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中文名 沈阳化工大学
ABC排名 第266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
外文名 shenya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学校类型 理工类
硕士招生电话 024-89386567
校长 许光文
本科专业 47个
主管部门 辽宁省
主要院系 16个学院(部)、直属机构
知名校友 尚冰、王晓纯、张立君、纪馨芳、徐国臣、赵军、胡富申、孟明扬、王志平
简称 沈阳化工、SYUCT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沈阳化工校园风光沈阳化工校园风光(17)

沈阳化工大学始建于1952年7月15日,建校时校名为“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校址原选定沈阳市铁西区尚武街3号(现爱工南街11号),当年设化工、机械、电机3个专业科。

1953年10月,学校隶属中央重工业部,更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化学工业学校”。学校留学生教育最早起于1953年,1953年至1954年共招收14名朝鲜留学生来校学习。

1953年至1958年,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化工科、吉林工业学校染料专业和分析专业、大连工业学校电机科、沈阳市化工学校等相继并入学校。

1956年国家组建化学工业部,学校由隶属重工业部转为隶属化学工业部。

校园一隅校园一隅1958年8月10日学校升格为本科正式建立“沈阳化工学院”,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60年6月,经辽宁省委批准,学院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抚顺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并入学校,学校业务领导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1年8月中科院辽宁分院撤销,学校业务划归辽宁省科委领导。

1962年4月,学校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校名改回沈阳化工学院,大连工业专科学校并入该校。

沈阳化工大学旧貌沈阳化工大学旧貌1970年12月至1978年6月“文革”中,学校被迫迁至抚顺市办学,原抚顺工学院、抚顺石油学校并入学校,学校更名为“抚顺化工学院”。

1978年7月,学校迁回沈阳恢复原校名“沈阳化工学院”,学校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

1982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3年春,学校组织团员青年深入中小企业,为企业解决科技难题,首开中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先河。[9]

1986年开始与外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8年8月,国家调整高等学校管理体制,该校管理体制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1992年开始与国内外一些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于1999年8月开始筹划新校区扩建工作,学校新校区扩建被列为“1999年辽宁省优先用地计划项目”,1999年12月学校完成一期征地,2000年8月完成二期征地。学校新校区于2000年4月动工兴建,社会投资方出资建设和管理的、所有权归学校的大学生生活城于2001年4月动工建设,2001年11月学校正式迁入新校区办学,是辽宁省最早迁入新校区办学的高校。

2006年7月,学校从社会投资方中提前收回了大学生生活城的使用、管理权,实现了学校对后勤的有效、有序管理,走在了辽宁省高校的前列。

2010年1月21日,沈阳化工学院由于通过教育部评定,正式更名为沈阳化工大学。

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7月,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组建的辽宁精细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二期名单。

2017年1月,沈阳化工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的“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7月,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0年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2021年12月,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10]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23日,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3人;外籍院士、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等腾飞学者6人,振兴学者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11人次;省优秀专家、省攀登学者、省领军人才、省特聘教授、省“兴辽英才计划”、省“百千万”人才等130余人次;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90余人次;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师团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15个。[11]

国家教学名师:李志义

全国模范教师:吴剑华

全国优秀教师:吴剑华、陈建发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金志浩、付广艳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李文秀)、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团队(金志浩)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能源与化工产业技术教师团队(许光文)

辽宁省教学名师:李志义、李文秀、邹广华、陈晓东、郭瓦力、付广艳、王国胜、张建伟、樊立萍、谢彦红、赵立群、高巍、吴静、金志浩、殷淑秋、申延明、孔祥文、方庆红、佟玉平

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李文秀)、电气自动化教学团队(樊立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团队(金志浩)、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付广艳)、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谢彦红)、高分子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赵立群)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建有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5个辽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辽宁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级本科优势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级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6个辽宁省级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7个辽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18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

学校建有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建设综合实训培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社会工作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环境工程、制药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社会工作、能源化学工程等

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化工原理、过程控制工程、数据库原理、物理化学、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分子物理、化工热力学、工程材料、“毛邓三”概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与实验、高分子化学、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辽宁省级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装备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

  • 教学成果

2019年,学生在“挑战杯”大赛、创新创业年会、机械设计大赛、化工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省级学科竞赛获奖216项。

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含一项合作完成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9]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础生物学系列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实践(2013年)等

院系设置

根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学院(部)16个,开设招生本科专业47个,学科专业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涵盖工、理、管、经、文、法、医等7大学科门类。[9]

学院(部)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产业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理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沈阳化工大学体育部

沈阳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门类

1

金融学

4年

经济学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4年

经济学

3

国际经济与贸易(对俄贸易方向)

4年

经济学

4

社会工作

4年

法学

5

英语

4年

文学

6

应用物理学

4年

理学

7

化学

4年

理学

8

应用化学

4年

工学

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年

工学

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年

工学

11

测控技术与仪器

4年

工学

12

材料化学

4年

工学

13

金属材料工程

4年

工学

14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4年

工学

1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年

工学

1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4年

工学

17

复合材料与工程

4年

工学

18

能源与动力工程

4年

工学

19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4年

工学

2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年

工学

21

电子信息工程

4年

工学

22

电子科学与技术

4年

工学

23

人工智能

4年

工学

24

自动化

4年

工学

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年

工学

26

软件工程

4年

工学

27

网络工程

4年

工学

28

物联网工程

4年

工学

29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年

工学

30

化学工程与工艺

4年

工学

31

制药工程

4年

工学

32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4年

工学

33

能源化学工程

4年

工学

34

油气储运工程

4年

工学

35

包装工程

4年

工学

36

林产化工

4年

工学

37

环境工程

4年

工学

38

水质科学与技术

4年

工学

39

食品科学与工程

4年

工学

40

安全工程

4年

工学

41

生物工程

4年

工学

42

工程管理

4年

管理学

43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4年

管理学

44

应急管理

4年

管理学

45

工商管理

4年

管理学

46

会计学

4年

管理学

47

设计学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4年

艺术学[12]

学科建设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产业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理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沈阳化工大学体育部

沈阳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合作交流

序号

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门类

1

金融学

4年

经济学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4年

经济学

3

国际经济与贸易(对俄贸易方向)

4年

经济学

4

社会工作

4年

法学

5

英语

4年

文学

6

应用物理学

4年

理学

7

化学

4年

理学

8

应用化学

4年

工学

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年

工学

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年

工学

11

测控技术与仪器

4年

工学

12

材料化学

4年

工学

13

金属材料工程

4年

工学

14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4年

工学

1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年

工学

1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4年

工学

17

复合材料与工程

4年

工学

18

能源与动力工程

4年

工学

19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4年

工学

2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年

工学

21

电子信息工程

4年

工学

22

电子科学与技术

4年

工学

23

人工智能

4年

工学

24

自动化

4年

工学

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年

工学

26

软件工程

4年

工学

27

网络工程

4年

工学

28

物联网工程

4年

工学

29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年

工学

30

化学工程与工艺

4年

工学

31

制药工程

4年

工学

32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4年

工学

33

能源化学工程

4年

工学

34

油气储运工程

4年

工学

35

包装工程

4年

工学

36

林产化工

4年

工学

37

环境工程

4年

工学

38

水质科学与技术

4年

工学

39

食品科学与工程

4年

工学

40

安全工程

4年

工学

41

生物工程

4年

工学

42

工程管理

4年

管理学

43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4年

管理学

44

应急管理

4年

管理学

45

工商管理

4年

管理学

46

会计学

4年

管理学

47

设计学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4年

艺术学[12]

科学研究

截至2019年12月,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共涵盖53个二级学科,另有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辽宁省二级重点学科8个,2014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被列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建设行列

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3]

专业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工程管理、会计、工程硕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与动力)

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化学工程与技术

辽宁省二级重点学科: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科研机构

根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中国国外3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留学生来自世界30余个国家。[9]

科研成果

学术资源

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等40余个,学校是“辽宁精细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联盟”和“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 ”的牵头单位。[9]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化工材料与高端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蒸发过程控制与优化技术实验室

辽宁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化工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化工过程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稀土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稀土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工业环境-资源协同控制与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化工静态混合反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技术转移推广中心:辽宁省化工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辽宁(中日)新材料技术转移推广服务中心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大学战略管理研究基地、行业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与实践基地

沈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市流量计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市高分子塑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沈阳市重点实验室:沈阳市无机分子基材料化学(国际)重点实验室、沈阳市先进陶瓷制备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沈阳市先进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校园文化

根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数百项,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数千项。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上奖励17项,获其它省部级科技奖近百项, 授权专利成果1100余项。[9]

2019年,学校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重点基金项目、科技部中日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军委科技委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10项,获批国家发改委创新产业链等项目和经费支持近1300万元。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单管四旋静态混合管式氯醇法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及装备(2005年)

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静态混合苯硝化工艺扩大至工业化(1999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Survivin 抑制剂--新型三萜类类似物(2014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油气集输的新一代智能优化管控集成平台(2015年)

学校领导

  • 图书馆藏

图书馆图书馆截至2019年12月,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932万册,电子图书26.83万种,电子期刊2.18万种。2018-2019学年,图书馆共接待入馆读者34.27万人次,总借还图书约12.23万册,电子文献访问量420.48万次。有CNKI 中国知网、SciFinder 数据库、SpringerLink、美国化学会 ACS 数据库、英国皇家化学学会 RSC 数据库等中外文数字资源25个,电子文献年均下载量67.9万多篇。

  • 学术期刊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沈阳化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刊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站)上网期刊。

学报主要栏目有化学与化学工程、生物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和数理科学等。[14]

现任领导

  • 校训

强学力行,喻理求真

强学要求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攻书莫畏难”的勇气,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古往今来,有作为的知识分子,无一不是经历了“强学”的过程,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强学”是青少年成才的必由之路。

沈阳化工大学校训沈阳化工大学校训力行要求要勤于实践,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力行也是建立在自觉性的基础之上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至于行而止矣”,都说明了实践在求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强学力行体现了高校培养人、教育人的客观规律。

喻理要求通过教与学要通晓理论。人们认识事物,接受知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要上升为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感觉事物。不仅要“知”,更重要的是“识”,即掌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开发出理性的智慧,而不单是经验的累积,通过归纳与演绎使各门知识融会贯通,使教与学的水平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求真,即探索、追求真理,是人的道德品质和治学态度的统一。是高等教育追循和实现的最高境界。人们要真正认识世界、探求客观规律,获取真知,就得求真。真理同谬误相对,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求学治学的过程即求索的过程,人在求索中将获得身心智能的全面发展,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将受到洗礼。

“强学力行,喻理求真”切中学教,育人之要,也是对马克思的经典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 校风

勤奋,求实,进取,创新

  • 校歌

骄傲与荣光

——沈阳化工大学校歌

白炜词

占海 曲

沈水之阳,盛京西望,这里是美丽的地方。

紫气东来,深情一往,这里是出发的地方。

莘莘学子,琅琅课堂,这里是难忘的地方。

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热爱化工,向往炼厂,这里是感恩的地方

强学力行,勤奋成就,梦想喻理,求真刻苦,赢得希望。

牢记教诲,汗水滋润。思想不忘,嘱托奋斗,创造辉煌。

我们创新无限,我们放飞理想。

我们朝气蓬勃,我们斗志昂扬。

我们重托在肩,我们整装远航,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

我们栉风沐雨,我们灿若朝阳,我们在这里生活,我们在这里成长。

化大以我而骄傲

在这里翱翔。化大以我而骄傲

我以化大而荣光,我以化大,而我以化大,而荣光,荣光!

历任领导

杰出校友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王强
校长 许光文
副校长 笪可宁、金志浩、杨学印
纪委书记 孟宪梅

资料来源:2022年3月7日沈阳化工大学官网[15]

学校排名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王强
校长 许光文
副校长 笪可宁、金志浩、杨学印
纪委书记 孟宪梅

获得荣誉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名

职务

任期

沈阳化工大学(2011.11—2014)

逄玉俊

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1.11—2014

沈阳化工大学(2010.1—2011.11)

吴剑华

党委书记

2010.1—2011.11

逄玉俊

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0.1—2011.11

沈阳化工学院(1978.5—2010.1)

吴剑华

党委书记

2003.8—2010.1

逄玉俊

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3.8—2010.1

于千

党委书记

1988.7—2003.8

吴剑华

院长、党委副书记

1999.3—2003.8

牛季凡

院长

1995.5—1999.3

季善义

代院长、院长

1988.4—1995.5

杨俊超

党委书记

1983.11—1988.10

张国义

院长

1983.6—1987.6

杨惠民

党委书记

1981.2—1983.10

艾鸿铭

院长

1979.5—1980.10

抚顺化工学院(1971.8—1978.4)

陈梦轩

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1972.12—1976.3

宋诚

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1971.4—1972.12

沈阳化工学院(1962.9—1971.4)

谢登宏

党委书记

1966.2—1967.1

杨惠民

代党委书记、代院长、院长

1962.9—1967.1

周玉兰

党委书记

1962.9—1964.7

辽宁科学技术大学(1960.7—1962.9)

周玉兰

党委书记

1960.7—1962.9

柳文

校长(兼任)

1960.7—1962.9

沈阳化工学院(1958.8—1960.7)

周玉兰

党委书记

1958.8—1960.7

黄琦

院长(兼任)

1958.8—1960.7

沈阳化学工业学校(1952.7—1958.8)

王志先

党总支书记

1957—1958

亓国治

党支部书记、校长

1952.7—1958.8

张珍

校长(兼任)

1952.7—1955.1 

获得排名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名

职务

任期

沈阳化工大学(2011.11—2014)

逄玉俊

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1.11—2014

沈阳化工大学(2010.1—2011.11)

吴剑华

党委书记

2010.1—2011.11

逄玉俊

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0.1—2011.11

沈阳化工学院(1978.5—2010.1)

吴剑华

党委书记

2003.8—2010.1

逄玉俊

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3.8—2010.1

于千

党委书记

1988.7—2003.8

吴剑华

院长、党委副书记

1999.3—2003.8

牛季凡

院长

1995.5—1999.3

季善义

代院长、院长

1988.4—1995.5

杨俊超

党委书记

1983.11—1988.10

张国义

院长

1983.6—1987.6

杨惠民

党委书记

1981.2—1983.10

艾鸿铭

院长

1979.5—1980.10

抚顺化工学院(1971.8—1978.4)

陈梦轩

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1972.12—1976.3

宋诚

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1971.4—1972.12

沈阳化工学院(1962.9—1971.4)

谢登宏

党委书记

1966.2—1967.1

杨惠民

代党委书记、代院长、院长

1962.9—1967.1

周玉兰

党委书记

1962.9—1964.7

辽宁科学技术大学(1960.7—1962.9)

周玉兰

党委书记

1960.7—1962.9

柳文

校长(兼任)

1960.7—1962.9

沈阳化工学院(1958.8—1960.7)

周玉兰

党委书记

1958.8—1960.7

黄琦

院长(兼任)

1958.8—1960.7

沈阳化学工业学校(1952.7—1958.8)

王志先

党总支书记

1957—1958

亓国治

党支部书记、校长

1952.7—1958.8

张珍

校长(兼任)

1952.7—1955.1 

词条图册

党政届 纪馨芳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石保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张杰辉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化明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王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杨学海 抚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徐国臣 大连市政府秘书长
何明洲 大连市文联副主席
学术界 王晓纯 北方工业大学校长
赵军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徐龙鹤 沈阳博美达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志平 锦西化工研究院院长
李付刚 沈阳化工研究院中间体研究室主任
刘冬雪 沈阳化工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孟明扬 高级工程师,中国化工网特聘专家
企业界 尚冰 中国电信党组书记、总裁
张立君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福祥 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迎波 丹东申海塑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黄虎林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兼人力资源部部长
张英民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杜秉光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许晓军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张兆群 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秉军 哈尔滨轴承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常年财务顾问
夏世林 北京九州同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富申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孙江燕 上海新阳电子化学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
刘红 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