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中文名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副院长 徐勋光
院长 张红雨
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信息学院成立于2014年4月。前身是80年代中期在原基础课部设立的计算机教研室。1996年9月,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生;2000年9月,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11年4月,学校成立生物信息中心,同年9月,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开始招收生物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开始博士生招生。2014年4月,学校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促进信息学科发展,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教研室、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整体)、数学系(部分)、化学系(部分)以及计算中心调整组建成立信息学院。[1]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系、生物信息系、大数据科学系、公共计算机教学课部等4个系(部),建有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学院设有生物信息学、农业信息工程二级博士点、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信息学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本科项目,多次排名全国第一。[1]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2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2人,讲师21人,行政、实验技术人员17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96名,其中本科生931人,硕士生121人,博士生44人。[1]

学科专业建设

生物信息专业建设稳居全国前列,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4次排名全国同类高校第一。2014年10月,学院获得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农业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权限,并于2015年获批。2015年7月和11月2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召开学科研讨会,进一步明确“创特色”“入主流”的发展路径。5月,计算机专业获批全国“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改革试点”。2015年6月,完成湖北省计算机专业评估。2017年5月,召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2018年3月,学院获批计算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2019年,积极申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举办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专业技术委员会聘任仪式暨农业大数据研讨会。承办第17届亚太生物信息学大会、第6届三维基因组学国际研讨会、CCF青年科学家“大数据智能与安全”研讨会、第4届南湖青年科学家论坛信息分论坛等。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复评优秀。完成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选举换届。[1]

人才培养

2015年11月,标准排名研究院制作的《2015本科专业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揭晓,生物信息专业入选全国“专业百强榜”,是全校唯一[1]入选专业。2015—2016年,学院2个班级连续成为全校首个就业率达到100%班级。2016年11月,学院“欢乐空间(Happy Hour)”第一期活动举行,浪潮集团技术高管就信息三代测序与我校师生进行了交流。2016年12月,湖北省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成功。2017年5月,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工程学院正式签订“本科硕士生联合培养3+2项目”合作协议。2017年7月,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落幕,我校斩获金奖4项、银奖2项、铜奖6项,我院教授指导项目获金奖。2017年12月,我院学子获第四届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的应用挑战赛一等奖。2017年8月,《生物信息创新人才培养“三结合”模式探索》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马彬广教授指导iGEM团队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上第4次夺金并获单项Best提名。学院1支暑期实践队伍入选2017“全国最具影响好项目”。学院1教授入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教师牵头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获2017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2018年3月,我校学在ASC18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指导大学生第6次夺得iGEM全球金奖。[1]

认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专业开展“你说我听大家评”课程体系研讨。围绕“超循环育人体系”建设目标,修订2019级生物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分别与华大基因、广西扬翔、上海派森诺合作开办联合培养创新班。与英国亚伯大学、阿伯泰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加强校企合作。举办学校首届计算机科技文化节。召开2019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坚持举办暑期夏令营,加大推免生奖励力度,全程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坚持论文全盲评。获评2019年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年度就业率、就业薪酬和就业满意率居全校前列。全年累计举办10场“HAPPY HOUR”师生交流会。获第58届校运会“精神文明奖”。[1]

科技创新

从2014年开始,连续5届主办三维基因组学国际研讨会。2015年11月,筹集资金300万元,建成全校高性能计算平台。12月,学院与百迈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并获50万元奖学金捐赠。2016年7月,我院与浪潮集团联合成立“高性能计算及大数据处理联合实验室”。2016年8月,中国科学院《2016科学发展报告》出版发行,其中三维基因组学研究被评为“2015年中国科研代表性成果”之一,我校三维基因组研究团队李国亮教授撰写了题为“人类三维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精准医学意义”报告。2017年5月,我校与武汉百药联科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建设“精准药物发现联合实验室”,该公司将在5年内投资1000万元,与学院张红雨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展药物发现合作研究,至此,学院先后与上海派森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武研所、华大基因、正大集团、浪潮集团等签署本科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或校企联合实验室合作共建。2017年10月,学院承办全国磷化学学术年会在校举行,赵玉芬院士作了有关磷科学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并进行了圆桌研讨。主办方推出大型科普展“问天——太阳系及八大行星剪影”。2017年挂靠信息学院筹建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2019年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取得省民政厅颁发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完成税务登记,在银行取得开户许可证。[1]

坚持学术报告会常态化,开展青年教师科研汇报活动,2019年全年举办学术报告80余场。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人才类项目取得突破。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全年教师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5篇。获评学校基金工作先进集体,获评基金工作先进个人1人。[1]

队伍建设

2016年3月,谢为博入选首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个团队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016年5月,与康圣环球、影响力科技2家企业挂牌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6年9月,安诺优达捐赠20万在学院设立企业奖学金,该公司首席科技官陈重建博士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1名教师当选2017年“校园媒体关注年度人物”。1名党员教师事迹入选学校“党员好故事”典型案例。2013年,“基于组学的新药发现技术”团队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17年,“三维基因组学”团队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019年,又1个团队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19年,1名支部书记获评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1名教工党支部书记评为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教授评为全校优秀共产党员。开展学院第4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塔里木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相关工作,支持其开展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学术交流,1人入选昆仑学者讲座教授,1人入选绿洲学者讲座教授。按照“坚持标准、引培并重”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学科制定学院“2019-2023年岗位聘期”聘用条件,完成55名教师“2019-2023年岗位聘期”聘任工作。开展2名教师首聘期考核工作。[1]

管理创新

2016年4月,学院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举行,教职工代表审议通过了《信息学院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信息学院年终绩效津贴发放方案》《信息学院副教授七级岗评审基本条件》等3个文件。2017年5月,信息学院第一届第二次教代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举行。2017年9月,进行学院系部调整,撤并生物统计系,增设大数据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2018年4月,召开学院第一届第三次教代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包括优才计划、国际访学资助办法等在内的学院制度汇编。2019年,如期完成学院党委换届,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调整,召开二届一次教代会,完成教工支部调整,完成学院工会委员调整。坚持办好“年度实事”,审议通过学院综合奖励办法、免试推优办法等学院文件规章。做好学院支持学生出国出境访学学习政策《信息学院国际交流奖学金优才计划》。2019年教师节前夕向全院师生发起“打造最美课堂、塑造最美自己”倡议。开展“精读精讲”活动,开展“坚守育人初心,提升职业素养”全院党员教师专题学习。[1]

理念愿景

学院秉承“学院像学院,老师像老师”的办学愿景,坚持“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天下”的育人理念,遵循“融入产业体系,加入国际循环”的强院路径,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信息学院建设成学科特色鲜明,教学工作严谨规范,科学研究局部创优势、多方有融合,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基础教学的重要力量,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主体,成为学校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成为学校新兴交叉学科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点,用现代信息科技积极提升优势特色学科,努力建设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1]

教师名录

根据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官网资料,教师名录整理如下。[5][6][7][8]

计算机科学系
别丽华 陈仲民 冯在文 范玉玲 郭曦 高俊祥 黄钰
李小霞 刘峰 刘善梅 李芳芳 刘建晓 彭辉 任继平
王玉龙 武玲娟 汪毅 吴鹏飞 王建勇 魏小梅 王佳
王颖 徐士伟 余文君 朱丽达 赵逸之 周雄辉 章英
大数据科学系
杜小勇 方亚平 冯慧 胡学海 刘友发 刘世超 李函
李国亮 罗俊 牛晓辉 倪福川 彭明霞 秦丽 沙灜
王海燕 王欢 夏静波 向金海 杨莉萍 章文 朱强
翟瑞芳 郑芳 赵良



生物信息系
陈玲玲 龚静 高军 孔德信 李立 刘融 马彬广
史倩倩 王晓聪 谢为博 杨庆勇 曾玺 张建伟 郑金水
张青叶 张红雨




计算机公共教学部
邓君丽 胡滨 石礼娟 田芳 姚雅鹃 姚娟 章程

机构设置

计算机科学系
别丽华 陈仲民 冯在文 范玉玲 郭曦 高俊祥 黄钰
李小霞 刘峰 刘善梅 李芳芳 刘建晓 彭辉 任继平
王玉龙 武玲娟 汪毅 吴鹏飞 王建勇 魏小梅 王佳
王颖 徐士伟 余文君 朱丽达 赵逸之 周雄辉 章英

日常管理服务机构

大数据科学系
杜小勇 方亚平 冯慧 胡学海 刘友发 刘世超 李函
李国亮 罗俊 牛晓辉 倪福川 彭明霞 秦丽 沙灜
王海燕 王欢 夏静波 向金海 杨莉萍 章文 朱强
翟瑞芳 郑芳 赵良



系部中心设置

生物信息系
陈玲玲 龚静 高军 孔德信 李立 刘融 马彬广
史倩倩 王晓聪 谢为博 杨庆勇 曾玺 张建伟 郑金水
张青叶 张红雨




教工党支部设置

计算机公共教学部
邓君丽 胡滨 石礼娟 田芳 姚雅鹃 姚娟 章程

群团组织科研机构

专业委员会

日常管理服务机构
机构名称 人员 职务
学院办公室[9] 肖尚桃 人事、科技秘书
陈治国 党务秘书、办公室主任
人才培养办公室[9] 宗明绪 辅导员
詹慧光 辅导员
王立金 本科生教学秘书
程心瑛 研究生教学秘书、外事秘书

现任领导

日常管理服务机构
机构名称 人员 职务
学院办公室[9] 肖尚桃 人事、科技秘书
陈治国 党务秘书、办公室主任
人才培养办公室[9] 宗明绪 辅导员
詹慧光 辅导员
王立金 本科生教学秘书
程心瑛 研究生教学秘书、外事秘书

党群工作

系部(中心)设置
系部 主任 副主任
生物信息系[10] 孔德信 马彬广
大数据系[10] 胡学海 倪福川、翟瑞芳
计算机科学系[10] 吴鹏飞 李小霞、彭辉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10] 章程 田芳
实验教学中心[10] 夏宣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