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宫遗址

兴庆宫遗址

中文名 兴庆宫遗址
著名景点 龙池(兴庆湖),花萼楼,沉香亭
门票价格 免费
目录导航

历史文化

兴庆宫遗址兴庆宫遗址(5)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兴庆宫听政,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宫邸。主要建筑有兴庆殿、南熏殿、长庆殿、大同殿、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龙池等。宫内的建筑布局并不对称排列,而是错落有致地布列于龙池周围,别具风格。唐代以后兴庆宫遭到破坏。宋时楼台亭阁湮灭尽净 。金代有所修缮,为游宴场所。清初兴庆宫池水干涸,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两楼遗迹。

宫苑详述

兴庆宫宫苑图兴庆宫宫苑图兴庆宫自开元二年(714)九月初建,后经开元八年(720),新造勤政务本楼与花萼相辉楼;

开元十四年(726),“取永嘉、胜业两坊之半增广之”;

开元二十四年(736),“毁东市东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广花萼楼前”;

天宝十年(751)四月二十一日,兴庆宫“造交泰殿成”。

兴庆宫宫城,初筑于开元二年(714),后在天宝十二年(753)十月十七日,又“和雇华阴、扶风、冯翊三郡丁匠,及京城人夫13500人,筑兴庆宫城,并起楼,四十九日毕。”等不断扩建修葺,兴庆宫成为长安城又一处大的宫殿区。据考古探测,西、北两面城墙基宽约5米左右,东墙基宽约6米。南城墙有两重,内侧墙基宽5米,勤政务本楼即建在这一道城墙之上;外重墙相距20米,墙基宽3.5米左右。

整个宫城,东西宽1080米,南北长1250米,周长4660米,面积1.35平方公里,平面形制是一南北略长的纵长方形。兴庆宫是长安城三大宫殿中面积最小的一处宫殿区,然而仍较明清北京故宫大近二倍。

兴庆宫东、西、南、北四面共开八门。

东面为初阳门,位宫城东壁的南端。此门遗址东西16.5米,南北23.5米,面积387.8平方米。

西面偏北是兴庆门;

偏南是金明门,两门上均有楼观。金明门南距宫城南壁373米,遗址为20米的正方形,面积400平方米。

南面偏东是明义门,此门东距宫城东墙125米。

偏西是通阳门,东距明义门520米,西距宫城西壁角345米。遗址东西41米,南北32米,面积1312平方米。

兴庆宫平面图兴庆宫平面图北面中为跃龙门、东为芳苑门、西为丽苑门。兴庆宫内有殿、楼、阁、亭、门等建筑二三十所。其中勤政务本楼是兴庆宫的主要殿楼之一,位于宫城西南隅的南墙处。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后又经开元二十四年(736)、元和十四年(819)、太和三年(829)多次重修扩建。楼二层、南向,建在南面内侧宫墙的中间,楼址呈长方形,东西宽26.5米,南北长19米,广五间,进深三间,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玄宗以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之意,取名为勤政务本楼。勤政务本楼遗址在今西安兴庆宫公园内。

兴庆池,位于兴庆宫偏南的中部。据考古探测,兴庆池东距宫东壁80米,西距宫西壁80米,南距宫南壁216米,北距瀛洲门124米。池东西915米,南北214米,东偏北9度,面积18.2万平方米,是一个椭圆形大水池。

遗址重修

1949年后,经系统勘查发掘,将兴庆宫旧址部分辟为兴庆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以龙池(兴庆湖)为主景,并重建了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等仿唐建筑,成为西安市区最美丽的风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