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中文名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所属地区 中国·辽宁·沈阳
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十一号街11号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学院概况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源于1996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设立的环境工程教研室。1997年,环境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并转入精细化工系。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2002年成立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12年5月,经过整合重组,成立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院拥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水质科学与技术”和“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以及一个“环境工程”工程硕士领域。[1]

历史沿革

1996年:环境工程专业获批,隶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

1997年: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并转入精细化工系;

1999年:安全工程专业获批;

2000年: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隶属化学工程系;

2002年:生物工程专业开始招生;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成立,包含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两个本科专业;

2008年:环境科学专业获批;

2009年: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隶属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0年: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

2011年:水质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开始招生,隶属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2年: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重组,成立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拥有环境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2]

专业设置

环境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的环境科学基础和较全面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设计规划部门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环境咨询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环境人才。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安全工程基础理论,掌握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防火与防爆、化工过程安全工程、压力容器安全工程、工业卫生工程、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电气安全工程、安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安全法规,经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受到安全技术及实验技能、事故分析和预测、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安全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规划与设计、分析与评价、监察和管理的能力。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研究水在社会循环过程中水质变化规律和水质控制技术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以水质基础科学、水处理与水质调节技术为主导研究内容,开发和利用水处理及水质控制高新技术,提供满足特定水质、水量要求的工业用水,实现大型工业系统设备的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专业培养具有其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水质科学研究,水质工程规划、监测与控制、材料保护,水处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药剂、新工艺的开发,以及在过程工业企业从事水工程的生产运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学科是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保护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必将得到迅速发展。本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测分析等方面专门知识,从事城市、区域及流域和工业企业的水、气、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培养学生具备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环境控制等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环境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环境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环保、市政、化工、材料、冶金、机械、能源等领域从事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健康的身心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目标2: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国际视野;

目标3:系统掌握基础科学、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备扎实的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目标4:具备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工程研究、工程技术开发设计、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综合专业技能;

目标5: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津、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终身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预期能在社会相关专业领域承担如下工作:

① 技术层面 能够在环保、化工、能源、材料产业或设计院,从事环境工程基础设施的研究、设计、开发和检验;能够胜任技术管理工作,成为企业骨干;

② 行政管理层面 可以从事与环保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的工作,参与国家、省市、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标准修订等;

③ 教育层面 经过培训或深造可以成为职业技术、中专、高校教师或培训机构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和职业培训工作;

④ 科学研究层面 能够完成硕士学业,达到获得硕士学位的要求;能够在团队中承担科研任务,解决科学问题,具备一定科研创新能力。

⑤ 创新创业层面 能够以个人或团队创业,经营中小规模企业,成为微、小企业家。

毕业要求

本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人才为目标,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科学设置合理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达成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1)能够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及物理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2)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能用于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3)掌握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利用其对环境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用于解决环境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4)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能正确表达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研究文献寻找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3)能运用基本原理证实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方案的合理性。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1)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比较和选择合理的系统或工艺流程;

(2)能够针对环境工程问题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3)能够利用工程知识开展初步的工程设计;

(4)能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比较和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

(2)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正确操作实验装置,安全开展工程相关的实验;

(3)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1)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知识的方法;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能够运用图书馆资源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2)能够运用现代工具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具有工程实习经历,熟悉与环保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能正确认识和评价环境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与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理解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2)能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热爱环境保护事业,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懂法守法,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能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每个角色的职责及其对整个团队实现目标的意义;

(2)能够承担并做好在团队中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能够运用环境专业术语就环境工程问题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

(2)能规范撰写环境工程方面的报告和设计文稿;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4)了解环境工程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能就环境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环境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能够理解并掌握经济决策、管理原理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基本方法;

(2)能将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综合应用于环境工程的设计和管理。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

(2)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3)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培养计划(2013修订版,2016年修订)

(1)必修课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注: 1、学分分配为指导性意见。

2、理论课教学16学时折合1学分;实验课教学16学时折合1 学分;大学体育课为32学时折合1 学分。

3、课程名带*号为考试课。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教授及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80%。教师队伍中拥有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优秀教师1名,拥有多名在国内外环境与安全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和一批崭露头角的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

办学规模

学院拥有完善和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及原子吸收光谱仪、PCR、发酵罐、凝胶成像系统等,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学院科研实力强劲,主要研究方向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再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安全监测与评价等,在污水处理、环境监测、安全评价工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水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得科技奖励。[1]

办学思想

学院鼓励和支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和完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开展各种学术、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以丰富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锻炼实践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完善健全人格。

学院的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发挥学校化工优势,争取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现任领导

党总支书记:邵红教授 院长:樊立萍教授

党总支副书记:李丙文副院长:张福群[3]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2、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再利用

3、 环境监测与评价

4、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5、 环境工程建模与优化控制

6、 大气污染防治

7、 环境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4]

研究成果

在研项目:

1、 辽河流域城市河段水环境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研究(2009-2012),国家水专项,项目负责人:王黎

2、 太子河流域典型工业水污染控制技术与示范工程(2008.06-2011.12), 国家水专项,项目负责人:邵红

3、 污水处理系统的能效分析与节能优化控制研究(2012.1-2012.1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负责人:樊立萍

4、 镁合金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型成套设备研制(2012.1-2014.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樊立萍

5、 面向污水处理全流程的智能监督与优化控制(2008.8-2010.10)科技部中国-保加利亚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樊立萍

6、 沈抚地区浑河水系城市重污染河道综合整治(2010-201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李辉

7、 环境生物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2010-2012),辽宁省科学技术攻关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王黎

8、 壳聚糖改性膨润土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2010-2012),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负责人:邵红

9、 铁基改性膨润土的制备及应用研究(2005.01-2008.12),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邵红

10、环境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研究(2007.01-2008.12),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邵红

11.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能效分析及节能控制技术研究(2010.1-2012.12),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樊立萍

12.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集成监控(2006-2008),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樊立萍

13. 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有机废弃物关键技术研究(2007-2010),沈阳市科技局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王黎

14. 沈阳市机动车尾气区域污染与防治研究(2010-2012),沈阳市环保局,项目负责人:王黎

15. 沈阳市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2007.06-2009.12),沈阳市科技局,项目负责人:邵红

获奖成果:

1、《改性膨润土类水处理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邵红(1),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

2、《粉煤灰与造纸废水资源化技术的研究》,邵红(4),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

3、《一种环境友好型膨润土类水处理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邵红(1),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11;

4、《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控制》,樊立萍(1),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

5、《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樊立萍(2),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

6、《汽轮机数字化危机保护》,樊立萍(3),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

授权专利:

1、 《一种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产氢并发电转换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王黎

2、 《利用微藻源光合微生物净化烟道气的装置及其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王黎

3、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王黎

4、 《基于CSTR的污水集输管网模拟实验装置》,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樊立萍

5、 《基于CSTR的河流水质模拟实验装置》,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樊立萍

6、 《集成管网、污水厂和河流于一体的水处理与控制实验系统》,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樊立萍

7、 《水处理用镍钛改性膨润土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邵红

8、 《水处理用铁钛改性膨润土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邵红

9、 《水处理用铁硅改性膨润土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邵红

10、 《一种无机改性膨润土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邵红[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