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3月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
200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增建了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2]
周恩来纪念馆成为淮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成为江苏省和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胜地。每到清明的时候,淮安的每所学校都会去周恩来纪念馆来瞻仰我们这位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他当时那种胸怀和精神,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生无私奉献,为国为民。开馆以来,周恩来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100万人次,免费和优惠接待青少年学生团体和军人近50万人次。
整个馆区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馆区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瞻台、主馆、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此外,还有岚山诗碑、海棠林、海棠路、樱花路、五龙亭、怀恩亭、西厅观鱼等。
设计者独具匠心,将西方现代建筑手法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揉合到一起,用无声的建筑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人格风范。该设计曾获全国设计大奖,该项工程也被中国建筑协会评为特别鲁班奖。
主馆
周恩来纪念馆2(52)主馆坐落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上,象征着周总理无私奉献,一生为中国人民着想,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主馆高26米,与南京中山陵、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为同一等级高度。主馆呈四方形,内八角。四方八面体寓意着周恩来的精神普照着我们中华民族。四根花岗岩石柱寓含着周恩来生前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64年和1975年四次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四坡屋顶,看上去可使人联想起古老江淮平原上提水灌田的牛车棚,寓含着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四根柱子支撑四坡屋顶的造型还像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待渡亭。周恩来1910年离家赴东北时曾在运河边的待渡亭候船,然后登舟北上。以待渡亭的形状作为他的纪念馆寓意周恩来从淮安待渡亭走出,最终又回到了他的故乡。
主馆分三层,分别为影视厅、瞻仰纪念大厅和观景平台。底层为影视陈列厅,里面以丰富而详实的图片、实物和电视显示屏,来展示周恩来总理光辉灿烂的一生。沿南边51级台阶就来到了二层瞻仰大厅,周恩来1921年23岁时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当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时年正好是51岁。三层为观景平台,远眺可望古城和馆区风景。如果从上往下鸟瞰,则可见牌楼式的景门和人字形附馆合起来,正好是“八一”的图型,寓意周恩来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之意。
周总理汉白玉雕像大厅内设周总理全身汉白玉座像一尊,连基座高4.7米。纪念厅的蓝色天棚可以让阳光直接射到四米多高的汉白玉坐像上,像的四周由鲜花、长春盆景簇拥,寓意着周恩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附馆建筑呈人字型,面对主馆呈拱卫之势,体现了周恩来是人民的好总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附馆共两层,二楼主要是办公用房,底层设有名人字画厅和影视厅。字画厅陈列展出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书画大家为周恩来纪念馆捐赠的书画作品,影视厅主要放映周恩来生平业绩的影视片。
主馆前的广场上,半圆形的草坪上有一圆形水泥平面,广场如半月,圆形的水泥平面似一轮红日,寓意周恩来光辉业绩与日月同辉。与纪念馆正面隔湖相望的是瞻台,其和主馆、附馆在一条中轴线上,它由廊亭和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剑碑各由四根柱子组成棱形剑头,看似无形胜有形,寓意周恩来的精神、品德、业绩如丰碑永远地矗立在亿万人民心中。纪念馆两侧通过两座桥与入馆道路相连,东侧连接清扬公路,西侧直通城区,可以到达周恩来故居。纪念馆主馆为花岗岩贴面。色彩简洁明快,外观庄重肃穆,与四周的清波绿水交相辉映,象征着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平易近人的高尚情操。另外,整个馆区占地五百多亩,其中五分之四是水面。[4]
周恩来铜像
周恩来铜像广场上的周恩来铜像高度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总高度寓意伟人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铜像由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守仁创作,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题写。铜像重量两吨多。其姿势取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的风范。
在周恩来铜像广场北端是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分上下两层。上层按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格局等比例设计和建造,并按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期间工作和生活时的场景复原陈列,下层为临时展厅和办公用房。
仿西花厅
仿西花厅是经中共中央批准,江苏省委省政府向周恩来百年诞辰的献礼工程,它是1997年1月19日奠基开工,1998年3月5日周恩来百年诞辰时建成对外开放的。它和湖对面南边的剑碑、半岛上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的铜像邓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建筑面积有六千多平方米。仿西花厅的上层是仿制北京西花园的第三进园子的全部建筑,也就是一方四合院。处于最前边的主建筑就是西花厅,也就是北京“西花园”的主建筑。它是周恩来当年会见外宾、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后排由西向东依次是周恩来的活动室、办公室、后厅会客室、邓颖超卧室、邓颖超办公室和周恩来卧室;周恩来办公室门前的一小间是当年总理卫士值班室;两边厢房分别为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亲属和烈士子女的用房。
馆区建筑都由花岗岩外贴面,地由青灰水泥方砖铺盖,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色,象征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清清白白。[4]
纪念岛
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从这里乘游艇,可直达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
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由立志求学、革命历程、建设伟业、晚年岁月、风范永存共五个部分组成,用图片、油画、雕塑及声光电等多种展陈形式,再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周恩来纪念馆在宣传弘扬周恩来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发展旅游事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4月,习近平在江苏视察时瞻仰了周恩来纪念馆,他说道:“像周总理这样的一代楷模,真是我们现在人尤其是党政干部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学习他做人的风范,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再就是做一个革命家。”弘扬周恩来精神,对于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馆区内周恩来生前坐过的红旗轿车
馆区内的飞机
周恩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的作文
周恩来南开学校读书时的成绩表
周恩来用过的照相机和老花镜
中央人民政府的任命通知书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时所穿的两套衣服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家规
《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
在周恩来纪念馆数以千计的馆藏字画中,有一幅中国画《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这幅画因取材于战争时期的周恩来而弥足珍贵。画的作者是现任江苏美协秘书长、中国美协理事的陈世光。
陈世光擅长画马,他画的马在承继前辈大师成就的基础上,着意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奔放的精神气质和着力于中西画法的融合,以书法入画法,以墨色塑体积,充分利用宣纸的渗化性能,着笔时灵动潇洒随意,不刻意求工,不着眼于细节的完整真实,尤重马的神情动势,竭力追求马的灵动、奔放自由之情态,可以称得上是继徐悲鸿之后当代中国画坛又一个画马的大家。
《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的取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美国友人艾德加·斯诺为周恩来摄的一张经典照片。1935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胜利结束。周恩来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不久,斯诺也踏上了苏区的土地。在这里,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中国革命摄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其中就包括这张“到达陕北后的周恩来”。这张照片是周恩来在长征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张,也是不可多得的一张珍贵照片,它真实地反映了戎马生涯中周恩来的威武与精练。陈世光的画将斯诺照片中的周恩来临摹的惟妙惟肖,形神皆备,足见画者的笔力与功底。画中的周恩来头戴八角帽,身着灰色的红军军服,浓眉下闪烁着一双智慧、坚毅的眼睛,双手紧纂着缰绳,坐骑下是一匹膘肥健硕、气宇不凡的灰色骏马。这幅画展示了伟人周恩来作为军事家飒爽英姿与政治家的儒雅俊逸,给观者以穿透时空的丰富遐想和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是陈世光于1997年隆冬专为迎接周恩来百诞辰倾心所作,作品曾参加了1998年3月江苏省文联举办的“纪念周恩来同志一百诞辰书画作品展”。在这次展览后,参展的近百幅书画作品悉数由江苏省文联无偿捐赠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收藏。
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气度汪洋”
在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珍藏着由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题写的两件墨宝。周恩来纪念馆的是“气度汪洋海作胸”,故居的作品是在周恩来逝世十周年(即1986年),刘海粟大师特意为周恩来故居题写的七言律诗:“不朽声巍震九垓,绝伦四海一人才。立身严正留公论,谋国忠勤悴杰魁。悲痛化为群众力,德功无愧万方推。英灵妥矣昭遗爱,松柏常青望继来。”这两幅行揩,充分体现了刘海粟对周恩来深深怀念和无限景仰;从艺术角度看,法度俱备,神完气足,显示了刘海粟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温和醇厚、化博大于平静之中的审美取向,看其雍容的气度、似乎书者已将全部艺术人生的风云变幻凝于胸中,化入笔底,让我们看到了他平静的外表下宽阔如海的胸怀,这两幅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关山月之梅花图
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关山月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创作了这副梅花图。“平生历尽寒冬雪,赢得清香沁大千”既是关山月对梅花的写照,更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这副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关山月素有“当今画梅第一人”之称。他的梅花诗书画结合,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是关山月永恒的真善美和崇高的艺术境界的体现。这幅画是淮安文物征集办公室交给周恩来故居珍藏的。
周恩来故居园内有一株腊梅,据说是周恩来的祖父在周恩来出生那年栽植的。周恩来小时候曾亲手浇培过。如今,这株腊梅每到腊月,花蕾绽放,傲霜怒雪,院里院外,香气袭人。淮安人称之为“一品梅”:梅花,花中一品;周公,官至一品;其德,人中一品。关山月是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两位作者之一。1979年又为人民大会堂东厅创作大幅国画《春到南粤》。关山月1912年生,2000年7月逝世,广东阳江人。原名关泽霈,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从此,在高氏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关山月踏上了对新国画艺术执着追求的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关山月历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画院院长、名誉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是第三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悼周恩来总理诗
在周恩来纪念馆珍藏着一幅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林散之(1897年—1989年)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书画家,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尤其是他的草书,更是冠盖全国,声震华夏,被誉为“草圣”。
这幅作品是以悼念周恩来为主题的五言诗,字字句句显露出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哀痛之情,作品上的斑斑泪痕至今仍清晰可见。整幅作品从思路上看可谓是一气呵成,然而在行书的气势上显然是不连贯的。由此可以看出,林老在书写悼诗的过程中曾数次因过度悲伤而辍笔拭泪。悼诗全文如下:
戾气延中夏,苍茫落大星。天维折一柱,地脚踏长城。八亿人民望,三千世界情。妇孺齐痛哭,遗爱见生平。化悲为力量,将此报英灵。饿溺吾同奋,安危公独膺。松摧风肃肃,月堕泪冥冥。一滴千行下,诗成哀夜灯。公元一九七六年元月十日林散之时七十有九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了。噩耗随着电波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山川顿首,江河呜咽,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1月10日,寓居上海、已七十九岁高龄的林老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悲情四溢,难以自抑。于是,他不顾隆冬的严寒,披上外衣,着家人备好笔墨纸砚,用颤抖的手蘸着泪水书成了这首感人肺腑的五言悼诗。
诗卷书成后,林老一直将其珍藏在自己的身边。八十年代,才将其转呈给扬州外办的一位负责同志,希望他有机会转给周恩来故乡。这位负责同志精心收藏、保管。1992年,周恩来诞辰94周年之际,周恩来纪念馆落成并对外开放。扬州外办的这位同志获悉后,立即将林老的墨宝“悼周恩来纪念”捐赠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以了却林散之老人的生前身后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灵车
2016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一级文物、40年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灵车,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情归厅”展厅正式对外展出。
恩来灵车的原型是解放牌“670”型客车,长8.65米、宽2.54米、高2.95米,自重5吨。该车1976年交付八宝山殡仪馆,加配白色灵床,玻璃棺罩,供重大丧事活动专用。灵车现在的样子,是按1976年1月11日送周总理时的情形装饰的。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为青砖、灰瓦、木结构。
周恩来故居(30)1973年,周恩来又让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吴庆彤同志给淮安县委打来电话,正式传达周恩来关于处理旧居的三条指示:
1.不准让人去参观;
2.不准动员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
3.房子坏了不准维修。
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同志逝世以后,淮安县委根据亿万人民的要求,着手整修周恩来故居,把故居按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时的原貌进行修复,周恩来故居于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在,故居西宅院有“周恩来家世、童年与故乡图片画展”、“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和“开国总理大型图片展”。在“周恩来书画苑”里,展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耀邦等为故居留下的极为珍贵的题词及一大批著名书画家如赵朴初、刘海粟、关山月、唐云、周思聪等为缅怀周总理捐献的字画墨宝。周家的后院,占地700平方米。周恩来童年时期曾随乳母蒋江氏在此种植瓜菜,并在此放过风筝。1997年故居在后院建成了周恩来墨迹碑廊。
“难忘少年谆教诲 常忆征途亲指领”
说起张爱萍,也许大家只知道他是位身经百战、金戈铁马一生的共和国将军,却很少有人了解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军旅诗人、摄影家、书法家。近日,周恩来纪念馆举办了《共和国将军书法作品展》。在展览上,我们展出了一幅张爱萍将军泣血之作《满江红·痛悼周总理》,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气度恢弘,一气呵成,颇有几分大家风范。短短百字的词,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老将军对开国总理周恩来深切哀悼和无限热爱之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周恩来纪念馆内部周恩来是张爱萍非常尊敬的老首长。革命战争年代,张爱萍曾几度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1930年,张爱萍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被党组织秘密安排到上海疗伤。伤愈后,张爱萍要求重返苏区参加战斗。此时的上海白色恐怖,险象环生,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随时随地都有生命的危险。因此,早一天离开上海就等于早一天脱离险境。中央军委在得到张爱萍的请求后,立即转告给了周恩来。一个星期后,周恩来派联络员通知张爱萍,组织上批准了他要求去苏区的请求。这件事令张爱萍终生难忘。50年代,新中国启动研制核导弹计划。周恩来亲自点将让张爱萍担任中央专委委员兼办公室副主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试验总指挥。在走马上任前,周恩来殷切勉励张爱萍说:“你们要埋头苦干,(这)是无名的工作,”张爱萍牢记周恩来的重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领导和策划原子弹核试验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中国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第一代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30)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与世长辞,山河顿首,日月同悲,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张爱萍将军在得知周恩来逝世的噩耗后,悲情四溢,老泪纵横,长夜无眠,他深深痛惜共和国失去一位好总理,对时局忧心如焚。年近古稀的张将军不顾年迈体弱,从床上披衣做起,泼墨濡毫,柄烛执笔,文思泉涌,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首壮怀激越的《满江红·痛悼周恩来》:“愁雾弥天,江海水、怒号翻滚。举世恸、追思勋业,马列开逡。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艰难继、大任系安危,何驾云!惊雷震,天地忿,朔风烈,泪雨淋。四十六年前,重军路引。难忘少年谆教诲,常忆征途亲指领。提劲旅、打破核垄断,攀万仞。”这首词写完后,张将军悲情仍难以自抑,心绪不宁,久久地扼腕长叹。
内部景观《满江红·痛悼周恩来》书好后,张爱萍一直将其精心收藏在身边。1992年,张爱萍在得知周恩来故乡——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落成后,欣喜异常,立即托人将《满江红·痛悼周恩来》赠送给了周恩来纪念馆珍藏。后来,在周恩来纪念馆的恳请下,年届八秩的张将军又欣然为纪念馆题写草书“丰碑”二字。如今将军虽已仙逝,但是,他的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他所敬爱的老首长的故乡,珍藏在周恩来故乡人民的心中。
时间 | 奖项 |
---|---|
2021年6月 | 入选江苏首批100个红色地名[3] |
2020年11月21日 | 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 |
2017年12月 | 被选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2017年11月 | 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
2017年6月 | 入选中国旅游志愿服务“示范基地” |
2017年4月 | 获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荣誉称号 |
2016年7月 | 入选“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 |
2015年10月 | 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 |
2015年7月 | 被授予“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称号 |
2014年1月 | “淮安市劳动模范教育实践基地”荣誉称号 |
2013年11月 | 入选“最美中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景区” |
2012年4月 | 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2011年6月 | 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 |
2000年 | 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
1999年 | 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
1998年 | 被中宣部确定并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1997年 | 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
1996年 | 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
1995年 | 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6] |
时间 | 奖项 |
---|---|
2021年6月 | 入选江苏首批100个红色地名[3] |
2020年11月21日 | 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 |
2017年12月 | 被选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2017年11月 | 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
2017年6月 | 入选中国旅游志愿服务“示范基地” |
2017年4月 | 获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荣誉称号 |
2016年7月 | 入选“我最向往的党史纪念地” |
2015年10月 | 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 |
2015年7月 | 被授予“江苏省双拥示范基地”称号 |
2014年1月 | “淮安市劳动模范教育实践基地”荣誉称号 |
2013年11月 | 入选“最美中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景区” |
2012年4月 | 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2011年6月 | 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 |
2000年 | 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
1999年 | 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
1998年 | 被中宣部确定并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1997年 | 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
1996年 | 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
1995年 | 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6] |
1993年12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7]
1994年5月19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8]
1995年4月2日,时任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9]
1999年10月20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10]
2000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11]
2004年5月2日,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胡锦涛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12]
2004年11月20日,时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13]
2008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吴官正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14]
2009年4月22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15]
2009年6月25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
2019年6月13日,江苏省委常委集体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学习周恩来精神践行初心使命。[16]
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祖籍浙江绍兴,。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北京周恩来故居西花厅周恩来故居,位于北京中南海北区。现址南北长约280米,东西宽约60米,是个长方形的四进庭院。水榭南大门为前院,即一进院,主要是一些服务设施。二进院前面有水榭,三面临水,夏季池中开着朵朵莲花;水榭东北侧是不染亭,亭榭之间以短廊相接。院内植有花草翠竹和苍郁松柏。沿林荫道往前,是二进院的正房和耳房,建在青砖砌筑的台基上,正房廊檐悬挂有“西花厅”匾额。西花厅中间的屋子是会客厅(前厅)。三进院内种有四季花木,栽有桃树、梨树,其中最多的是周恩来喜爱的海棠。院子中间的正房是会客厅(后厅);东耳房第一、二间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寝室,紧靠寝室的屋子是邓颖超办公室;西耳房是周恩来办公室。四进院是辅助设施。
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十分简朴,北墙正中陈列着毛泽东的古铜色半身塑像,靠东西两面墙立着四个书柜,三张方桌拼接的长形会议桌占了办公室的一大部分。会议桌上放着解放军用击落敌机残骸制成的笔筒、笔架、墨盒,这是战士们送给周恩来的。办公桌上的文具盒是工人用五合板做的,批改文件需用的铅笔分别装在一个玻璃杯和用橡皮膏粘合的破笔筒里,办公桌右侧茶几上放着三部电话机。办公室原来没有沙发,现有的这个单人沙发,是周恩来生病后,毛泽东派人送来的特制沙发。
从1949年11月搬进西花厅,直到病重住院,周总理一直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周恩来故居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内。陈运和诗称“清末是这普普通通的住宅小院骤然睁开一双普普通通的浓眉大眼”、“暴风雨里附马巷也同样在成长开始独具长征路长安街的强悍”。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故居大门向北有三间面向西的房屋,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他的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居住在“蝴蝶厅”。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周恩来生前一直反对整修故居,曾多次叮咛赴京的中共淮安县委负责人:“要把我住过的房子拆掉”。他逝世后,中共淮安县委根据淮安人民深切思念的愿望,并经有关方面批准,这才对故居进行了初步维修,并基本保持原貌。
周恩来故居共32间房,占地约1187平方米。故居院内辟有周恩来生平史料展览室,陈列分五个专题:周恩来童年;周恩来家世;周恩来与故乡;瞻仰故居缅怀总理;书画寄深情。三个展室共展出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照片、文物、书画等一百多件。
周恩来祖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劳动路50号。1984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12月21日,陈云题写“周恩来祖居”匾额。
绍兴周恩来祖居祖居为朝南的砖瓦平房,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第一进中间为台斗门,左右为耳房。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原为楼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相传周恩来的祖辈中有一对夫妇寿至百岁,故又称百岁堂。
周恩来曾于1939年3月29日至31日回到祖居,在这里接待过亲友和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演说,召开工人座谈会,并给爱国人士和亲友书写了多幅题词,指出光明前途,号召团结抗日,鼓励青年学习,极大地鼓舞了故乡人民的抗日救国热忱,并填写了周氏宗谱。
祖居重点介绍周恩来1939年春来乡推动抗日救国的事迹。陈列的展品有当年会见绍兴各界人士时用过的六角木桌和书写过题词的长方形书桌,还有续写的周氏宗谱等文物。
纪念馆领导:馆长刘震生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原楚州区)桃花垠永怀路2号
公交线路:8路,10路,60路,63路,65路,67路,618路,游1路,游2路 周恩来纪念馆站
轨道交通:有轨电车1号线 纪念馆站
票价:免费
电 话:0517-85912365
邮政编码: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