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沿革一览表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
1952年12月,南昌市政府决定筹建南昌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招收全市各类干部进修学习。
1953年2月,南昌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正式成立,时任南昌市市长张云樵兼任校长。
1958年,江西省政府和南昌市政府先后批复组建成立南昌市业余大学,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成为中国首批、江西省第一所成人高校,时任南昌市市长张云樵兼任校长。
1962年5月,南昌市业余大学改名为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
洪都大学
1958年4月,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指示南昌市委成立洪都大学。
1958年9月,在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江西中等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南昌市第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洪都大学。
1963年8月,洪都大学撤销,成立南昌中等教师进修学校,与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统一领导,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南昌市教师进修学院
1963年9月,南昌市教育局决定南昌市教师进修学校与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合署办学。
1968年11月,南昌市业余文化学校全部迁往清江县,并入清江“共大”。
1973年4月,江西省革委会办公室下发文件,同意恢复南昌市业余大学。
1978年8月19日,南昌市委批准将南昌市业余大学改为教师进修学院。
1980年1月20日,南昌市委决定恢复南昌市业余大学,与南昌市教师进修学院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洪都职业大学
1981年5月,南昌市教师进修学院、南昌市函授学校并入南昌市业余大学,成为业大的进修部和函授部。
1983年9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南昌市业余大学为基础,创办洪都职业大学。
南昌高等专科学校
1986年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南昌市人民政府,同意将洪都职业大学改名为南昌职业大学。
职教师培训基地(2)1992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将南昌职业大学改名为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叶春浓为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光焰任校长。
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
1977年,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年,改革开放的前夕,中国进入复苏的大好局面。
1977年12月22日,成立了以单发喜同志为首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筹备小组。
1978年2月,正式创建江西师院南昌分院。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1984年1月11日,江西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江西师院南昌分院改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
同年4月,学校向省政府和国家教育部申请筹建南昌技术师范学院,得到教育部的批准,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将原报告的校名“南昌技术师范学院”改定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育部下发文件规定,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坚持本科和专科两种学制并存,并确定学院归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
1985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江西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本科院校建制,规定暂时保持专科学制,本科专业设置再按规定程序报批。
1987年9月,学校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首届“电子电器”本科专业学生入校。
12月,国家教委发(1987)教计字211号给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确定学校“以本科为主,本、专科并存”办学,学生发展规模为3000人,由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
1996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中国职技本科高师和江西师范类院校的唯一代表,出席中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办学经验。
200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中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成为中国19个该重点基地单位之一,标志着学校成为培养中国职教师资的领军院校之一。
2005年底,学校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获得国务院学位办通过,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8年,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来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被评为“优秀”水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02年5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改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002年6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南昌市政府决定以南昌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筹建南昌科技大学。
2003年,南昌市决定将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筹建南昌科技大学,并开始启动红角洲新校区建设。
2004年2月,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政府先后批复,将同样起源于原南昌市业余大学的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006年10月,南昌高专成建制整体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现了两校实质性的全面融合,南昌高专成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在新校区红角洲校区办学。
2008年,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来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被评为“优秀”水平;同年,国务院批准学校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09年,学校党委和行政决定由筹建南昌科技大学转为筹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0年,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学校的“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开始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
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4年,由江西省属南昌市管高校正式转为江西省属省管高校行列,正朝着省部共建(教育部与江西省共建)的行列迈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时期
2012年3月29日,国家教育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2年8月16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进入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
2014年1月,划归省管;10月24日,获批组建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4年12月5日,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5年9月21日,入选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是江西省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入选院校。
2016年9月22日,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正式合作建设孔子学院,这是中国在摩洛哥创办的第三所孔子学院。
2016年1月7日公布“2016年中国高校科研质量(FWCI)单指标表排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列全国第75位,江西省高校第2位。
2017年12月,学校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对学校扎实的教学工作、明显的办学成效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8]
2019年3月,学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跻身拥有ESI前1%学科的高校行列。
2021年,被列为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院校。
截至2022年5月,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0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35项;获批发明专利131项。[2]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开始年月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基于FRET二芳烯分子的合成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
刘刚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巯基点击化学制备植物油基水性UV固化树脂及性能研究 |
申亮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天然磷酰糖肽及类似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与酶抑制活性研究 |
孙麒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活性自由基聚合与巯基-烯点击化学结合制备腰果酚基光固化树脂 |
程传杰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基金 |
纳米PEDOT衍生物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刘聪聪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新型两亲性二芳烯荧光分子的合成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蒲守智 |
2014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新型含氮官能团光致变色二芳烯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蒲守智 |
2014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光控二芳烯荧光探针的合成、结构与性质关系及应用研究 |
范丛斌 |
2014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高性能导电聚噻吩衍生物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徐景坤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7-去氮核苷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肖强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新型光可调控联萘酚类手性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其应用 |
孙晓霞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基于氮杂环-卡宾类有机配体的新型蓝光铜配合物的分子设计、结构调控及光学特性 |
夏红英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应急管理项目 |
强吸收、长寿命铜配合物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光学性能 |
赵丰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核苷二磷酸糖的新型合成方法研究 |
孙麒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调控三重态能级构筑新型较强发光效率的长寿命铜配合物---分子设计、合成及光学特性 |
赵丰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以糠醛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备可自修复聚合物的研究 |
程传杰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低气味高可再生碳含量植物油基巯基-烯UV固化涂料 |
申亮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细粒锂云母的浮选及浮选过程固/液界面结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刘跃龙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新型(Mo, W)(S, Se, Te)2/石墨烯二维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
徐景坤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异核苷的连续流动化学合成工艺研究 |
肖强 |
201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界面聚合构建一维纳米结构PEDOTs及其与TiO2复合材料的光解水性能 |
陈帅 |
201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二芳烯结构的阳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刘刚 |
201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插层过渡金属硫族化物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电容特性 |
周卫强 |
201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新型力色团的力致变色智能涂层材料的研究 |
高飞 |
2018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金属铱配合物的苯硫酚荧光探针的多功能化及应用 |
张道彬 |
2018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长寿命室温磷光特性的高对比度力致变色一价金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
陈钊 |
2018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含荧光基团新型多功能二芳烯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环境离子识别和生物成像研究 |
蒲守智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本征自修复导电PEDOT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学性能 |
徐景坤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催化不对称氧杂Diels-Alder反应及其在新型手性吡喃(糖)核苷类似物设计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
毛志杰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新型二芳烯有机框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
范丛斌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辅酶ThDP分子构建高效杀藻剂的研究 |
何海峰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雌激素调节成年雄性斑胸草雀前脑核团电生理活动和突触可塑性对鸣唱行为的影响研究 |
王松华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氧杂蒽染料的比率型重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
刘刚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氧空位过渡金属氧化物/稀土二维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电容特性 |
周卫强 |
201901 |
“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合作培养签约(2)学校创建油墨实验研发中心,与江西蓝海文具有限公司、常熟市和甸文化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圆珠笔油墨生产基地,学校研发的“常熟油墨”已经成为国内圆珠笔油墨行业的第一品牌,通过了欧盟EN71-9标准,抗衡了欧美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常熟油墨”企业是国内圆珠笔油墨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有“中国油墨王”之称,产销量为1200吨,居世界第一,世界市场占有率约70%,21世纪初,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人们所用的绝大多数圆珠笔,都是该校研究开发的。
学校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为导向,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改良种猪遗传特性,产业经济效益4.25亿元;学校与国家检验局合作,研制的新型细菌显色培养基成为国家标准;学校与北京陆桥合作,开发的三种细菌检测试剂替代进口产品,年产值超1000万元;学校与维新涂料合作,开发的水性集装箱涂料项目,一举解决跨国公司20年未能解决的难题。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开始年月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基于FRET二芳烯分子的合成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
刘刚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巯基点击化学制备植物油基水性UV固化树脂及性能研究 |
申亮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天然磷酰糖肽及类似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与酶抑制活性研究 |
孙麒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活性自由基聚合与巯基-烯点击化学结合制备腰果酚基光固化树脂 |
程传杰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基金 |
纳米PEDOT衍生物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刘聪聪 |
2013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新型两亲性二芳烯荧光分子的合成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蒲守智 |
2014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新型含氮官能团光致变色二芳烯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蒲守智 |
2014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光控二芳烯荧光探针的合成、结构与性质关系及应用研究 |
范丛斌 |
2014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高性能导电聚噻吩衍生物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徐景坤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7-去氮核苷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肖强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新型光可调控联萘酚类手性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其应用 |
孙晓霞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基于氮杂环-卡宾类有机配体的新型蓝光铜配合物的分子设计、结构调控及光学特性 |
夏红英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应急管理项目 |
强吸收、长寿命铜配合物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光学性能 |
赵丰 |
2015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核苷二磷酸糖的新型合成方法研究 |
孙麒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调控三重态能级构筑新型较强发光效率的长寿命铜配合物---分子设计、合成及光学特性 |
赵丰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以糠醛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备可自修复聚合物的研究 |
程传杰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低气味高可再生碳含量植物油基巯基-烯UV固化涂料 |
申亮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 |
细粒锂云母的浮选及浮选过程固/液界面结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刘跃龙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新型(Mo, W)(S, Se, Te)2/石墨烯二维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
徐景坤 |
2016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异核苷的连续流动化学合成工艺研究 |
肖强 |
201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界面聚合构建一维纳米结构PEDOTs及其与TiO2复合材料的光解水性能 |
陈帅 |
201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二芳烯结构的阳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刘刚 |
201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插层过渡金属硫族化物二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电容特性 |
周卫强 |
2017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新型力色团的力致变色智能涂层材料的研究 |
高飞 |
2018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金属铱配合物的苯硫酚荧光探针的多功能化及应用 |
张道彬 |
2018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长寿命室温磷光特性的高对比度力致变色一价金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 |
陈钊 |
2018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含荧光基团新型多功能二芳烯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环境离子识别和生物成像研究 |
蒲守智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本征自修复导电PEDOT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学性能 |
徐景坤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催化不对称氧杂Diels-Alder反应及其在新型手性吡喃(糖)核苷类似物设计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
毛志杰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新型二芳烯有机框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
范丛斌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辅酶ThDP分子构建高效杀藻剂的研究 |
何海峰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雌激素调节成年雄性斑胸草雀前脑核团电生理活动和突触可塑性对鸣唱行为的影响研究 |
王松华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氧杂蒽染料的比率型重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
刘刚 |
20190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氧空位过渡金属氧化物/稀土二维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电容特性 |
周卫强 |
201901 |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
省科研创新团队:有机功能材料知识创新团队
平台性质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批准部门 |
国家级培训基地或中心(2个) |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 教育学院 | 2000年 | 国家教育部 |
全国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 | 体育学院 | 2002年 | 国家体育总局 | |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 | 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1年 | 国家农业部 |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 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协同创新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2014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 | 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 | 通信电子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 | 材料与机电学院 | 2005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江西省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药学院 | 2017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 | 江西省水性涂料工程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4年 | 江西省发改委 |
江西省水产品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7年 | 江西省发改委 | |
省级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1个) | 江西省生物医药分子及检测仪器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 | 2012年 |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财政厅 |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 江西省高等学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药学院 | 2006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江西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8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 江西省职业教育研究院 | 教育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江西省八一精神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学院 | 2012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
江西省数字化社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文学院、旅游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软件动漫学院 | 2014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
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 | 江西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软科学研究基地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2014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 江西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 文学院 | 2015年 | 江西省文化厅 |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 江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教育学院 | 2015年 | 江西省社科联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 江西传统工艺研究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2019年 | 江西省文化厅 |
硬件设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郭杰忠致词
截至2019年5月,学校现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8.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493.86万元,纸质图书266.17万册。建有校内教学实验及实训场所29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65个。其中,文科综合、基础化学、电子电工、基础物理4个为校级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基础化学、电子电工、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平台性质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批准部门 |
国家级培训基地或中心(2个) |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 教育学院 | 2000年 | 国家教育部 |
全国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 | 体育学院 | 2002年 | 国家体育总局 | |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 | 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1年 | 国家农业部 |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 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协同创新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2014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 | 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 | 通信电子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 | 材料与机电学院 | 2005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3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江西省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药学院 | 2017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
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 | 江西省水性涂料工程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4年 | 江西省发改委 |
江西省水产品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7年 | 江西省发改委 | |
省级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1个) | 江西省生物医药分子及检测仪器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 | 2012年 |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财政厅 |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 江西省高等学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药学院 | 2006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江西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8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 江西省职业教育研究院 | 教育学院 | 2003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江西省八一精神研究中心 | 历史文化学院 | 2012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
江西省数字化社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 文学院、旅游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软件动漫学院 | 2014年 | 江西省教育厅 | |
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 | 江西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软科学研究基地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2014年 | 江西省科技厅 |
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 江西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 文学院 | 2015年 | 江西省文化厅 |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 江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教育学院 | 2015年 | 江西省社科联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 江西传统工艺研究院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2019年 | 江西省文化厅 |
馆藏资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52年,截至2013年,图书馆建筑总面积64300平方米。其中枫林校区拥有第一图书馆、第二图书馆和实验楼电子阅览室等馆舍,红角洲校区新图书馆即将投入使用。图书馆设有办公室、资源建设部、流通部、信息与技术咨询部、期刊阅览部、红角洲校区管理部等六个部门。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图书借阅、参考咨询、代查代检、定题服务、文献传递和读者教育等文献信息服务。有工作人员56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管理员18人。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77.18万册;电子图书约1416711册,中文电子资源25个,外文电子资源9个,共包含子库93个,音视频资源173962小时。[9]
《职教论坛》杂志是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2014、2017版、2020版)、2020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7版、2020版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社科院期刊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色化发展案例选编》,《职教论坛》“继续教育”栏目2020年分别获“江西省2020年度期刊优秀栏目”,华东地区“优秀栏目”,获得江西省优秀社科期刊、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等荣誉。[10]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主要设有:政治经济、法律研究、历史文化、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语言文字、高等教育、高职研究、旅游研究、文学艺术、教学基金课题等栏目;“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栏目2018年获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
《地方文化研究》杂志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该刊以板块替代栏目的形式刊发有关地方文化的专题研究论文,涉及地方学术思想、区域社会文化、文化专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领域。
截至2021年4月,学校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有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并选派学校教师到中国国(境)外进修、访学、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赴中国国(境)外大学学习交流;2016年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每年举办孔子学院优秀学生来学校夏令营学习与文化交流活动。[2]
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23个教学单位,有66个本科专业招生,涉及有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9个学科门类。[11]
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 |
日语 |
|
翻译 |
|
商务英语(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法语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 |
音乐表演 |
|
舞蹈编导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软件动漫学院 |
动画 |
数字媒体艺术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音乐学 |
|
虚拟现实技术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汉语国际教育 |
|
广告学(含职教师范方向) |
|
广播电视学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师范)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含职教师范方向) |
|
会计学(国际会计) |
|
人力资源管理 |
|
管理科学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网络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人工智能 |
|
物理学(师范)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物联网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 |
应用化学(含职教师范方向)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涂料工程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建筑学(五年制)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工程造价(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 |
生物工程 |
|
食品科学与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 |
制药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药学 |
|
药物制剂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材料与机电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化学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机械电子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法学(企业法律实务) |
|
社会工作(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师范)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电子商务(含职教师范方向) |
|
物流管理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国际导游) |
旅游管理(含职教师范方向) |
|
酒店管理(国际酒店)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环境设计(含职教师范方向) |
视觉传达设计(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服装与服饰设计(含职教师范方向) |
|
工艺美术(含职教师范方向) |
|
动画(含职教师范方向) |
|
美术学(师范)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国际教育学院 |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12] |
所在学院 |
专业名称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 |
日语 |
|
翻译 |
|
商务英语(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法语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 |
音乐表演 |
|
舞蹈编导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软件动漫学院 |
动画 |
数字媒体艺术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音乐学 |
|
虚拟现实技术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汉语国际教育 |
|
广告学(含职教师范方向) |
|
广播电视学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师范)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 |
会计学(含职教师范方向) |
|
会计学(国际会计) |
|
人力资源管理 |
|
管理科学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网络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人工智能 |
|
物理学(师范)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物联网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师范) |
应用化学(含职教师范方向)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涂料工程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建筑学(五年制)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工程造价(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 |
生物工程 |
|
食品科学与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 |
制药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药学 |
|
药物制剂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材料与机电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化学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机械电子工程(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法学(企业法律实务) |
|
社会工作(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师范)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电子商务(含职教师范方向) |
|
物流管理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国际导游) |
旅游管理(含职教师范方向) |
|
酒店管理(国际酒店)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环境设计(含职教师范方向) |
视觉传达设计(含职教师范方向) |
|
服装与服饰设计(含职教师范方向) |
|
工艺美术(含职教师范方向) |
|
动画(含职教师范方向) |
|
美术学(师范)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国际教育学院 |
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12] |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 ;ESI全球前1%学科1个 [57] ,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十二五”高水平学科1个,“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2]
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中,2015年申报):
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涵盖“化学工程工艺职教师资培养项目”、“漆艺美术与设计职教师资培养项目”两个博士培养学科专业)
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政、法律、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可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位);自设:德育学、教育经济学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自设:信息系统与管理、法律科学与管理、商务管理、休闲管理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学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自设: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制药化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含:电路与系统、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物理电子学理论与应用、光电技术) |
音乐与舞蹈学 | 音乐学(含: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舞蹈学(含: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
美术学 | 美术学;自设:美术理论、漆艺术、油画艺术、综合材料绘画 |
设计学 | 设计艺术学;自设:工艺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含多个二级学科) |
数学 | 数学(含多个二级学科) |
生物学 | 生物学(含多个二级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含多个二级学科) |
非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
应用化学(工学学位)、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教育学学位)。
四、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硕士(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政、法律、音乐、美术、体育等12个学科领域)、艺术硕士(涵盖艺术理论、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电影、广播电视艺术等8个领域)、旅游管理硕士、国际商务、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工程、药学、工商管理
五、职业学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
课程教学论(含语文教学方向、数学教学方向、英语教学方向、历史教学方向、物理教学方向、法律基础教学方向、思政教育教学方向等7个教学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训练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应用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
江西省有特色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
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美术学
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艺术学
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化学、教育学
省高校“十一五”重点一级学科:应用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材料学
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美术学、工商管理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政、法律、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可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位);自设:德育学、教育经济学 |
工商管理 |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自设:信息系统与管理、法律科学与管理、商务管理、休闲管理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学 |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自设: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制药化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含:电路与系统、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物理电子学理论与应用、光电技术) |
音乐与舞蹈学 | 音乐学(含: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舞蹈学(含: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
美术学 | 美术学;自设:美术理论、漆艺术、油画艺术、综合材料绘画 |
设计学 | 设计艺术学;自设:工艺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含多个二级学科) |
数学 | 数学(含多个二级学科) |
生物学 | 生物学(含多个二级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含多个二级学科)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736人,其中专任教师145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27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5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大国·工匠、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金牌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金牌教授、江西省金牌青年教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40余人次。[2]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支林、汪胜前、许杨
全国优秀教师:刘雄仕[1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蒲守智、肖强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支林、黄教珍、肖强
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多树旺、李丽清、支林
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寇焱、张继恒、欧阳忠明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熊向源、刘刚、蒲守智
“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郭杰忠、蒲守智、邓金根、徐景坤、肖强、刘国栋、支林、曾斌、吴军[14]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晏学明、王晓季、申亮、蒲守智、刘国栋、刘刚、肖强、徐景坤、熊向源、汪胜前
江西省教学名师:舒斯会、支林
江西省模范教师:郑鹏武
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支林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胡小强、闵旭光、李健宏
江西省教学团队:药学一流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会计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教学创新团队、视觉传达设计引领的美育教育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篮球课程教学团等[15]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类、课程思政师范类等课程102项。54个专业参加江西省第二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其中五星级本科专业3个,四星级本科专业13个。获国家级或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80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5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12项。[2]
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旅游管理
国家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制药工程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
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项目: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美术设计、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柔性自动化、化学分析
国家级“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
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会计学、音乐学
省级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教育技术学、化学、制药工程、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英语、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15]
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电工、计算机基础、旅游管理
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
创新实验区:依托‘校办企业’平台的旅游管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药工程学研产相结合"3+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研究—实践型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设计学
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篮球课程教学团队等
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篮球》、《漆画》、《古代汉语》、《电子工艺训练》、《文学概论》、《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微生物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微生物学》、 《文学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工艺训练》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模拟电路》、《中国文化史》、《古代汉语》、《现代教育技术》、《形势与政策》、《电路基础理论》、《线性代数》、《药剂学》、《DV影视制作》、《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设计》、《大学英语精读II》、《招贴设计》、《VB.Net 程序设计基础》、《生物化学》
专业名称 |
专业所在院系 |
---|---|
艺术设计 |
美术学院 |
旅游管理 |
旅游学院 |
音乐学 |
音乐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英 语 |
外国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应用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与电子学院 |
摄 影 |
通信与电子学院 |
专业名称 |
专业所在院系 |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艺术设计 |
美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与电子学院 |
制药工程 |
药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美术学 |
美术学院 |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在校生规模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62人(含一本、二本和留学生),研究生1350余人,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另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本专科生资格。学校以“明德精业”为校训,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江西省高校前列。
2004年以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参加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健美操锦标赛、中国大学生运动会、“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力学以及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际、国内各类竞赛活动,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266项。特别是学校体育类的健美操项目,刷新了中国最高纪录,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健美操比赛,获10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等共计23个奖项、国家奖项204个,其中金牌28块;省级奖项166个,其中金牌84块;培养了国际级运动健将2名、国家运动健将11名、一级运动员63名,并输送了4名健美操国家队队员,2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竞技体育最高荣誉奖---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其中在2005年,学校健美操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中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实现了中国健美操项目世界金牌的“零”突破,被国家体育总局两次授予“特别贡献奖”。
近年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已与省内外200多家行业协会、企业、中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开办校企合作实验班等方式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关系。先后与浙江亚龙教育装备有限公司合办“亚龙职教师资培养班”,与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联合开办了“卓越涂料工程师”班,与江西省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协同合作举办“金牌讲解班”,与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得雨集团合作办学,组建“瓷上绘画班”,与浙江九洲药业合作开办“九洲药业班”等等,借助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多个平台,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单位协同培养人才,形成校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机制,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在众多省级和国家级的相关专业和行业的大赛中获得佳绩,多名同学荣获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
近五年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171项,2018年我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46位,我校教师教学竞赛成绩全国排名249名。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中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连续三年位于江西省前列,“蚊所未吻——青蒿驱蚊产品”创业团队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为江西摘得唯一一个金奖。“桃醉井冈”创业团队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最具网络人气”单项奖及国赛银奖,其项目事迹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学校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41个专业参加江西省第一轮(2015—2018)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的专业4个、第二的专业6个、第三的专业9个、第四的专业10个,排名前四的专业占到71%。
截至2022年5月,近五年,学校研究生及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121项,2021年该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60位。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中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连续六年位于江西省前列,每年学生参与数都超过总学生数一半以上。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1金8银22铜,两次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先进集体;在全省大赛中获17金27银24铜,连续6年获评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连年排名江西省高校前列;获评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科技厅“众创空间”。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重点支持建设地方示范性职业院校、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被江西省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中心。截止“十二五”期末,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84期,培训职教师资11308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
学校积极参与国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遣派教师赴国外访学。21世纪初,学校已与英、美、俄、澳、加、法等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被英国政府授予江西省首家海外教育中心。与英国布莱福德学院、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莱姆顿应用技术学院、Bradford College、北大西洋学院合作开办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是江西省第一个可获国际社会公认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教育项目。学校还承办了非洲国家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将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先进理念带向了海外。
截至2017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芬兰、瑞士、丹麦、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印度、韩国、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分别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合作办学、互认学分以及教师进修、教师交流互访、学生交换学习及游学交流、合作研究等项目。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并派遣本校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并鼓励学生赴国外大学学习深造。2016年9月,学校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正式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标志着学校首所海外孔子学院正式成立。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展硕士学位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新的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具有招收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留学生的资格。现有来自于俄罗斯、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进修汉语或接受学历教育。学校还先后举办了多届中美、中日和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职业教育考察团也多次来校交流,洽淡合作项目。
专业名称 |
专业所在院系 |
---|---|
艺术设计 |
美术学院 |
旅游管理 |
旅游学院 |
音乐学 |
音乐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英 语 |
外国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应用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与电子学院 |
摄 影 |
通信与电子学院 |
专业名称 |
专业所在院系 |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艺术设计 |
美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与电子学院 |
制药工程 |
药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美术学 |
美术学院 |
校训
明德精业
诠析:明德以立范树标,精业以利众济群
校歌
《我的stnu》——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之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遥想荜路蓝缕,开垦一片天地,穿越红土风雨,走过彩虹万里,桃李不言啊,下自成蹊,少年少年问路而来,追梦追梦而去!独树一帜,我的stnu,明德精业,我的stnu,一代代学子,不息啊川流,前波后浪飞花,织出锦绣织出锦绣!织出织出锦绣!
点击斗转星移,刷新青春日记。今日有凤来仪,明天彩霞千起。青出于蓝啊更胜于蓝,少年少年踏歌而来,扬帆扬帆而去。我的stnu,明德精业,我的stnu,一代代学子,不息啊川流,前波后浪飞花,织出锦绣织出锦绣!织出织出锦绣!
校赋
作者:李雷
盛世中华,大学逾千;今赞我校,气度不凡:源于豫章书院,历千年历史,发轫江西大学堂,承百年基业,起于业大,兴于职教,立于师范,隆于科技。沧桑巨变一甲子,领军职教谱华章。
中央民族乐团来我校举办专场演出(3)美哉,江科师大!赣水之滨匡庐南,物华天宝多俊才。承青云之笔,连豫章书香;观滕阁落霞,察世界风云。建学尊师,振人文以彰耀;崇文重道,逢治世而挺生。申硕更大,评估夺优;学脉滥殇,风流尽享。追踪上哲,发起先声;心怀天下,豪气干云。巍巍乎,江南职师之摇篮;赫赫矣,学子青睐之天堂。校训无忘兮:“明德精业”;校风永铭兮:自强自新。
秀哉,江科师大!香樟蕤蕤,荫翳匝地;修林屹屹,翠色欲滴。觅春亭上接紫气,寻芳园中论辩急。图书馆畅游中外,艺术楼古今隽永。活动中心,琴棋书画;体育场馆,活虎生龙。九曲长廊,四季书声朗朗;世纪广场,常年和气融融。春时百卉争妍,翠柳含烟;夏则绿荫蔽日,枝叶生凉;秋笼丹桂清香,沁心神爽;冬被皑皑白雪,妖娆异常。花前竹下,书声与乐声互奏;湖畔桥边,山色共水色争辉。
壮哉,江科师大!职技高师,享誉华夏;科技师范,鳌头独占。广揽俊彦,大雅小雅绰绰盈门;遍纳贤明;龙韬虎韬怡怡满园。文史法旅,争芳斗艳;通电化建,奇葩竞绽。外语国际,光华斐斐;教体音美,硕果累累。食品医药,头角渐显;经管数计,声名播远。名师执教,专家治学。知行并重,唯科学是举;中西兼收,独文明是求。“厚德博学”,常款款以耽书;“教书育人”,亦陶陶而废寝。盛哉,江科师大!山不在高,下罗飞凤凰;水不在深,前湖走蛟龙。人文丰蕴,生机无限;“立志高远”,青胜于蓝。数模、力学、挑战杯,捧金夺银;电子、程序,诸设计,人才辈出;健美操硕果,寰宇叹之;更有创新创业、歌舞模特、中英文演讲,如百花齐放,万舸争流。课内课外俱丰富,天高路阔任驰骋。今日读书,郁郁乎斯文;他年置业,洋洋乎盛德。
噫嘻!一简汗青,承几代之夙愿;杏林耕耘,创百世之风流。赞曰:明德精业兮“三特”奇,职教普教兮双飞翼。红色摇篮哺栋梁,特色校园翘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