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江西文艺干部学校开办,设戏剧科、音乐科、舞蹈科和创作室等部门。
1957年,江西省政府建立“江西戏曲学校”、“江西文化艺术学校”,设赣剧班、采茶戏、京剧、戏曲音乐、电影放映等专业,校址设在南昌市老福山。
1960年,成立江西文化艺术学院,设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校址设在南昌市子固路。
校园环境(7)1962年,学院与附属戏校合并,改称江西文化艺术学校,设戏科、音乐、美术、戏剧编导、京剧、赣剧、采茶等专业。
1963年,学院各系改为科,同时成立了舞蹈科。
1968年,学校撤销。
1973年秋,学校复办,校名定为江西省文艺学校,校址在新建县石岗镇。
1979年秋,校部整体由石岗迁至蛟桥,恢复成立了音乐、美术、话剧、京剧、赣剧、采茶、舞蹈和政治文化教研等科室,开设了七个专业班。
1988年10月,江西省文化厅决定江西省文艺学校、江西省电影学校、江西省文化干部职工中专合署办公。
2002年4月,经江西省政府比准,以江西省文艺学校为基础组建“江西艺术职业学院”。[4]
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2013年,学院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5]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据2019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共有10个教学系部,开设12个高职专科专业。[6]
教学系部 | 专业 |
---|---|
音乐系 | 音乐表演 |
舞蹈系 | 舞蹈表演 |
戏剧系 | 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 |
美术系 | 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美术 |
综合艺术系 | 空中乘务、国际标准舞、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
戏曲系 | 戏曲表演 |
中专部 | ----- |
基础部 | -----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 |
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 | -----[6] |
教学系部 | 专业 |
---|---|
音乐系 | 音乐表演 |
舞蹈系 | 舞蹈表演 |
戏剧系 | 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 |
美术系 | 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美术 |
综合艺术系 | 空中乘务、国际标准舞、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
戏曲系 | 戏曲表演 |
中专部 | ----- |
基础部 | -----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 |
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 | -----[6] |
截止2019年,学校共有在岗教职员工29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人,硕士52人;3人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2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宋运成[8]
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潘苏南、吴婷等[9][10]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龚为民等[11]
截至2019年10月,学院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12]
国家级实训基地:艺术表演生产性实训基地[13]
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赣南采茶戏、戏曲表演(赣剧)[6][14]
省级特色专业:舞蹈表演
科研成果
2017年,学院立项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省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4项。[5]
2018年,学院立项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
学校校徽为圆形,配合数字“1951”,月牙形的白色区域用绿色“S”线破开,与上部绿色构成字母“Y”的变体,为“艺”字拼音首字母。标志中间圆形图案是太极图阴阳鱼的变化,整个标志代表学院总体形象。[15]
校徽
崇艺尚学、德艺双馨[15]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高澜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杨潮兴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李杰、廖旭 |
资料来源:2022年3月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官网[16][17]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高澜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杨潮兴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李杰、廖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