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明堂方300尺,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分3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
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1]古今明堂对照图
据载,公元688年春,武则天排斥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此地建明堂。随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显示了盛唐建筑的极高水平。公元695年1月17日,失宠的薛怀义得知武则天与新宠御医沈南缪在宫中作乐,醋意大发,于当日起更后,赶到天堂放火,火势迅速蔓延到明堂,天明时,两大建筑化为灰烬。
20世纪80年代经考古发掘,发现明堂、天堂中心柱础保存完好。
在洛阳民间,曾流传着这样说法,武则天爱洗澡,但不喜欢在木盆里洗,非得要一池温泉作为自己的沐浴之处,也就是说,武则天洗澡的地方大得惊人。其实,老百姓口中说的武则天洗澡池,是在1986年出土的一处遗址。
明堂复原图
那年,洛阳市准备修建市公交公司的大楼,地址选在了中州路和定鼎路之间的一块地方。一天,施工队正在施工,当挖到一处房子的地基时,一个工人忽然发现了深埋土中的一块矮矮的古砖,他放下铁锹,顺着这块古砖,使劲扒拉扒拉,一段砖墙便露了出来。
洛阳城是中国千年古都、龙脉所在之地,随便一锹下去可能就会挖出稀世国宝,所以,这个工人立刻叫身旁的同事过来观看。
人们逐渐围拢上来,看着这段有些弧度的古砖墙,人们开始议论纷纷。突然,一个人说道:你们看,这会不会是武则天的洗澡盆呀?没想到,此言一出,竟博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原来,这处遗迹距离1975年发现的唐朝天堂遗址不远,人们很容易就把这里和天堂联系到了一起。据记载,天堂是武则天所建,所以,看到弧形砖墙,人们便自然地也将这处遗址,想成了武则天的洗澡池。
听说挖到了遗迹,文物专家闻讯赶来,立刻组织了专业的发掘,一块块弧形的古砖渐渐露出土面。这些古砖样式的遗迹全部用夯土筑成,从规模上判断,专家们断定这个建筑物原来的形制一定庞大无比。
由于地处洛阳市区,专家们分成几个小组连夜进行发掘。发掘后期,几处遗迹连在一起,竟然形成了一圈圆形夯土遗存,而且越清理,整个遗迹的面积越大。历经几个昼夜,整个建筑遗迹终于清晰地显露在世了人面前,丈量它的尺寸,足有一万平方米!
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洛阳人开始专程赶来观看这处遗存。更多的人开始议论,这个被专家扫来扫去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史料和一系列的分析,考古专家得出结论,这处被老百姓戏称为武则天澡盆的遗迹,正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建筑——明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于1986年10一12月配合洛阳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与定鼎路相交的东北角,发现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
遗址为深浅厚度不同的夯土殿基,中心有一圆形大拄坑。殿基上面堆积分为三层。
第一层地表土,厚o.0 5一o.5米。杂灰土内台砖瓦碎片、煤渣,局部为现代墙基,深至殿基夯土面上。
第二层黄褐色,厚o.1一o.4米。土质较硬,包含物较少,出少数明清资片及碎砖瓦片。在这一层共发现41座现代墓,均打破了殿基夯土。
第三层:黄色,厚o.08—1.3米。土质纯净,坚硬,为平夯夯筑,夯层厚o.1一o.12米。在局部地方为灰褐色夯土,内合杂质较多,有白灰渣、铁渣、少且砖瓦碎片等。
殿基为红褐色夯土,因基址地面多为现代建筑物所压,发掘面积受到一定限制,现揭露出来的殿基东西长约54.7、南北长约45.7米。从发掘出的西南角夯土边测量,推测两边的夹角为45度,结合钻探资料,推测整个殿基可能是八边形。
在夯土殿基的中心位置,发现一圆形大柱坑,坑口直径9.8、向下深0.I 5一o.2米,口径缩小,出现一个二层台,宽o.6米。自口至底逐渐内收,内径6.16米,距夯土面4.o 6米。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每块青石长2.40、宽2.30米左右,厚约1.5米。柱石外围刻细线两局,外围直径4.17、内团直径3.87米。在东、西、南;北四面刻有定方位的方向线,方位角358度。柱石中心有一方形柱槽,边长o.78、深o.4米 (柱坑被近代墓打破,墓底在柱石面上,故往坑外壁砌传被拆除一段.将柱格用砖填平j。另外,在柱石的西北、东南、西南三块石板L分别凿一圆形柱孔,直径均为o.3米,西北的一孔深o.16米,内填细沙.厚o.04米;东南一孔深o.23米。填沙厚o.I米;西南一孔深o.25米,孔内未填沙。
柱坑底部周围有砖砌短墙,呈八角形.为单砖错缝平铺,高o.35一o.8米。砌砖残留5一11层,多为7层,在柱坑底部堆积有厚o o 8一o.6米的木炭灰。灰层中出有方锥形铁订,长10一28厘米。铁锔子,长22厘米。
另外,在整个殿基夯土面上。出现四条边线,即夯土与夯土之间有一条宽约3—5厘米的松软土,土色也稍有不同,将殿基自中心在坑至外边缘分为五部分.经钻探证明各部分夯土厚度不同。自柱坑边缘至第一条线,宽约8米,夯土坚硬、纯净,夯层厚o.08米,总厚10米;第二部分,宽6.5米,夯打硬度较差,夯层厚o.08米,总厚1.2米;第三部分,宽7.9—8米,夯土质量与第一部分相同,总厚4.8—8米;第四部分,宽3.8—4米,夯土质量与第三部分相同,总厚1.3一1.4米;第五部分(即殿基最外部分),宽11.6—11.7米,夯土颜色较杂,局部地方含有生土块、瓦片和白灰渣等物,夯层厚o.08一o.15米,总厚1.50一4.2米。以上各部分夯土质量、厚度不同,可能与建筑物各部分承重不同有关。
明堂遗址初为隋之乾阳殿,唐高祖武德四年(62t)秦王李世民平王世充之乱,焚乾阳殿。 高宗麟德二年(665)依旧址造乾元殿。武后垂拱四年(688)毁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广三百尺。凡有三层,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亭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柿、萨、检、棍,借以为本,至之以铁索。盖为鸳鸳,黄金饰之,势若飞荔。刻木为瓦,夹时漆之。明堂之下,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号“万象神宫”。武后在此宴治群臣,受朝贺,发布政令。又于明堂北造天堂,以贮佛像。天册万岁元年(695)正月,火烷天堂延及明堂。复命更造明堂、天堂。万岁通天元年(696)三月新明堂成,号曰“通天官”。玄宗开元五年(717)幸东都,更明堂为乾元殿。开元十年复以乾元殿为明堂。开元二十七年毁明堂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二十八年佛光寺火,延烧廊舍,改新殿为合元殿。
我们发掘的这一殿址的方位、形制、建筑特点,与有关文献记载的明堂(开元三十八年改称含元殿)颇相符合。首先从它的位置来说,文献记载明堂建于乾元殿旧址,在应天门内,即官城的中轴线上。距应天门为200步(《大业杂记》),或20 3步(《元河南志》。折合294米,或301米。由应天门至夯土遗址实测距离为40 5米,且馅在中轴线上,同时考虑到由应天门至乾元殿,今间尚隔有永泰门和乾元门,二门也应占一定的距离。因此,实际距离与文献记载也比较接近。
再从基址中心的大型柱坑来看,底部铺有巨大的柱石,应是明堂立中心柱的位置。而后在开元二十七年毁明堂上层,撤去中心柱,改修下层为新殿,从发掘出的夯土基址里八边形,推测新殿形制可能为八角楼。
明堂遗址的发现,是迄今洛阳隋唐东都城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为我们研究隋唐东都宫殿的形制、规模及建筑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的,为进一步弄清官城内宫殿的布局,并逐步复原宫城、皇城内的建筑,有了确切的标志。
一、中心遗址大厅:
1986年考古发掘明堂基址,是六圈八边形的夯土台基,在明堂遗址中心为圆形的巨型大柱坑,坑口直径9.8米,逐层内收,坑底直径6.16米,深4.06米。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石外围由两圈刻度线,外圈直径4.17米,内圈3.87米。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榫眼,在柱础石外侧有包砖呈八边形,外围是夯土。整个遗址坑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和酥碱,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采用轻钢架结构进行保护,基本上不改原柱坑的外观。
二、正北:沿革厅——钩沉辑古,千年不竟
前方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盛唐时期所做的《明堂赋》。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礼制建筑,用作接见群臣、发布政令、大享祭天之所,是古代礼制建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唐代时期的明堂是最为恢宏壮丽的建筑之一,唐代刘允济和李白均曾写过明堂赋,赞美这座壮观的建筑。
接下来是明堂建筑历朝历代发展的外观样貌。
武周时期,武则天以“自我作古,用适于事”建明堂,在形制,结构,规模的方面,将明堂这一古代重要的礼制建筑,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巅峰高度。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毁乾元殿,造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四面各宽三百尺,有上下三层,下层象时,各随方色;中层通贯。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时期,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
三、西北:大享厅——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大享厅,位于明堂的西北侧,主要展示的是武周时期在明堂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明堂即是武则天的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是武则天皇权的象征。
那些我们的大享厅里,首先设置了一个武皇宝座十万朝乐的体验区,再现了一代女皇上朝的盛大场景。
武则天自与高宗共同执政算起,前后执政了半个世纪主要生活在洛阳,可以说武则天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都是在洛阳谱写的,那么也都发生在这座明堂里。
前方式武则天在明堂受朝时的微缩场景,再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打破世俗,赫令群臣,荣登大宝,君临天下的无上气概。
武则天于公元的687年令薛怀义拆毁李唐时期的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仅仅花费的一年时间,明堂就建造完成了,距史书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
但可惜的是,武则天花费的巨大的财力和精力的明堂,毁于公元695年,很快明堂重建,并于696年的3月完工,由于这次新修的明堂贡奉的是武氏族人,所以也叫做武周明堂,又称通天宫。
四、正西:政绩厅——娥眉气宇,天下胸怀
明堂遗址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为政绩厅,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登基,极具政治才能的她总结唐太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自己辅佐高宗20年的经验教训,比照前朝与当今,制出了施政大纲十二条,也就是我们面前所看到的——建言十二事,稳定了社会,造福了百姓,为后来一些执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武则天统治时期,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云集各地精英于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数日。在他执政之后,又开设了武举。武则天在位的15年间,基本能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这里的互动体验区,各位游客可以重返大唐,感受武周盛世的威严。
五、西南:文化厅——蔚然唐风
来到文化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面装饰有二十个汉字的墙壁—武皇造字,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在文字上大胆改革,增减前人笔画,从其独创却广为使用的二十个汉字中,不难窥见其才气与非凡智慧!其中日月当空这个字念zhao,是武则天当初为自己起名字所用,因为日月当空普照大地,所以叫照。
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南缑山之巅,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
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在思想还是物质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盛行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图案,工艺饰品普遍使用花卉图案,结构图活泼自由,丰满圆润!唐代女性的服饰,确实是浓艳、大胆、奢华、雍容大气、标新立异。
六、正南:城建厅——象天法地,辉赫有截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南宋初年,宋金争夺洛阳,城区毁于战火。隋唐洛阳城前后沿用时间长达五百余年。由宫城,皇城,东城,外郭城等几部分组成。
在天字轴线上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筑——明堂与天堂。形成了隋唐洛阳城最为辉煌壮丽的景观。
在进入一层时,我们看到遗址坑的时候,有跟大家提到巨木十围的说法,就是说的明堂中心柱的尺寸,现在我们这里虚拟设计了通天柱的剖面装置。柱体就是有多层巨木包裹合围而成,以榫木连接,铁箍围合。以此来展示当年气势恢宏的通天柱,让我们再次领略盛唐的奢华。
七、东南:休息区(卫生间)
八、正东:影院
明堂一层东厅——影视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弧幕影院之一,该弧幕荧屏长达28米,宽4米,为大家带来超震撼、广画幅、宽视域的全新体验。
九、东北:规划厅
1、L显示屏:
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一五”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及大遗址综合保护与科技示范区,同时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名单。武周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核心区内的中轴线上,以隋唐洛阳城遗址“一区一轴”的规划为基础,传扬洛阳武周明堂大遗址的保护理念,整体性地展示和宣传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文化价值。这个L型的展示屏所展示的正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明堂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