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药俗

樟树药俗

中文名 樟树药俗
遗产类别 民俗
目录导航

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樟树药俗

所属地区: 江西 ·宜春·樟树市

申报人/申报单位:宜春市樟树市

遗产级别: 省

药俗概述

中医俗和中药俗也成为最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一个文化领域,它所承载的已远远超出了“医”与“药”的本身,它折射出的文化魅力及其丰富内涵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讨,以至于世代传承、发展。三、经济价值,樟树药业谱写了樟树古代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篇章,今天仍然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所在地区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的南缘,自古至今为“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是北进南昌,南取吉、虔,东窥闽、浙,西逼湘东的兵家必争之地。

药俗发展

樟树药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厚凝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勇于开拓创新的“樟帮”药业人员,高尚严明的药业道德帮规和精益求精的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形成了别具一格、独领风骚的樟树药俗,以药材交易的历史沿革为主线,代表了樟树药文化的历史渊源。三国时,樟树开始有药摊出现,唐代辟有药墟,至宋,已形成药市,至明,则有“药码头”之称,至清代,樟树已成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所”,民国时,中医被限制,中药无销路,药材生产和交易均呈衰败之势,即便如此,樟树仍为全省药材之总市场,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年一度的全国药交会,其参与地域之广,来者之众,成交品种、金额之多,均居全国南北药材市场之冠,于是“药都”之名渐肇,并为海内外药界同仁所接受、所推崇。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樟树药俗,也许只有走近它,才能更了解它。“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樟树,自古以来是北进南昌,南取吉、虔,东窥闽、浙,西逼湘东的兵家必争之地。起于西汉的樟树药业,至清代有“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誉。“一个包袱一把伞,出门当老板”、“只见伢崽去,不见伢崽归”等谚语,形象地描绘出樟树药商外出闯天下的艰辛。

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樟树药业的繁荣:“药不到樟树不灵,药不到樟树不齐”,樟树药帮形成了樟树药俗,它包括药材交易风俗、中药炮制工艺、药膳、药业信仰等。樟树药俗所承载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医”与“药”的本身,它折射出的文化魅力及丰富内涵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探讨,以至于世代传承。

除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药交会,樟树还有药王会,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和八月十五举行。相传这两天分别是药王孙思邈的诞辰和樟树药业始祖葛玄“白日飞升”之日。在此期间,各药号老板、先生都到三皇宫为药王先师拜寿,群众大多前往药业祖山阁皂山祭祀葛玄。药王会期间主要活动为祭祀药王、戏班唱戏、打拳舞狮等,常持续三天左右,通常有数万人参加。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樟树市药俗研究协会获得樟树药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