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式枚,字晦若,祖籍广西贺县,民初迁来营山。
光绪六年(1880)于式枚中进士,以庶吉士人庶常馆,三年期满,御试,用为兵部主事。
北洋大臣李章慕于式枚之才,条陈调为北洋差遣。于式枚在北洋任职十余年,有关奉章文牍多出其手。光绪二十二年(1896)于式枚随李鸿章参加俄皇加冕典礼并出访德、法、英、美等国,国后授礼部主事,由员外郎授御史,升给事中。光绪二十七年(1901)助奕、李鸿章签订辛丑和约,清帝赏于式枚五品京堂,充任政务处帮提调,大学堂总办,译学馆监督。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鸿胪寺少卿督广东学政,后改提学使,于式枚力辞,乃受命总理广西铁路。光绪三十三(1907)抉升为邮传部侍郎。
当时,政潮激烈。清廷下诏预备立宪。朝野上下均言推行西法。于式枚虽钦命为考察宪政大臣出使德国,对推行西法却持自己的见解,曾两次上疏。向清帝陈言,主张实行宪法。他认为中国固有的成法,有的是与立宪制度相符合的,不可一概否定,如法无常规,必生乱子,而今国事日非是官吏不遵法制以扬其长,不查民情而革其弊的缘故。他主张要象日本、德国君主立宪那样,取彼之上我之短,以史大权旁落,国民干预朝政。他认为国政归于一人则臣民无非分之想,散于众则臣民有竟进之心,不然将会步法国革命的后尘而失败。他向光绪帝建议实行宪政,当兴教育,备人才,择识大体有声望的大臣出任疆吏。他一再政拽出日本明治维新搞二十年才得成功,中国立宪不可急躁冒进,至少应以十年为预备立宪之期,则大局可定。于式枚陈言受朝廷嘉纳,先后被调任礼部侍郎、吏部侍郎。
上海政闻社法部主事陈景仁,主张立宪非常激进,闻于式枚的条陈后,急电告朝廷,请定三年内召开国会,罢于式枚职以谢国人,受到清帝严旨饬责,被撤销职务。于式枚又进言,国家改革处于定之时,央政权应坚定统一。国民识政体知法意者极少,骤然拥有宠大政权的地方议会,横亘于政府与国民之间,纵使被选者不尽是营私武断之人,而国家政权落于落于少数人手中,劫持中外大臣,后患不可胜言。于式枚又用德国君主立宪制度进谏,逐条进行驳议。先后翻译普鲁士宪法全文、官制、位号、等级和两议院新旧选举法,上奏朝廷。
宣统元年(1909),于式枚从德国考察回国,因病告假。张之洞奏荐于式枚堪大用,复任为吏部侍郎,不久转学部侍郎,总理礼学馆事,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
于式枚生性耿介,宽和待人。营山县城禹王宫是湖广籍人的会馆,与于氏宗祠权一墙之隔,为争一墙之地,互不相让会馆诸姓人众钱多势胜,于氏族人欲仗于式枚之力以兴大讼。于式枚回书并引“千封书信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相劝。于氏族人见于式枚无助讼之意而息讼,会馆诸姓为官高位显的于式枚豁然大度所感亦罢争斗之念,双方言和,至今传为美谈。
清亡,于式枚不仕,侨居山东青岛。民2年(1913),清史馆成立,于式枚担任纂修清史稿总阅。未几病终,年63岁。
李宝臣纪功碑歌
恒阳古郡行署旁,一碑屹立支风霜。纪年建中记永泰,文词渐泐犹能详。云我亚相秉王命,世有勋禄兼忠刚。铺敦四凶翊三主,瞿惕威惠怀瀛沧。千二百言自赡密,謏词曲笔难具量。渔阳丧乱起安史,夹河州郡沈戎羌。旄头堕地胡焰尽,余星四散还披猖。阳和鹰眼偶一化,神狐得夜为妖祥。淄青魏博洎幽冀,各拥旄盖凭岩疆。成德一军最悍突,明光十万罗成行。控弦饮马正南下,百缣一掷催归装。射堂竟馘朱司徒,此功信可铭旂常。同功石谶恨不应,幽燕二帝遥相望。归来据险阻兵甲,蟠屈薛李连田梁。辅车势成窟宅定,谓可高卧常山冈。岂知凶德不再世,貙罴生不如封狼。徒资部曲取旌节,同开大镇康王张。蛟龙匣毁奸骨朽,巍然片石经沧桑。独留一事证史阙,题衔特志清河王。摩挲苔碣百感集,蹉跎国步哀中唐。代德以还那可道,风尘澒洞昏东方。威弧不弦斧钺钝,徒恃文物縻豪强。凌烟图画紫薇券,一一狎视争腾骧。更勒丰碑纪勋绩,追逐方召参翱翔。峨峨西平与义阳,庶几无愧桓文襄。华州曾颂李全谅,成都复纪韦南康。此外文字仅罗列,何啻中国纷蜩螗。八纮一裂不可止,颠倒功罪由文章。陆萧正色拒赵魏,几人岳峙中书堂。鄦公之铭出吏部,无乃少损日月光。矧兹幕府颂功德,岂容著手为低昂。百年运会一分合,燕将语在非微茫。章武昭肃恢大纲,手持魁柄临八荒。蔡齐并潞齿神剑,河朔猘子眠如羊。《淮西碑》付段文昌,《卢龙铭》敕李赞皇。英卫之勋燕许笔,两朝将相何堂堂。文石无言任雕刻,谁留秽恶传芬芳。从来上策在自治,罪言盍忆司勋郎。
成都浣花草堂杜少陵祠
大雅千秋在,遗祠倚近坰。苍茫中兴日,寥落少微星。故宅空文藻,斯人具典型。池台换尘劫,无恙竹林青。
地旧华阳县,基仍宝应朝。元猿愁落日,孔雀望凌霄。何处千间厦,当年万里桥。空庭荡春色,独立黯魂销。
海内兵戈满,天涯岁月孤。西来严仆射,北望李司徒。寄兴聊题壁,忧时独论都。蓬莱何可到,冷梦逐青梧。
江上三年病,人间万事非。魂随星使节,血惨汉臣衣。桂岭谁通问,松州正合围。秦川秋信早,乱定几曾归。
杖策知何適,抽簪此暂留。白杨多废垒,青草又扁舟。将帅还燕蓟,风骚失应刘。无端人世感,江水日悠悠。
等是三川客,飘零滞一乡。死生房太尉,羁旅汉中王。江汉堪终老,彭嘉各异方。白鸥如可狎,真欲赋沧浪。
云影琴台暮,溪流剑阁春。变衰余草木,澒洞莽风尘。涕泪宣光事,江湖稷契身。汉南连灞上,极目正愁人。
未许驰千里,还期赋五车。寒归华表鹤,晚钓锦江鱼。军府凭看画,中朝久绝书。平生江海志,吾道有樵渔。
不唾青城地,何来碧玉京。残年思杜曲,故国忆兰成。天地独怀古,君臣方论兵。短衣抚长剑,狂顾意纵横。
落拓瞻鸿碣,羁孤念鹤林。野亭劳望眼,水槛遣闲心。寂寞扬雄宅,栖迟《梁父吟》。涪翁瓣香远,旷代结知音。
秦中怀古
六国楼台一炬连,美人钟鼓散如烟。十年运尽初逢鬼,百战功成又学仙。鹑首关河天一梦,龙髯弓剑地三泉。青梧观冷麒麟折,剩有苔花渍血鲜。
浮云白日莽秦关,如梦兴亡去不还。金虎宫邻唐北寺,玉鱼陵墓汉南山。丛台露冷铜仙别,野殿风高石马閒。杜老哀吟沈郎表,无端幽怨道途间。
东井西河辟上都,文谟武烈递乘除。云霓赤帝三章法,日月苍姬六典书。栖凤何年来白虏,伏龙从古护皇图。金戈铁马纵横地,放眼千秋几丈夫。
天府名区百二雄,上游陆海控寰中。灵潭犀象连樯密,大漠牛羊逐帐空。竞说河流关利济,几闻陇坻隔华戎。平蛮得宝翻新曲,又见飞尘卷朔风。
猎猎牙旗出苑墙,十千组练试明光。一鸾未卵叚灾先伏,九虎凭威势可常。塞北风云朝白帝,关东烽火殉黄皇。银筝呜咽楼头语,可忆金鞭下未央。
旧曲淋铃乐府传,仓琅驿骑望秦川。江花江草愁无极,秋雨秋风梦悄然。青琐华年怀鄠杜,白头遗事说开天。红楼珠箔遥相忆,摧断青春蜀国弦。
燕齐迂怪逐波澜,张赵名豪竞射弹。几见神仙返东海,真成盗贼阻西山。丹砂不救苍黄劫,白日凭探赤黑丸。一代乱源何处问,好迁豪杰实长安。
草檄题诗意若何,百年心事足悲歌。新书甲乙编南部,奇策纵横画北河。宣室鬼神原恍惚,梁园宾客竟蹉跎。何从更觅封侯印,付与温岐哭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