2902台高级教学用计算机;建有省内高职院校最大的图书馆,馆藏图书77.18万册;一个四百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一个三百米跑道运动场,一个多功能室内体育馆,十几个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学生公寓有单独的卫生间、洗漱间,配有组合家具、饮水机、宽带网、热水器、空调等;校园110、银行、邮政、电信、医务所、超市、洗衣房等生活服务功能齐全。

全程育人

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21)学院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诚信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学院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院开展时事、国防、安全、法律、心理等知识讲座,拓展大学生的多元视角,提升综合知识;长年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着力开展学院品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提升学生艺术人文素养,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子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搭建广阔的成长成才平台。

奖助政策

学院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一档4000元/年、二档3000元/年、三档2000元/年)、学院奖学金、学院助学金、勤工助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生特殊困难助学基金等多种奖助学项目。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万玉青

党委副书记、院长

雷筱芬

党委副书记 彭锐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何锐

党委委员、副院长、工会主席

赵淑华

党委委员、副院长
宋小兵、刘国红、胡晖
党委委员、院长助理

艾苏龙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官网[3]

知名校友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万玉青

党委副书记、院长

雷筱芬

党委副书记 彭锐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何锐

党委委员、副院长、工会主席

赵淑华

党委委员、副院长
宋小兵、刘国红、胡晖
党委委员、院长助理

艾苏龙

学院校训

刘和平刘和平刘和平,香港时事评论员。江西南昌人,毕业于江西省粮食学校大专班财务会计专业,由于没有做会计的天赋——至今为止扳着手指头算不清十个数,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深圳,成为一名“流浪记者”。后又再跨过深圳河,到香港,在香港文汇报从事社论撰写工作。现为深圳卫视特约时事评论员。

学院校歌

校训:笃学诚行,求是创新。

校园环境

学院校歌:《同心创辉煌》

词条图册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7)

学院地处风景秀美的英雄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前湖高校园区,园区东临江西母亲河赣江,北依南昌著名的风景区梅岭,学院占地面积540亩。

该校拥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300米跑道运动场,现代化室内体育馆,篮球场18个、网球场4个、排球场8个。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