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浪潮中,传统财经类高校的发展面临挑战。我国经济学的学生人数和研究人数已是世界第一。高等财经教育不能囿于“象牙塔”,要和经济、社会、科技、民生紧密结合;要与国家、社会、市场充分互动,缩短财经教育、财经研究与财经实践之间的距离。
“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代表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最高水平。在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战略深入推进大背景下,这是多所高校共谋发展的一次创新性探索,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争创一流,也可作为一种有益经验推广至其他学科。
2017年11月16日,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成立大会暨高端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6所综合类与财经类高校在湖北武汉结盟,共同加入“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
来自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综合类与财经类高校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在论坛作主题报告。[1][2]
湖北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韩习祥表示,在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战略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在教育部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指导下,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发起成立的全国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无疑是高校间携手应对挑战,共议一流、共商发展的一次具有重大探索意义的创新性实践,其成果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争创一流,其组织模式更可作为一种有益经验推广至其他学科。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6所综合类与财经类高校共同加入,代表了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最高水平。相信齐聚各家之长的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将会为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争创世界一流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表示,在2017年高等财经教育年会暨第八届高等财经教育高峰论坛上,全国50余所财经高校代表提出了成立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的初步构想,该构想得到了高等财经教育分会理事会的批准,也得到了教育部的积极肯定和支持。教育部做出指示,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共识与影响,要尽可能的吸纳更多综合性大学进入该联盟,以形成全面参与财经一流学科建设的机制。
辽宁大学副校长孙士国表示,相信通过我们联盟这一平台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谋发展,必将加快财经一流学科建设步伐,为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
成立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旨在担负起两个使命:
一是科学分析现有财经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与标准,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力争使联盟成为一个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行业服务的重要智库,做好研究咨询、服务决策工作,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咨询意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持续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通过定期持续交流与深入合作,促进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财经学科在办学机制、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兄弟高校深度融合发展,支持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发出更为强劲的财经声音。[2]
高校所属地区 | 高校名称 |
湖南 | 湖南大学 |
辽宁 | 辽宁大学 |
天津 | 南开大学 |
福建 | 厦门大学 |
湖北 | 武汉大学 |
浙江 | 浙江大学 |
广东 | 中山大学[4] |
高校所属地区 | 高校名称 |
北京 | 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 |
上海 |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湖北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财经学院 |
安徽 | 安徽财经大学 |
重庆 | 重庆工商大学 |
辽宁 | 东北财经大学 |
广东 | 广东财经大学 |
黑龙江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河北 |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金融学院 |
河南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吉林 | 吉林财经大学 |
江西 | 江西财经大学 |
甘肃 | 兰州财经大学 |
内蒙古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山东 |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管理学院 |
四川 |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
新疆 | 新疆财经大学 |
浙江 |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广西 | 广西财经学院 |
贵州 | 贵州财经大学 |
湖南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商学院 |
江苏 |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 |
天津 | 天津商业大学 |
陕西 | 西安财经学院 |
云南 | 云南财经大学[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